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主 第1771期
在廈門一家好惠佳超市的生鮮櫃台上,單個120克的佳沛奇異果的價格約9元,一個同樣重量的國産猕猴桃售價在2元左右。
赤裸裸的價差,很是刺眼。
100多年前,新西蘭的女教師凱特帶走了原産地在中國的猕猴桃種子,在當地紮根生長,多年後再回到中國,搖身一變成了奇異果,身價也跟着翻了一番。
如今,奇異果放在櫃台上是論個賣,而我們的猕猴桃是論斤賣,身價相差不是一星半點。
這是品牌與品牌的較量,也是企業從生産端到銷售端的模式鴻溝。
我們很難去複制一個佳沛,那這個市場留給我們的機會在哪裡?源味團隊采訪了一個530畝猕猴桃基地的主人,也許,他那裡有我們要的答案。
愛奇異農場創始人孟恒敏(右)與源味君(左)
在BIOFACH國際有機展(上海)
分散的大多數
眼下是猕猴桃的采收期。
在陝西鹹陽市武功縣的愛奇異種植基地裡,成熟飽滿的猕猴桃從寬大柔軟的樹葉裡探了出來,密密匝匝地挂滿藤蔓,形成了一番怡人悅目的果園景觀。
這座小縣城地處關中平原腹地,隔壁就是赫赫有名的周至縣,屬于猕猴桃的優生區之一,從種植到銷售,猕猴桃産業已成為其支柱産業之一。
但當地沒有大規模種植的猕猴桃基地,多是5畝左右的散戶。家家戶戶采摘完,或交給批發商、或自己通過電商銷售、或自己運到街上販賣。
作為農業大國,我們廣袤的國土從來不缺讓萬物勃發生長的土壤,大多數農産品長期處在供過于求的狀态。
以猕猴桃為例,現全國的四大産區每年産出約200億元産值的猕猴桃,種質資源也不可謂不豐富,從科研示範到田間種植,綠心、紅心、黃心等,品種應有盡有。
既然國産猕猴桃品種繁多量又足,為何每每在與國外奇異果的市場戰中敗下陣來?
縱觀整個産業鍊,猕猴桃多為分散的家庭農場種植,欠缺品種叠代、選育升級和科研技術提升的能力。
高度分散的從業結構造成栽培管理環節的标準控制不統一,種植水平及質量控制結果參差不齊。
同時上、下遊環節銜接不緊密,導緻信息不對稱、資源浪費、生産效率低下。
而冗雜的水果供應鍊也大大降低了國産猕猴桃的各項運營指标。從采摘到運送到消費者餐桌上,多層多節點的物流時效控制力不夠,都會降低猕猴桃的品質。
從枝頭到銷售端,傳統的種植及粗放流通的模式,不斷消減國産猕猴桃的價值,這給了國外競品機會。
一直從事工程建設項目的孟恒敏,了解到家鄉猕猴桃産業的現狀,憂心它的未來,但也從中看到了屬于自己的機遇。
一顆有自然風味的猕猴桃
2014年,孟恒敏當機立斷,投資3000萬,在鹹陽市武功縣河道西馬村建成530畝有機猕猴桃示範園。
他要做的第一步,是死磕品質。
消費者為什麼願意為高價的奇異果買單,說到底,還是品質。
我們老百姓種植出的猕猴桃産量高,但品質很低,都在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膨大劑)。
畝産動辄近萬的猕猴桃,吃起來就是一包水,完全沒有猕猴桃原本該有的風味,什麼果肉細膩、口感清甜更是無從談起。
而且,因為水分過多,幹物質含量低,也造成果子貨架期短、不耐儲運,進一步影響銷售。
要改變現狀,提升品質,首先得改良土壤。
孟恒敏團隊有機種植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每年大量施入腐熟牛糞、羊糞等有機肥,生草控草,刈割後作為青肥。
土壤有機質的高低,是衡量土壤是否肥沃的重要标志,也是果園能否生産出優質果、風味果的決定因素。
幾年的改良下來,愛奇異園區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從0.9攀升至3.1,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種什麼都好吃。
“土地是不會騙人的,你的每一分付出,土地都會回饋給你相應的回報。”
其次是選品。
在衆多的猕猴桃品種裡,孟恒敏精心挑選了四種最适合當地種植的品種,分别是早中晚熟、口感極佳的翠香、徐香、瑞玉和金玉。
這四種猕猴桃風味各異,但都果肉細嫩、含酸量較低、含糖量較高,口感香甜清爽、香氣濃郁。
