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三大未解之謎?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的重新論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電腦的三大未解之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的重新論述
陰陽五行學說産生于二千多年前的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它不可能是完美的。随着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們應該對陰陽五行學說進行重新認識并為其增加新的内容。
一、物質世界的存在前提和本質
物質世界存在的前提和本質是人類對于我們存在的物質世界最基本的認識,是公理,是不需要證明的,人類對物質世界所有的認識都建立在這些基本的公理之上。
雖然這些公理有些還無法證明,但我們必須假設它們是正确的,否則我們就無法讨論問題。
1、物質世界的存在前提
物質世界存在的前提是時間和空間,而空間和時間都是無限的。
2、物質世界的本質
在無限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條件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具有使自己産生運動的能量,能量使物質産生運動,所以世界和物質都是運動的。物質性、能量性和運動性是物質世界的本質。
(1)物質世界的物質性
物質性指的是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
例如,地球上的山川、河流、草木等以及天上的的星星都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我們可以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再如,電場具有客觀物質性,表示電場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它不是我們為了研究問題而假想出來的,隻不過它是一種“特殊的”的物質,不是由實物構成的。
(2)物質世界的能量性
能量是某一物質做功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量化的。
能量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質的不同類型和不同的運動形式分類,能量可分為質能、動能、勢能、熱能、電能、光能、聲能、核能、引力能、電磁能等。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通過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和社會運動而相互轉化 。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不會憑空産生,也不會憑空消失,隻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能量是标量,不是矢量,它沒有方向。
(3)物質世界的運動性
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着的。在物質的一切屬性中,運動是最基本的屬性,其他屬性都是運動屬性的具體表現。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概括為以下五種:機械運動、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和社會運動。
每一種基本運動形式中又包括無限多的具體運動形式。如物理運動形式中包括聲、光、熱、電、磁、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具體運動形式。具體的科學學科就是以不同的物質形态和運動形式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而形成的不同學科。各種運動形式之間既是有區别的,又是互相聯系,互相轉化的。一方面,各種物質形态和運動形式的規律是不同的,它們之間是有本質區别的,決不能混淆它們的本質區别。另一方面,各種物質形态和運動形式之間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有内在聯系的。高級運動形式是從低級運動形式發展而來的,并且包含着低級運動形式,各種物質形态和運動形式之間在一定條件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①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指的是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變動。機械運動是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它的物質形态是物體。
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必須選擇另一個物體作為标準,這個作為标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對于同一個物體的運動,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②物理運動
物理運動指的是物質内部的分子、電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運動。物理運動的物質形态是分子、電子、基本粒子和場等。
物理運動隻是物質的形态、性質等的改變,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本身不變,物理運動隻是粒子之間的間隔運動發生了變化,物理運動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以下現象都是物理變化的例子:水的蒸發和凝固、糖塊融化、二氧化碳凝華為幹冰、聞到酒香、濕衣服變幹、摩擦生電、電磁波的傳播、粒子現象等。
③化學運動
化學運動指的是物質元素的化合與分解運動。化學運動的物質形态是原子。
從宏觀現象上看,化學運動主要表現為是一種或幾種物質轉變成另外一種或幾種物質的運動形式,即産生新物質的運動形式。從微觀本質上看,化學運動主要表現為多種微觀粒子的運動。
