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采葛》裡:
彼采葛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見 如三歲兮
意思是:
那個采葛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個采蕭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季啊!
那個采艾的姑娘,一天沒有見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作為中草藥用的艾葉,越陳越好,故“如三歲兮”。這就是所謂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了。
采艾的姑娘讓人思念,那艾的氣味也讓人難忘。那流行的艾灸氣味,我覺得是股煙熏火燎的氣味,而且經久不散。但是艾葉做成的艾餅、艾團,從前偶爾吃到的時候,不驚覺其中的滋味。現在年紀大了倒是懷念了起來,不知道是懷念食物還是那個與艾有關的那個人。
因為帶着特殊的香氣,艾很好辨認,在田野遇到,用手揉一揉它的葉子,聞一聞它的味道,就能把它認出來。
江門的市場一角也經常有新鮮的艾草售賣。媽媽去市場的時候,看到賣山草藥的公公擺攤,就會在他那裡買上一大捆,帶回家後,把它們攤放在陽台上晾幹備用。這就是爺爺用來煮水泡腳的艾葉。
還記得小時候有陣子,身上長濕疹,又是忌口又是搽藥,一直也不見好轉,後來還是媽媽天天煮了艾水用來擦背才治好。
雖然在清明時節,江門人對雞矢藤餅的熱愛多于艾餅,但是這種入口清香不散,又帶絲兒苦味的團子,喜歡的人也是不少。爺爺就是喜歡吃艾餅那個人。
清明時節,也是艾草最嫩最好吃的時候,被叫作“三月艾”。于是有人笑稱一到清明,糯米團子這東西就綠了。做法被綠了的糯米團子,要麼是變成粗粗的艾餅,又或者裝扮成精緻的青團。
粗粗的艾餅做法:
1.買回來的艾,要先摘好葉子,用鹽水浸泡洗淨。
2.放在沸水裡煮透撈起,放在石臼子上搗爛。
3.加入糯米或者糙米粉,一起揉捏均勻成為綠色的團子。
4.将這些團子放入鍋中蒸熟。喜歡香口的,可以煎熟,艾的味道更香更濃郁。
吃的時候,沒有過濾掉的艾葉渣子混和在面團裡,咀嚼的時候會和口腔有輕微的摩擦,輕輕地拂過,就如田野上吹過的春風。
青團的做法:
1.艾草加入少量水,放入攪拌機,打成汁。
2.艾草汁液加入少量鹽,入鍋中煮沸。
3.把青汁和少許豬油趁熱混入糯米粉後揉成面團。
4.将面團和豆沙分成數量相等的小團子。
5.将豆沙包入,搓圓,放入墊粽葉的蒸籠中,蒸20分鐘左右即可。
也可以用這些粉團包上炒好的筍絲雪菜餡,捏成帶裙邊月牙狀的清明粿。
江西景德鎮這邊有一味“清明粑”也很有特色。是在米粉中加入艾葉熬好的水,把用筍、鹹肉、醬幹等調成的鹹辣味兒的餡兒,包在青綠色的米團裡,蒸熟後就是綠油油的一顆,鹹香适口,别有一番滋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