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專研究生怎麼樣?大學的時候,學校為了給未入社會的學生一點經驗,會邀請往屆優秀的畢業生回來做演講,鼓勵學生抓住在學校學習的機會,多掌握些專業技能,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自考大專研究生怎麼樣?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大學的時候,學校為了給未入社會的學生一點經驗,會邀請往屆優秀的畢業生回來做演講,鼓勵學生抓住在學校學習的機會,多掌握些專業技能。
演講的人均來自各行業優秀人才,演講的内容我們也能猜得到,不外乎學習、努力之類的關鍵詞。但有個學長的經曆,引得全場掌聲雷動,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1
我們學校是一所默默無聞的普通211,盡管食品專業排到了全國第二,但和清北985相比,也是無人問津。所以在群面環節,學長自我介紹之後,面試官以及其他面試者的表情都含着疑問:這個崗位不是非985、211不招的嗎,他是怎麼進來的?
“或許是我臉皮比較厚,左邊武大,右邊北大,我并沒覺得哪裡不對。”
學長面試的公司是x帝,專做家用電器,在行業内一直處于領先位置,招聘的崗位屬于産品設計崗,薪資豐厚,當然要求也比較高。學長憑借着大學期間攢下的各種大賽獎狀,順利拿下了面試資格通行證。
畢業院校知名度不夠,面試官有些懷疑學長的水平,于是以自家新産品為考題,讓他列舉産品的優缺點,以及改進的方向。恰巧,之前跟着老師做過一個類似的項目,有點經驗,對這家公司的産品也比較熟悉,學長幾分鐘的回答赢得了一片好評。
題主是一所211院校的研究生,第一學曆是全日制一本,偶然間發現自己的師兄第一學曆居然是中專!盡管知道對方是憑借自己努力考進來的,但自己和中專生在一個學校就讀,總覺得有些心理不平衡。
根據問題的描述,我猜測題主的家庭條件應該不差,父母的文化水平不低,不然當他了解了中專的環境、底層人民的經濟家庭教育之後,定然不會說出“心理不平衡”之類的話。
我是一名中專生,自一個不知名的幼兒園進入一個已經拆除了的小學,後又因為家庭經濟原因進了一個很差的初中,最後進入了中專。 在這裡我想說,很多時候我是努力學習的。然而現實卻是無用。當身邊的所有人都在玩遊戲,天天逃課和抽煙喝酒打架鬧事的時候,你能靜心學習嗎?當然了,有點自制力的人都能做到。但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卻與周圍所謂的“學習氛圍”格格不入了。你會遭到排擠,嗤笑,打擊,貶低。每一個自甘堕落的人,都希望拉他人下水,從而尋找内心的寬慰:“我不是一個人堕落,這不,還有人陪我呢嗎?”
本科,尤其是一本的學習氛圍遠不是中專可以比拟的。一個經常逃課打架的學生,在一本院校是個異類,但在中專,這樣的學生占了不少的比例;不缺課、上課積極發言、課後思考查閱資料,周末幾乎在圖書館度過,這是大多數一本院校學生的狀态,但在中專,這樣的學生少之又少。
我們都說,一個人的發展是由内在因素和外在環境共同決定的,能在惡劣的環境下,通過努力達到和天生處于優勢地位的人同樣的高度,内在的強大,是值得所有人欽佩的。
題主的師兄雖然第一學曆是中專,但他能在那樣的環境堅守自我,面對周圍人的排擠、嘲笑,信念毫不動搖,我認為,題主能夠和這樣的人在同一所學校,是題主的榮幸;但在得知對方的第一學曆後,不僅沒有報以敬佩之心,反而“心理不平衡”,題主未免有些狹隘了。
3
每年的高考那段時間,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跟蹤報道,所有人都在為這些孩子的考試讓路。考區附近不允許車輛鳴笛,家長請假給孩子做考試專屬營養餐,憑準考證打車不收一分錢,就連脾氣暴躁的老師們,在那段時間也變得溫和起來……
一場考試,一群人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的發揮,在他們心中,高考失敗和人生失敗毫無區别。孩子忘帶準考證,新聞大肆報道,評論區一篇哀嚎:孩子這輩子完了,除非複讀;孩子高考發揮失常,人生無望,出家、尋死,幾乎每年都會重演……
高考真的這麼重要嗎?
不可否認的是,高考是目前普通人向上層階級流動可能性最大的渠道,但這并不意味着高考能夠決定人生。有人盡管進了一本院校,可每天都花大把時間在遊戲上,所學專業一竅不通,畢業也就隻能混個文憑,靠着母校的光環吃幾年白飯;也有人甚至沒有參加過高考,進入中專,潛心學習,自考本科、研究生,和那些全日制學生在同一學校就讀。
人生就像迷宮,高考隻是那不起眼的轉折口;考得好的人可以走些捷徑,考得不好的人靠着自己堅定的意志依舊能找到正确方向。所以說,“高考能夠決定命運、決定人生”這樣的話是無比荒謬的,能夠影響自己狀态的,隻有努力,這個階段落後沒關系,抓緊時間,還有趕超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