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加古裡子《地球的力量科學繪本》。
說到日本繪本,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在孩子的嬰幼期買的書裡,肯定會占據一定比例。日本的繪本大師名字們媽媽們張口就來——宮西達也、安野光雅、鈴木守、松居直、五味太郎,還有今天圖書的作者加古裡子(PS 排名不分先後哦)。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一個領域或方向,在國内都有很多深受小讀者喜愛的圖書。
而今天的主人公是這位加古裡子老爺爺
加古裡子是誰?
他是日本自然科學繪本的先驅人物,被尊稱為“日本科學繪本之父”。在日本,如果爸爸媽媽想給孩子買科學繪本,那加古裡子老先生的作品就是首選
加古裡子先生1926年生于日本福井縣,去年5月去世。他是東京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的工科博士。1959年起為日本的兒童出版社供稿,開始繪本創作之路。他的作品以簡單、親切而具有想象力的畫風著稱,充滿科學性的獨特風格備受孩子們的喜歡。加古裡子先生的作品獲獎無數,迄今為止,已經出版繪本作品500餘部。他不光是日本科學讀物獎、産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等大獎得主,2012年他還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提名。
我們今天一起看的這套,共10個分冊,就是大師為孩子們講解自然科學啟蒙的秘密。再具體一點,就是回答孩子們提問:為什麼會有山、海?為什麼天空中會有雲朵?為什麼有時候會下雨、下雪以及刮風、時而還會出現火山爆發、大地震等自然現象?
很多家長都知道,三四歲以後的孩子,正是語言能力和詞彙學習以及大腦思維發育的高峰。他們(俗稱“小話痨”)會不停地問媽媽,這是什麼;這是為什麼? 這就要求我們在給孩子的解釋時,不僅僅滿足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這套地球的力量科學繪本,創作初衷就如此:一方面,跟大自然相關的身邊場景,是孩子們每天都要接觸到、并最容易産生疑問,諸如天為什麼是藍色的,太陽離我們有多遠,海水裡的鹽有多少,山是怎麼長那麼高的。。。。。。另一方面,恰恰因為我們每天都經曆,所以有很多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知識在其中。大部分家長會在孩子锲而不舍的追問之後,略顯底氣不足。因為,要給孩子解釋這類問題,首先必須盡可能準确,因為這是他們自然科學啟蒙的第一課啊。不是有句話說嗎,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第二,你的闡述要足夠淺顯直白,能讓孩子聽懂,并理解。
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一套《加古裡子地球的力量科學繪本》才顯得無比珍貴。學齡前孩子對關于地球、太陽、天氣、大海的問題,在這套10冊繪本中幾乎都能找到解答!要知道,目前為止,能把與地球相關的各種自然現象都集合在一起、給3-6歲孩子講好講透的大師級繪本,隻有這一套!
跟市場上一些大概念的自然科學啟蒙繪本不同的是,這套繪本專注聚焦在地球上存在的自然地理現象,共10個主題,仔細觀察,有些許的細分類規律,比如這幾本——高山,大海,河流,是孩子們經常看到的自然景觀
第二類是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氣候現象,比如《雨雪 霧 雲朵》、《朝霞 晚霞 彩虹 極光》
第三類是由氣候或自然現象引發的自然災害類,比如地震,火山,風
最後有兩本是總結概括的大場景:地球和世界各地
在這裡我們也建議 家長們給孩子選擇主題進行親子閱讀時,按照這四類來劃分和閱讀。
這套繪本的主題如此豐富,内容在專業的背景下淺顯易懂,并沒有因為是啟蒙繪本而泛泛而談,反而介紹了很多有深度或細節性的小知識,将每種自然現象的原理和過程都講得清清楚楚。太适合給低幼兒童進行科學啟蒙閱讀了!能幫助小寶貝們主動打開探索大自然的那扇門。
下面我們以 《高山》 《雨 雪 霧 雲朵》《地球為例》。
1 《高山》是《加古裡子地球的力量科學繪本》的第一冊,主要講述了山脈的前世今生。山脈的形成從地球科學的角度來講,是很複雜的過程,用簡單的語言向孩子們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要保證基本的科學理論上的正确,讓小朋友們理解造山運動以及風化作用是很不容易的,而該繪本卻很巧妙的做到了這一點,不僅文字淺顯易懂,繪圖也是簡明而又不缺乏特點。我們在這冊裡可以看到,作者不僅說了山脈和山峰是如何形成的,還講透了山的生長、侵蝕、風化的過程,非常全面。
繪圖非常有想象力,通過比喻、比拟、對比等方式,把生硬難記的科學概念、知識點,巧妙地轉化為視覺記憶,讓孩子一下子就能記住。 就像講山脈的形成,書裡是怎麼表現的呢?
