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公交規劃條例

北京公交規劃條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7:55:24

4月10日,《北京市地面公交線網總體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發布。《規劃》貫徹“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思路,按照“先優幹線微循環後優普線,先增服務後減重複線路”的原則,力争到2022年地面公交基本實現與軌道協同發展、精準服務、準時高效的發展目标,公交專用道長度1020公裡,高峰時段地面公交幹線平均運行速度20公裡/小時,地面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9.5%。

《規劃(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後定線路”的原則,利用手機信令、公交IC卡、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等大數據綜合分析,識别出“八橫、六縱、三環、十放射”共27條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形成了“棋盤 環 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

同時,借鑒國内外經驗,結合北京實際,提出了“3 1”線網層級體系:“3”即幹線、普線和微循環線,統稱常規線路。“1”即定制公交,提供多元化、集約化、高品質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務。

《規劃方案》以北京市中心城區及周邊居住組團為重點,并輻射至遠郊區及河北毗鄰縣市,不包括遠郊區區屬運營公交。

北京公交規劃條例(北京地面公交線網總規)1

為進一步推進《規劃(草案)》實施,提高公交線網層級和區域運行辨識度,自4月10日至16日,啟動“北京公交車身顔色及圖案創意設計征集”,公開征集北京公交車身顔色及圖案創意設計作品。希望通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提升北京公交整體外觀形象,展現北京公交綠色發展理念,彰顯古都神韻,凸顯時代特征。

“兩定四優先”助力北京公交飛躍式發展公交線路數量位列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自2006年北京市出台“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意見”,明确“兩定四優先”發展戰略以來,北京公交實現了飛躍式發展。北京公交線路數量和車輛規模、客運量均位列世界各大城市之首。2019年底,北京地面公交車輛保有量19.46标台/萬人,建成區500米站點覆蓋率達到99.4%,公交專用道裡程952車道公裡,日均客運量858.6萬人次,地面公交出行比例22%。

為适應市民差異化、多樣化出行需求,多年來北京陸續開通了商務班車、快速直達專線、節假日專線、高鐵專線、就醫專線、合乘定制公交等多樣化公交線路,至2019年底多樣化公交線路490條、夜班公交線路37條,日均客運量6萬人次,地面公交在中心城區範圍内和周邊部分大型社區已基本實現全天候運營服務。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服務複工複産,從2020年2月27日至3月底,北京市推出了定制公交升級版,陸續開通了223條網上預訂、集約出行的定制公交線路,為乘客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務。

北京公交規劃條例(北京地面公交線網總規)2

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已成為北京市民通勤和日常出行的重要保障。2018年,北京市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城市。

利用大數據聚焦公交發展痛點協調地上與地下、供給與需求、軟件與硬件的關系

縱觀公交發展曆程,我市公交線網布局經過多年不斷調整和疊加,仍存在線路層級不明确、重複度高、運行速度慢和換乘不便等問題,不能适應市民對公交準時、高效、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随着《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的頒布實施,在城市總體空間格局的調整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軌道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對準時、高效、多元化出行訴求的新形勢下,需要主動适應内外發展的變化和要求,對公交線網進行調整和重構。

自2018年6月市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第二次會後,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啟動了北京市公交線網規劃工作,依托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了公交線網規劃工作專班,并聘請國内外知名專家作為技術支撐,利用大數據綜合分析,編制了《規劃方案》。

《規劃(草案)》貫徹“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思路,充分運用大數據編制公交線網規劃并落實三大理念。

北京公交規劃條例(北京地面公交線網總規)3

以協同發展為方向調戰略,處理好地上與地下的關系。要在增強公交、軌道兩網的融合度上下功夫,調整地面公交的發展戰略,實現地面公交網和軌道網協同發展,逐步形成以軌道為骨幹,地面公交為支撐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以精準服務為導向優線路,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客流需求是公交線網規劃的核心,隻有精準識别乘客需求特征,才能設計出乘客滿意的公交系統。本次公交線網規劃,充分利用了各種大數據,從全方式、全鍊條的角度深度挖掘乘客需求,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

以準時高效為目标提能力,處理好硬件與軟件的關系。“準時高效”是本次線網規劃的核心目标。通過公交線網規劃,車輛、場站、路權等硬件支撐,以及運營調度、信息服務、配套政策等軟件保障,全面提高地面公交服務能力和品質,使乘客出行可計劃、可預期。