實質上,化學運動主要是由于分子内部原子間電磁力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化學鍵的改變,從而引起宏觀物質的分解或化合或重組,導緻物質分子的組成或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産生出新的物質。或者說,化學運動是從原子出發,經過微觀分子的質變從而引起宏觀物質發生質變的運動形式。可以看出,化學運動就其微觀本質的特征來說,主要表現為是由于原子重新 組合而導緻的一種或幾種分子轉變為另一種或幾種分子的分子質變運動,或者說 是由于分子組成或結構的改變而引起的分子質變運動。
在化學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往往伴随着物理變化的過程。
以下現象都是化學變化的例子:氫氧化鈉變質、植物光合作用、鹽酸除鏽、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鏽、蠟燭燃燒等。
④生物運動
生物運動指的是生命的産生、生長和消失的過程。生物運動的物質形态是蛋白質和核酸。
生物運動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新陳代謝、興奮性和生殖。
新陳代謝是指機體與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以實現自我更新的過程。包括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
興奮性是指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到特定刺激時産生動作電位的能力或特性。刺激是指能引起組織細胞發生反應的各種内外環境的變化。
生殖是指生物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孕育并生産出與自己相似的子代個體的過程,這種功能稱為生殖。生物分為雄性生物和雌性生物。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細胞結合才能生成子代個體。父系和母系的遺傳信息是由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的複制和結合帶給子代的。生殖是傳種接代的一種方式。
⑤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指的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社會運動的物質形态是社會生産方式,即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統一。
社會生産方式是指人類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取得方式,即在生産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界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體系。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相互關系是生産力,它是指生産主體利用勞動工具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是生産關系,它是指在生産勞動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
社會生産方式的不同形式,即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不同形式決定了人類社會不同的社會制度,即不同的發展階段。
二、物質的分類
物質具有無限可分性。
由金屬元素構成的物質一般由原子構成,幾種非金屬元素構成的物質一般由分子構成,典型金屬元素與典型非金屬元素構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它們由陰、陽離子構成,化合物中的堿、鹽以及某些金屬氧化物由離子構成,非金屬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等都是由分子構成,氣體化合物大多由分子構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構成,原子是構成一般物質的最小單位,稱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9種。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構成,質子由兩個上誇克和一個下誇克組成,中子由兩個下誇克和一個上誇克組成。
随着科學的發展,人類會發現更多更小的物質分類單位。
老子的《道德經》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隻具備《有相》和《無相》兩種分類,也就是老子提到的《有》和《無》,也就是說宇宙萬物可以分為陰陽兩大類物質,即陰性物質和陽性物質。這兩大類都是物質,隻不過存在的形式不同。陽性物質以顯性形式存在,我們叫它實存在。陰性物質以隐性形式存在,我們叫它虛存在。陰陽組異成同時,便是複性物質。複性物質其大無外,小無内,複性物質由陰陽組異成同形成,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老子這種對客觀物質世界進行分類的方法雖然十分古老,但卻十分是正确的。
我們按照物質的内在性質和外部形态,把物質劃分為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兩大類。有形物質是指具有具體形狀和一定質量的物質,無形物質是指沒有具體形狀而且沒有質量或隻有極小質量的物質,雖然無形物質沒有具體形狀,但我們仍然能夠感覺到無形物質的存在。
把物質世界劃分成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這種劃分反映了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組成架構和存在形态。
對物質世界進行分類是研究物質世界運動規律的基礎,隻有按照物質的性質、形态和特征對物質世界進行正确而完整的分類,才能揭示出物質世界最普遍和最本質的運動規律。
1、有形物質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物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和土五種物質組成的。這種劃分方法是最早的對物質的分類方法,可以說是最早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或者是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雛形。