而在田間管理上,孟恒敏也頗費一番功夫,耕耘500畝的基地猶如精心雕琢一件藝術品,别的農場2-3個人就能搞定的事,他卻不惜代價用了10個人。别的農場1000元就能搞定的事,他卻不惜代價投入3000元。
基地有專門做修剪技術的,有專門管灌溉的,有專門管機械操作的……精細化、專業化的管理,目的就是産出品質最高的産品。
眼下,已到了猕猴桃采收季,各産區的猕猴桃或多或少都面臨“采青”的困擾,很多果農為了早采早賣,不顧果品口感與品質。
雖然這樣做可以多賺一些,但孟恒敏堅決不幹。
“為了果子更好吃,我付出了太多,不願意倒在最後一關。”他堅持達到标準才采摘,比一般的猕猴桃要晚上市半個月。
一定要做果品的标準化
要做優質的有機猕猴桃,走品牌化之路。
這是孟恒敏從最開始就笃定的方向。
“猕猴桃一定要做标準化,覆蓋上遊種植到下遊的存儲、物流運輸、銷售。”在孟恒敏眼裡,市面上所有中高端猕猴桃都是基于标準化、規模化的結果。
清晨,在愛奇異的基地内,灌溉系統正在運行。
滴灌噴灌取代了大水漫灌、有機肥表施及免耕代替了開溝施肥,物聯網的應用、灌溉程序,溫控和土壤監測讓猕猴桃從播種的那一刻便進入監控狀态。
所有數據化、智慧化的種植管理模式都指向果品标準化。
在他的猕猴桃采後處理中心,選果機按照果型、瑕疵、糖度、幹物質含量、重量等不同等級分類的價值數據指标自動将猕猴桃分揀,存入不同的冷庫。
其分裝技術可以精确到每0.5克的鮮果。
技術彌補人力偏差,保證同一倉庫内,猕猴桃内外品質基本統一,優果率超過98%。
和很多有機農人熱衷于說服消費者的營銷方式不同,他更願意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面對琳琅滿目的産品,消費者對它們怎麼種植出來的并不感冒,他們更關心的就是品質,簡單來說,就是好不好吃。”
他把“好吃”這一感性認知,分解為安全、好吃、看得見三方面進行量化。安全就意味着零農殘,好吃就要求幹物質高、糖度高,看得見就要求建立完善的追溯體系。
“當然,這樣做也必然要犧牲一部分産量,一般的果農可以輕松實現畝産5000—8000斤,我們基地隻有2000斤。”
與土地死磕5年,他終于種出滿意的果子,各方面的指标都非常優秀。
“我的猕猴桃籽都比一般的更大、更黑,籽大,意味着繁衍能力強,也更健康、籽黑。意味着完全成熟。”
猕猴桃也可以做到1畝30000元!
2019年,基地開始挂果,因為種植在當地“别具一格”,孟恒敏的果子也被衆多采購商青睐,這其中不乏百果園等大渠道的身影。
“百果園已經采購了基地100畝的翠香。”他告訴源味君。
愛奇異在廣州等幾個主要城市布有渠道,提高産銷效率,壓縮中間流通環節。
同時他也在積極尋求新媒體方式營銷,并與一些企事業單位、學校等談下果切營養餐定制。
營銷幾闆斧下來,2019年的初果被搶購一空。
持續投入6年,2020年基地全園正式結果,産量達300噸,實現年産值900萬。2021年基地将進入豐産期,預期年産量達500噸以上,實現年産值1500萬。
孟恒敏并沒有止步,他在看向一個更遙遠的市場。
500畝的基地隻是作為試點,他試着打通從生産到銷售各個環節,探索着品牌建立的可能,為此,他拒絕了某國外頂級品牌将其納為供應鍊的邀約。
“成為他們的合作基地,我自然不愁銷路,可這樣一來,我們就永遠淪為産業鍊最低端的一環。”
“這個市場上,應該有更多的猕猴桃品牌,特别是國産品牌,我們的猕猴桃品質、口感、風味一點也不比國外的差。”
在他描繪的藍圖中,也許在不久的未來,擺在高端生鮮櫃台裡以最精緻賣相面對消費者的,不僅僅是雄霸市場的奇異果,也有我們自己種植的猕猴桃。
在國内市場,佳沛“霸占”了大部分高端猕猴桃市場份額,但是在國外,卻鮮少有中國猕猴桃品牌的身影。對于猕猴桃原生地來說,我們在倍感尴尬的同時,更應做的,是如何絕地反擊。我們的大殺器,是品質,是管理,是果品的标準化,是品牌化與産業化,是更高效的銷售方式。 類似愛奇異這樣的被科技和現代化管理理念武裝的農企,正在努力奪回原本屬于自己的市場。 而一顆猕猴桃的本土崛起路徑,或許可以套用給更多的農産品。
編輯 | 源味君
排版 | 小抽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