大數據識别27條主要公交客流走廊構建“棋盤 環 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

《規劃(草案)》基于“先定走廊、後定線路”的原則,利用大數據識别出“八橫、六縱、三環、十放射”共27條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包括11條滿載率高、需要公交分擔客流的軌道線路所在走廊,14條既有公交主要客流走廊以及2條無軌道線路覆蓋的潛在公交客流走廊,形成了“棋盤 環 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借鑒國内外經驗,結合北京實際,規劃提出“3 1”線網層級體系。“3”即幹線、普線和微循環線,統稱常規線路。

幹線:構成公交線網的骨幹網絡,根據服務空間範圍的不同,分為服務遠郊區與中心城區之間的市郊幹線,以及主要服務于中心城區的市區幹線,采取快慢結合的運營模式,可以彌補軌道的不足和分擔軌道壓力。市郊幹線服務遠郊區及新城往來市中心,服務對象為長距離通勤、休閑購物、旅遊等出行,線路主要布設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幹路等主要客流通道;市區幹線服務中心城區及周邊居住組團,服務對象為城市東西南北通道、環線、放射線沿線通勤、通學等中長距離出行,以及主要居住組團與就業地之間的快速通勤,主要布設在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幹路等主要客流通道。

普線:主要服務中心城區,服務對象包括從居住區去往醫院、公園、商場等分散的中短距離出行,主要布設在快速路輔路、主幹路和次幹路等次要客流通道,可以彌補軌道服務的空白。夜班公交線路獨立成網,連接交通樞紐、醫院、工廠和住宅區,保證城市晝夜延續的各類活動的正常進行。

北京公交規劃條例(北京地面公交線網總規)4

微循環線:主要服務軌道和公交幹線站點周邊,提供居住區、就業區與軌道站點、公交幹線站點之間的接駁服務或者短距離通勤通學服務,主要布設在次幹路、支路和小區道路等分散客流通道,主要起到為軌道和公交幹線接駁客流的作用。

“1”即定制公交:定制公交是常規公交的補充和服務升級,通過線上預約、拼車同行、智能調度等創新手段,滿足市民不同場景下的精準需求,提供多元化、集約化、高品質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務。

完善地面公交辨識系統推進公交線網、公交專用道網、道路網三網融合

逐步更新規範地面公交辨識系統,包括線路、車身、站台等辨識系統。

線路辨識系統即公交線路編碼體系。現行北京市的線路辨識是以行駛區域劃分為主的數字路号體系,這也是全國各城市最為普遍、通用的路号體系。現行路号體系存在編号資源不足、路号前綴含義不清晰等問題。下一步,将按照方便乘客、曆史傳承、易于辨識、适度前瞻、平穩實施的原則,對北京市地面公交路号編制規則進行完善。具體編号規則另行研究制定。

車身辨識即公交車輛車身顔色和圖案。從10日起啟動對車輛外觀創意設計征集,逐步更新車輛外觀。

站台辨識重點規範主要公交走廊内站台的電子站牌設置,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車輛到站信息預報、交通出行信息提示、遠程信息發布等信息服務。

北京公交規劃條例(北京地面公交線網總規)5

為更好地推進公交線網規劃實施,下一步将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推進公交線網、公交專用道網、道路網三網融合。公交專用道結合公交線網規劃的同步實施、同步完善;道路網運行條件和交通秩序治理提前規劃設計,同步實施。

二是公交智能調度要與線網規劃同步實施。加快推進新技術的應用和智能調度平台的建設,實現靈活調度、跨線調度、區域調度。同步開發完善移動信息服務,豐富APP乘車信息查詢功能,提供到站預報、車内擁擠度查詢、乘車出行規劃等服務,市民出行可計劃、可預期。

三是場站支撐。加快公交場站的規劃編制,落實用地并加快建設。四是相關政策保障。結合公交線網規劃的實施,研究制定公共汽電車線路設置規範、公交運營考核評價辦法等政策,确保公交線網規劃實施的效果。

為了保障公交線網總體規劃的實施,市交通部門還将結合線網層級開展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期間,将認真聽取各相關單位和廣大乘客的意見和建議,做好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工作,确保地面公交幹線網和軌道交通網的有效銜接,提高換乘便捷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