作為甘肅最重要的史前遺存之一,永昌鴛鴦池遺址考古發掘,揭示了人類早期社會生活的諸多曆史信息。但是,鴛鴦池遺址還有一些未解之謎,吸引着考古工作者不斷探索研究。
謎題之一
沒有現代鑽孔工具,石臂筒是怎樣制作的?
出土于M127,國家一級文物。直徑8.7厘米、長16厘米。戴在右肱骨上,白雲石制作。石質堅硬,通體磨光。有裂縫曾修補過,在裂縫兩邊鑽有對稱小圓孔10個。
手镯類裝飾品?護腕類軍事裝備?有待考證。
謎題之二
永昌先民制作“石雕人面像”,是幹什麼用的?
出土于M51,國家一級文物。高3.9厘米,寬2.6厘米,用白雲石磨成橢圓狀,用膠質物将白色骨環鑲嵌成人的口、鼻和雙眼,造型質樸,神态端莊。頂端有一圓孔,可系繩佩戴,出土時置左臂上。
護身符?薩滿巫師通靈法器?有待考證。
謎題之三
永昌先民制作了衆多的“雙孔石刀”,到底是幹啥用的?
系繩雙孔石刀摘穗推測示意圖
雙孔石刀,農具,用于收割谷物等。使用方法:可能用繩子通過打出的孔綁在使用者的手上,用于收割谷物或是切割各種細長的物體;也有可能用繩子綁在附帶的木柄之上,延伸使用的範圍。功用有待進一步考證。
謎題之四
永昌先民在這件“筒狀杯”腹鋬上刻畫人面,是想表達什麼?
單耳筒形杯在馬廠類型中很罕見,半山類型中有這種器物,但多是圓鼓腹,器身矮,直筒形的則少見。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單耳筒形杯,種類和數量較多,部分下腹部有鋬,方便提拿,成為鴛鴦池彩陶的顯著特色。這件“方折網紋單耳彩陶筒狀杯”腹鋬上刻畫罕見人面,眼鼻口清晰可辨,含義不明。
謎題之五
這件筒狀杯,流口這樣低,怎樣盛水?
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衆多單耳筒形杯,腹鋬多為實心,這件“方折紋單耳腹流彩陶筒狀杯”,空心,通腹腔,似壺嘴。但流口位置過低,怎樣盛水?還是有其他用途?有待考證。
謎題之六
刻符紅陶盤、盅,是永昌先民喝酒的酒具?還是有其他用途?
一盤九盅,出土時即為一套。底部内外均有不同的刻劃,有“╳”“<”形等。與西安半坡發現的符号有相似之處。一種觀點認為盛酒的小陶杯,屬于中國最早的酒具。說明當時的谷物除了供人們食用外,可能還用來釀酒。另一種觀點認為,當屬繪制彩陶時盛放顔料的器具。有待考證。
謎題之七
“卦形紋彩陶缽”可以看做是“伏羲畫卦”的雛形嗎?
高11.5厘米,腹徑18厘米。敞口、口沿外翻,弧壁内向,折腹下收、平底。腹部施黑彩。對稱的雙乳突鋬。在紅色陶衣上繪黑彩,缽外壁繪卦形紋六組。口内繪垂弧紋,器型别緻,地域特征明顯。
“彩陶缽”繪有卦形紋六組,與“文王演易”的卦爻十分相似,是否可以看做是“伏羲畫卦”的曆史見證。有待考證。
謎題之八
這件”彩陶盤”與現如今的陶火鍋十分相像。但是盤内施彩繪,顯然不是用來盛放食物的。那它究竟是幹什麼用的?
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回形網紋四耳彩陶盤”,内壁繪有紋飾,用途不明。
謎題之九
“折帶網線紋彩陶鳥形壺”,将陶壺做成鳥形,為我們傳遞了怎樣的曆史信息?
高9.5厘米。器呈鳥形,口斜偏于一側,微敞;葫蘆形短頸,頸下有一乳突形象征嘴;口沿處有一耳,鼓腹,平底,身後有小尾。全身飾方格、寬帶紋。
通過這件鳥形壺,是否可以推測4000多年前的金川河流域,水草豐美、禽鳥雲集,永昌先民聚居區域生态環境優越?有待進一步考證。
謎題之十
中學教科書上的彩陶罐,是“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的嗎?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級上冊《數學》課本,第四章“幾何圖形初步•幾何學的起源”,記述“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已出現圓、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圖形,以及更複雜的對稱幾何圖案、等分圓周花紋等”,以此表明早期人類已擁有了豐富的幾何學知識,并舉例“斜方格紋彩陶罐”,标明“1973年甘肅出土”。
關于這件“斜方格紋彩陶罐”,一種說法是出自永昌鴛鴦池遺址,另一種說法是出自廣河地巴坪遺址。有待考證。
來源:金昌市博物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