按照目前我們對世界的認識,2016年最新的化學元素周期表顯示,物質世界是由118種元素組成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實際上是對金木水火土五大類物質的進一步豐富和細化。
(1)金
金屬物質包括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90種金屬元素。金屬元素具有反光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金屬沉重。金屬在自然界中的狀态是靜止的。從物理屬性方面來說金屬于陽性物質,從智能屬性方面來說金屬屬于陰性物質。
(2)木
木類物質包括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22種非金屬元素中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指所有植物,植物的生長狀态是靜止的,木的硬度和導電性都不如金。從物理屬性方面來說木屬于陽性物質,從智能屬性方面來說木屬于陰性物質。
(3)水
水包括元素周期表中的氧和氫兩種元素。水是液體,在自然界中水喜歡流動,水的硬度最小,水具有導電性和導熱性。從物理屬性方面來說水屬于陰性物質,從智能屬性方面來說木屬于陽性物質。
(4)火
火能與其他四種物質發生作用。火可以冶煉金屬,火可以燃燒木類物質,火可以把水加熱變成氣體,火可以把土類物質燒制成瓷器或其他建築材料。
火的這種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的特性,使它成為人類所有科學的源頭。
在客觀世界中,火并不是一種常見的物質形态,它需要在一定的條件才能産生。
(5)土
土類物質包括22種非金屬元素中的一部分和90種金屬元素中的一部分。土的硬度大于木,小于金,土類物質具有導電性和導熱性,土類物質在自然界中的狀态是靜止的。從物理屬性方面來說木屬于陽性物質,從智能屬性方面來說木屬于陰性物質。
2、無形物質
随着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認識到,把物質世界簡單分成金木水火土這些有形的物質是不完整的。
物質世界還包括無形的物質。無形物質包括光電聲氣力五種物質。在産生陰陽五行學說的年代,人們還不能認識到光電聲氣力的存在。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這些無形物質的存在已經是不容置疑的了,因為我們可以用技術手段探測到它們的存在,甚至可以利用它們。五行是指五種物質,如果加上光電聲氣力的話,應該是十行了,所以“陰陽五行學說”應該改成“陰陽十行學說”了。
(1)光
光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也是各種物質之間的一種連結方式。
光源之所以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原子和分子的運動。光沿直線傳播,光的傳播也不需要任何介質。但是,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時,會産生反射和折射的現象。光的傳播速度極快,真空中的光速為3.0×105km/s,空氣中的光速要慢些,在密度更大的介質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光的傳播速度還要慢些。(2)電
電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也是各種物質之間的一種連結方式。
電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比如,人體中就帶有電,下雨時産生的閃電也是電的一種現象。電和磁可以互相轉化,電生磁,磁生電。
(3)聲
聲是能量的一種傳播方式,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也是各種物質之間的一種連結方式。
聲音具有一定的音色、音調、音強和音長。音色也叫音質,是一種聲音區别于另外一種聲音的基本特征。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音調取決于聲波的頻率,可以籠統的認為就是基音頻率。音強是指聲音的強弱,音強由聲波的震動幅度決定。音長是指聲音的長短,音長取決于發音時間的長短。
(4)氣
氣體是指沒有形狀但有體積的可壓縮和膨脹的流體,氣體包括空氣和其他氣體。氣體是物質的一種狀态。氣體與液體一樣是流體,它可以流動,可以變形。
空氣對于人是至關重要的,人必須在空氣中才能存活,空氣是人的生活介質。很多物理和化學反應都必須在有氧氣的條件下才能完成,例如,物質的燃燒都必須在有氧氣的條件才能完成。
(5)力
力是不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隻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一對相互作用的力必然是同時産生,同時消失的。力是矢量,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就人而言,人無時無刻不處在地球引力的環境之下。
有形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無形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有形物質與無形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産生力。有形物質産生的力可以稱為有形力,無形物質産生的力可以稱為無形力。
人類早期的科學技術主要研究如何使用有形力。例如,早期的人類都使用人力或畜力來搬運沉重的物品。
人類晚期的科學技術主要研究如何使用無形力。例如,現代的人能夠制造火車、汽車、飛機等運輸和交通工具,它們都是使用石油或煤炭的燃燒所産生的高溫高速氣體作為這些運輸和交通工具的動力。
3、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的關系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的關系可以概括為陰陽關系。
