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購房利好比較多,我是買二手還是新房?”
最近和親朋好友聊天,經常會受到這樣的提問。而且每次一聊都能聊很久,尤其是有人已經看中了某一樓盤,就該樓盤價格、現狀、周邊市場、環境,每一項都需要深入探讨。
其實新房和二手房各有利弊,房子本身是沒有十全十美的。
但是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買新還是買舊,有幾個問題隻要弄明白,就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原則。
你看中的二手房,一定比新房便宜嗎?
就近幾年的常州市場表現來看,剛需沉澱在二手房市場,新房市場改善紮堆,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新房在地價攀升的背景下,價格自然也是一年比一年高。而二手房因為當初購置的價格就比較低,賣方可以在符合心裡預期的範圍内,随時變更價格,甚至做降價處理。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8000元/㎡買的房,現在哪怕翻個倍,也比現在同闆塊的新房便宜不少。
但世事無絕對。能多賺一點就多賺一點,這才是每個賣家的真實訴求。否則就不會有“倒挂”這一神奇的現象出現了。
我們以常州比較知名的大盤——星河國際為例。2022年1-8月,該案的新房成交備案均價為21323元/㎡,而在二手房網站,該案超過22000元/㎡的房源比比皆是,部分裝修、樓層較好的房源,甚至開出了24000元/㎡的價格。
而且比較關鍵的一點别忘了,二手房交易時,契稅、個稅、增值稅中需要賣方承擔的費用,大部分時候都是由買方承擔的。很少有良心賣家,會主動承擔本就屬于自己的稅費。
加上中介的提點,所有費用加在一起之後,可能你看中的二手房,真的不一定會比新房便宜到哪去。
你想眼見為實的,到底是房子還是整個小區?
不确定因素,成為今年新房市場銷售的最大阻礙之一。在與一些挂牌賣房的房東和中介聊天中,我們也得知,“高價”二手房的出現,底氣就源自于所見即所得。而這些房源也能有成交,也正是因為購房者看了就放心。
今天,許多新房樓盤,紛紛打出了“交付”牌,把實際品質展現到了客戶眼前。這一招效果的确不錯,打消了不少置業者心中的疑慮。
但是,這一招,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買賬。
首先,房子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多多少少出現一些問題。而二手房經過幾年的使用期,房子潛在的問題都已經暴露出來,購房者可以提前做好規避或整改動作。
其次,二手房因為入住率較高,周邊通常會有健全的配套設施,相比新房在前期許諾的配套規劃,這一點是非常能打動客戶的。
最後,就是買新房你根本不知道未來社區環境、居住氛圍、鄰裡到底是什麼情況。而買二手房,你可以自己或者由中介帶着,随時去小區裡轉轉,親眼看看到底居住環境如何。
比起新房,二手房的“所見即所得”,顯然更接地氣的多。
你能否接受“老房子”?
當然,這個裡我們說的老房子,不是指80、90年代的那種房子,而是2010年左右的房源。
為什麼說它“老”,因為以現在住宅産品的發展速度來看,哪怕十年前交付的房子,也有些設計是明顯落後時代的。
一個簡單的例子,此前天甯某小區的居民因為購置了一輛電動汽車,因此申請安裝了充電樁,但是最終得到的答複卻是無法安裝。因為小區當初建設的時候,根本沒考慮到這一問題,如需要安裝充電樁,整個小區需要實施電力擴容工程,高昂的費用自行承擔。
當然,這隻是“老房子”各種落後問題的其中之一。
還比如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橫廳設計、多套卧設計、連通式陽台的情景化設計,甚至是會所等等,這些都是在近幾年才風靡常州房地産市場的。放以前,這種“前衛”的設計很少會出現在住宅産品上。
常州在2017年恢複土拍後,進駐了不少外來品牌房企,它們也帶來了許多在一二線城市,經過市場驗證,客戶認可的優質産品。常州的商品住宅,也正是在這一環境下不斷叠新。
可以說,今天的新房,無論是在戶型設計還是社區規劃方面,都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理念。
其實在二手房和新房之間,還存着許多差異。
比如購置的流程問題,二手房就明顯繁瑣的多,中間如果沒有中介的協助,對于購房者而言簡直就是一次折磨。甚至之後還會有延遲交房、不肯遷戶、學位占用等後續問題。
而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新房的優惠幅度越來越大,可能今天和明天的價格就相差了十幾萬,日後交付到底什麼樣,客戶心裡也根本沒有底。
要說問題,兩者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要說優勢, 也沒有說誰就是絕對赢家。客戶到底買新房還是二手房,最終看得還是自己的實力、需求和預期。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企業立場,供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