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子路問什麼是君子。孔子說:“修養自己而恭慎從事。”又問:“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而安撫别人。”又問:“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而安定百姓。修養自己而安定百姓,就連堯、舜恐怕還要為此犯難呢?”
——孫欽善《論語注譯》
【小識】
把人做好
孔子不太愛上大課,也不太愛泛泛地講道理。一則有教無類,一則因材施教。《論語》中,有三個弟子直接問過孔子什麼是“君子”,回答則各不相同。子貢問時,他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論語·為政》),意思是,先履行所說的,然後再說。司馬牛問時,他說“君子不憂不懼”(《論語·顔淵》),意思是,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子路問時,他沒有一次說完,而是層層深入。于是,我們就想,假如子路不再問,孔子可能就不再說了。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在孔子眼中,子貢可能有說得多做得少的毛病,司馬牛遇到問題時可能會過度憂慮、過度擔心,子路在個人追求方面可能還存在好高骛遠的傾向。
君子是孔子時代的做人楷模,但從孔子回答子路的方式看,君子也是有層次的:第一層次,修己以敬;第二層次,修己以安人;第三層次,修己以安百姓。
而且,這三個層次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修己”。修己,就是道德的自我養成,就是自我的道德武裝。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人做好:把人做好,才能安身;把人做好,才能安人;把人做好,才能安百姓。不是嗎?
同時,這也提醒我們:一、君子不是高不可攀的;二、君子不是無所不能的。(尚之)
薤白
薤白:小根蒜,鱗莖吐不規則卵圓形,長0.5~2.0cm,直徑0.7~1.8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皺縮,半透明。微有蒜氣,味微辣。藠頭,鱗長卵形,直徑1~1.5cm。長梗薤白,鱗莖卵球形,直徑1~2cm。天藍小根蒜,鱗莖近球形,直徑1~2cm。用于胸痹心痛徹背、胸脘痞悶、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洩痢後重、瘡疖癰腫、通陽散結、行氣導滞。主産東北地區及江蘇、湖北等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