因為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涵蓋了物質世界所有的物質類别,所以,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之間的運動規律就是物質世界最普遍、最本質的運動規律。
有形物質不能離開無形物質而存在,無形物質也不能離開有形物質而存在。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這種互依互存的現象可以概括為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成。陰為陽所生,陽以陰為依。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或陰陽映象。
無形物質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由有形物質轉化産生的。
光是無形物質,光是有形物質燃燒發出來的。
電是無形物質,電是有形物質本身固有的或有形物質相互摩擦産生的。
聲音是無形物質,聲音是有形物質摩擦或振動産生的。例如,人的聲帶振動可以發出聲音。
氣是無形物質,氣是有形物質靜止或運動時發出來的。例如,人和動物的身體會有一些體味。再如,水果會發出一些氣味。
力是無形物質,力是有形物質本身固有的。例如,兩個物體之間存在相互引力。
有形物質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無形物質轉化産生的。
金是有形物質,但金屬有氣态的金屬,某些氣态的金屬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固态的金屬,這就是無形物質氣形成有形物質金的一個過程。
木是有形物質,木的主要成份是纖維素或稱碳水化合物,纖維素可以是氣态的,氣态下的纖維素在一定的條件可以變成固态的纖維素,這就是無形物質氣形成有形物質木的一個過程。
水是有形物質,無形物質狀态的氣體的水遇冷可以變成有形物質狀态的水。例如,下雨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再如,氣态的氫氣和氧氣結合,可以形成有形物質水。
火是有形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無形物質電可以産生有形物質火。例如,下雨時的雷電現象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再如,把無形物質光聚集到一點,當光産生的的熱量集中到一定程度,溫度會逐漸升高,也可以産生火。
土是有形物質,土的主要成份包括有物和無機物,這些有機物和無機物可以變成非常細小的顆粒,這些非常細小的氣态顆粒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變成固态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這就是無形物質氣形成有形物質的一個過程。
所有的有形物質都存在在一個光的世界裡,有了光,有形物質才能呈現出它們的影像。
所有的物質都存在在地球的電磁場裡,這個電磁場就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所有的有形物質都在力的作用下存在在一個無限的空間裡,有了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形物質才能相互吸引而存在。
沒有了光、電和力這些無形物質,有形物質也不能存在。
無形物質光還使有形物質産生了一個無形、虛幻的影像,我們把這種現象叫作二象性。
二象性是指有形物質包括兩個影像。一個影像是指有形物質本體,它們是具體的、有形的,另一個影像是抽象的影像,這個抽象的影像是通過無形物質光來體現出來的,抽象的影像是無形、虛幻的。
人和其它有形物質都是二象的。二象性的實質也是陰陽關系。
人和其他有形物質世界都是二象的,一個影像是有形物質本體,一個影像是有形物質通過無形物質光的作用形成的影像。例如,地上的一棵樹,因為光的作用在地上形成了一個影子,人看到的這個樹的影子就是無形、虛幻的影像。
有形物質水也可以讓其他有形物質産生一個無形、虛幻的影像。例如,人站在一片清澈的湖水旁,因為光和水的作用,人在水中形成了一個倒影,這個倒影就是人在有形物質水中形成的無形、虛幻的影像。
有形物質與無形物質是相對分離的,但二者又保持絕對的連結。這種現象可以概括為陰陽離合。
例如,太陽因為燃燒發出光芒,陽光向遠處照射,看起來太陽與陽光是離散的,但是陽光是不能脫離太陽本體的,如果太陽本體消失了,陽光也消失了,所以太陽和陽光是連結的。
再如,一棵植物是有形物質,它與陽光看似是分離的,但植物要想生長,就離不開陽光,它需要從陽光吸收生長所需要的能量,沒有陽光,植物就會枯萎甚至死亡。
無形物質還把不同的有形物質連結起來,使二者産生連結,成為另外一種陰陽關系
例如,磁鐵的磁力,可以把另一塊鐵吸引到磁鐵上,通過磁力的作用使二者發生連結。
陰陽關系又可分為異性陰陽關系和同性陰陽關系。
異性陰陽關系是指光電聲氣力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發生相互作用而産生的陰陽關系。
同性陰陽關系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間發生相互作用而産生的陰陽關系和光電聲氣力之間發生相互作用而産生的陰陽關系。
三、相關用語
1、個别屬性、整體屬性和運動規律
(1)個别屬性
個别屬性是人和客觀世界中的某一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性質或特征。
人的個别屬性包括:語言、行為、情感、道德、價值觀等。
客觀事物的個别屬性包括:形狀、大小、顔色、聲音、味道、氣味、溫度、軟硬、速度、距離等。
人能看見世界萬物,主要是光的折射作用。光能夠反映外部世界的某個事物最多的信息,所以,形狀、大小、顔色是某個事物最重要的個别屬性。
(2)整體屬性
整體屬性是人和客觀世界中的某一組事物中每一個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性質或特征的總和。在某一組事物中每一個事物都具有某一方面的個别屬性,這些個别屬性使這一組事物具有某一方面的性質或特征,這種性質或特征就叫作綜合屬性。
例如,汽車由油箱、發動機、方向盤、輪胎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具有自己的功能,各司其職。油箱裝載燃料,發動機提供動力,方向盤控制行進的方向,輪胎減少摩擦力,這些不同的功能使整個汽車具有載人或運輸貨物的功能。
(3)運動規律
運動規律是人和客觀世界的個别屬性之間、整體屬性之間以及個别屬性和整體屬性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複出現的關系。