讓孩子擠出自己想要的山脈高度來效果來:)。 另外引導孩子觀察下,是不是擠壓的力越大,“山”就越高呢
記得讓孩子看 山脈形成後起伏不平的橫截面哦
2、《雨 雪 霧 雲朵》這冊為我們介紹了日常的天氣現象中最讓人不可思議的雲。我們幾乎每天都看到雲,但沒有兩朵雲的形狀、顔色和移動軌迹是完全相同的。到底是什麼創造出了雲朵?加古裡子通過簡單清晰的科學繪圖告訴我們,熱量是如何一步一步讓小水滴變成雲、霧、雪、霾、冰雹等天氣現象的。
翻開這本書的正文,我們從天上的雲到底怎麼形成的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
書中連用了兩個形容,(視覺上)蓬松的棉花糖,(視覺和味覺聯合的)白色奶油——蛋糕上的奶油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用手指蘸着去舔 對不對!都是4、5歲的孩子喜歡吃的東西,一下子就拉近了科學與生活的距離~!
本頁右側,幹淨的畫面上講簡潔的語言擺放在明顯的位置:水被加熱後,會變成水蒸氣,然後上升到天空,就成了雲的由來。
下方配圖出現了小女孩和小貓。 這個對頁左右兩側的配圖非常勻稱
當從雲說到雨後,
接下來則在畫面中用了小水滴、大水滴的畫法表示視覺上的區分。
小朋友們能一眼就看到雲朵中的水滴的變化。可究竟小水滴和大水滴的差别在哪裡呢?
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對長度單位的敏感度還沒有形成(是并不知道米/厘米/毫米這些概念的含義)
所以,書裡說小水滴直徑約0.02毫米,雨滴直徑約2毫米,西瓜子直徑約3毫米——這話說出來後,估計連家長都沒有什麼對比印象吧
那麼加古裡子爺爺想了什麼辦法來讓小朋友們記憶深刻呢?
用西瓜子和西瓜個頭的對比:一粒小水滴就相當于西瓜裡的一個西瓜子,小水滴聚集成雨滴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西瓜那麼大了!
一個大西瓜的重量,和一個西瓜子的體積和重量對比,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體會吧
3、 《地球》 本書是這套書的最後一冊,主題回歸到“地球”本身的知識上來。都說地球是一個轉動的球,那我們人在地球上為什麼不會掉下去?作者通過孩子們日常見過的旋轉陀螺來比喻地球自轉,又糾正了“太陽、月亮、星星是在繞着地球轉動”的錯覺,色彩鮮豔豐富的地球圖把“公轉”的原理也講清楚了,然後很自然地擴展到四季變化、南北半球溫度差異等知識
好了這套書10冊的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一一跟大家捋過了。
最後,再為大家總結整理下這套書的推薦理由
第一, 日本“科學繪本之父加古裡子大師作品,品質保證;
第二, 十多種地球上的自然現象,全套講述,非常齊全;
第三, 内容既專業又淺顯,适合學齡前兒童閱讀;
第四, 作者權威,譯者專業,海峽兩岸科學工作者聯合推薦,緻敬日本科學繪本大師;
這套書雖然是三歲孩子就能讀的科學繪本,在内容專業度上卻是完全不輸成人科普書,從繪者到譯者到審者,無不體現着專業度。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專門請來畢業于中科院、現任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的郭昱先生,和中國地質大學古生物學博士楊志華先生來做翻譯。同時邀請中國地質博物館王妍導師和台灣地質博物館的地質研究者黃钊俊研究員為本書寫推薦
第五, 畫風精美,手繪日系畫風,善于用生動形象的對比、模拟等圖輕松描繪科學的細節。整套繪本采用的都是手繪水彩畫風,有日系繪本專有清新細膩
第六 家長受益匪淺。
不但也能學到很多被忽略的知識;
還能用這套科學繪本,從科學、文學、藝術三方面和孩子一起接受熏陶:具有文學色彩的語言,富有美感的畫面,科學嚴謹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能夠輕松地引導和啟發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從而培養探索、觀察和學習大自然的意願。——這才是我們出版這套書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