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早上好,周一的開始。
好久沒有更新,今天來完結五代十國最後一個朝代,後周。
後周時期天甯寺塔
周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最先出現時春秋戰國之前的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東周。這個時代的周是禮樂的形成時期和分封制王朝的高峰時期。
然後曆史上的周将會以短命終結的王朝形式出現。
北周在曆史的定位是完成了南北朝的分裂最後為大一統的隋朝開創了一個時代。
後周是結束五代十國的基礎王朝形式并為北宋的統一進行了基礎鋪墊(今天我們就主要講後周)
武則天的武周王朝是唐中期的一個片段花絮的存在,當然實力也是非常強悍的。
吳三桂反清時的周,也是一個短暫的存在并不被曆史所認可。
綜上所述,周可能是禮樂的開創過于文化沉澱深邃,所以後世使用這個年号時并不能很好地駕馭并實現長治久安的通知。隻能成為一個治亂過渡的王朝,也是大亂世的終結者。
後周的建立是起源于郭威的滅北漢立國,定都開封,因為無子,柴榮接班(當然當時叫郭榮)後英年早逝,穿柴宗訓。最後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黃橋兵變,後周亡,曆三帝共十年。
趙匡胤
郭威,北漢權臣,也是當時武夫中比較有文化和冷靜的,所以代漢自立。在位四年,進行了軍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因無子(被後漢誅)故立娘家侄子柴榮為養子。柴榮是郭威妻柴氏之兄柴守禮的兒子,出生于邢州龍崗縣(今河北省邢台市)之别墅中,幼年随其姑母成長于郭威家,與郭威夫妻關系融洽,遂被收為養子。
重點說說這個柴榮,後周世宗,最後可能完成大一統的五代皇帝,也是最後希望收複燕雲的皇帝,怎奈英年早逝。
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因謹慎笃厚被郭威收為養子,又稱郭榮。年輕時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廣順元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顯德元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為帝。
顯德六年一月,周世宗正式對契丹用兵,他親率大軍自汴梁出發,直抵滄州,然後統步騎數萬直入契丹境内,大軍一路順利,契丹軍非逃即降,勢如破竹,兵不血刃,連下莫、瀛、易三州及益津、瓦橋、淤口三關之地。正當周世宗準備向幽州進軍時,由于身染重病,隻得班師回朝。
柴榮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複蘇。他又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廟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慶陵。
由于周世宗在抑制佛教方面,雷厲風行,措施得力,對佛教打擊很大,佛教史上将此次行動與曆史上的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等三次打擊佛教的行動并列,稱之為"三武一宗之禍"。
柴榮
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15歲從軍,24歲拜将,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赢得了廣泛的擁戴。
在當時中原紛繁複雜的形勢下,北宋僅用了20年便完成統一。這固然離不開趙匡胤的英明決斷,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統一之勢已不可阻擋。
以兵變方式奪取後周政權的趙匡胤,隻不過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宋朝對待商業的态度、優于文人的政策,均與這位商人出身、勤勉務實的君主有着直接關系。柴榮處理宗教問題的策略、發展商業和城市等方面的做為,不僅深深影響了有宋一代,而且開啟了中國走向商業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聲[20]。
柴榮雖然未能實現為君30年、掃平天下的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将成為結束中唐以來200多年割據動蕩的決定性人物。
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馑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