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規律可分為人的思維規律和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
需要指出的是,人和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都建立在它們的個别屬性和綜合屬性的基礎上,并且通過運動規律來表現它們的個别屬性和綜合屬性,所以我們通常講的某一事物的運動規律都涵蓋了它的個别屬性和綜合屬性。
2、感覺、知覺和感知
(1)感覺
感覺是人的感覺器官對人和客觀世界的個别屬性和綜合屬性進行反映的過程。感覺并不一定在某一時間内隻反映一種屬性,它也可以反映許多種屬性。但在感覺中,各種屬性之間既無組織又無界限。
感覺包括外部感覺和内部感覺。
外部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痛覺、溫度覺和振動覺,這類感覺的感覺器官位于身體表面或接近身體表面的地方。
内部感覺包括饑餓覺、渴覺和呼吸覺,這類感覺的感覺器官位于人體各有關組織的深處或内部器官的表面。
我們習慣上把所有的感覺稱為觀察。觀察的觀隻包括視覺。觀察的察包括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痛覺、溫度覺、振動覺、饑餓覺、渴覺、呼吸覺。
(2)知覺
知覺是人腦在感覺人和客觀世界的個别屬性和綜合屬性的基礎上,人腦對人和客觀世界運動規律的反映。反映的結果是人腦利用思維活動生成關于人和客觀世界的信息,這些信息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和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
需要指出的是,人腦在利用知覺反映人和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的過程中,人腦并不能對這些信息進行高深的計算、複雜的推理和長期大量的記憶。
①知覺的分類
知覺包括單項知覺和綜合知覺。
單項知覺包括視覺知覺、聽覺知覺、味覺知覺、嗅覺知覺、痛覺知覺、觸覺知覺、溫度覺知覺、振動覺知覺、平衡覺知覺、饑餓覺知覺、渴覺知覺、呼吸覺知覺。
綜合知覺包括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情感知覺和精神知覺。
空間知覺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深度知覺和方位知覺。
運動知覺包括真動知覺、拟動知覺。
情感知覺包括性快感知覺、喜樂知覺、憤怒知覺、懼怕知覺和哀痛知覺。
精神知覺包括欲望知覺、道德知覺、美感知覺、人生觀知覺和價值觀知覺。
我們習慣上把所有的知覺稱為感應和想象。
感應是指人腦完整地反映人和客觀世界的個别種屬性、整體屬性和運動規律并生成信息的過程。
想象是指人腦在原來對人和客觀世界的感知和認識的基礎上,對人和客觀世界的個别屬性、綜合屬性和運動規律所作假設的過程。
②知覺的特征
知覺反映人和客觀世界的個别屬性之間和綜合屬性之間的關系,即運動規律,知覺反映的内容具有規律性。知覺是人腦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以生成反映人和客觀世界的個别屬性、綜合屬性和運動規律的信息為結果,知覺的過程具有思維性。
(3)感知
感知是感覺和知覺的總和。感知是人腦主動性地對人自己和客觀世界的觀察、感應和想象。
3、認識、思維和認知
(1)認識
認識是紙腦被動性地對人的感知所生成的文字和信息的記憶、計算和推理。我們常說認字、識字,認和識都與紙和文字密切相關。
(2)思維
思維包括人腦的感應、想象、淺顯計算、簡單推理和短期記憶。
(3)認知
認知是人腦在已生成的對人和客觀世界的認識的基礎上,對人和客觀世界的再次感知。
4、知識和思想
(1)知識
知識的知是感知,知識的識是認識,所以知識是感知和認識的概括。現在的知識一詞被用作名詞,指人感知和認識的人和客觀世界的運動規律的總和。
(2)思想
一般而言,思想是指人腦的思維活動所産生的信息。現在思想一詞特指在各個學科或領域比較深刻的、具有重大影響的一些觀點和看法,這些觀點或看法的水平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可以被稱為遠見卓識。
5、科學和技術
(1)科學
科學一詞來自西方,從西方科學的起源、産生過程和内容來看,科學和知識或思想的含義基本相同,科學隻不過是知識或思想的一個别稱而已。
(2)技術
技術是制造一種産品或提供一種服務的系統知識。
(3)科學與技術的關系
科學與技術既有有聯系又有區别,在相互聯系中又相對獨立地發展,二者是辯證統一的整體。科學與技術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側面,是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的關系,二者不可分割。
科學和技術總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幾乎被看作是同一範疇,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科學研究是為了将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技術應用,服務于人類。同時任何能夠被轉化為應用的技術,都有科學原理支撐。科學是技術發展的理論基礎,技術是科學發展的手段。随着現代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興起,科學與技術越來越趨向一體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許多新興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的産生和發展直接來自現代科學的成就。科學是技術的升華,技術是科學的延伸。科學與技術的内在統一和協調發展已成了當今“大科學”的重要特征,實際上“大科學”概念已經包括了技術的概念。
科學和技術的任務、目的和實現過程不同。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人和和客觀世界的本質和内在規律,目的在于認識人和客觀世界。技術的任務是滿足社會生産和生活的實際需要。科學是創造知識的研究,技術是利用知識的研究。
可以看出,知識、思想、科學、技術這些概念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它們之間的相同遠遠大于它們之間的區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