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改備注’和‘麻煩改備注’,意思不一樣嗎?”
近日,一個在讀研究生的學生向我狂吐苦水。
這位學生在面向某國的中文教育班級裡擔任助教。班裡有幾位同學沒交作業,她在班級群裡艾特@這幾位同學,并發消息:“沒有改備注的同學,請改備注。”
于是,她“生平第一次經曆群體謾罵。”
“我被罵了半小時吧。消息錄了個屏,劃拉了2.5分鐘我才錄完。”
“這不是一樣的意思嗎?”不少朋友留言表示無比同情。
同情隻會加深沮喪,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這時候要平和心态。“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孔子說當一個人陷入困境時,不要怨恨上天,也不要責怪他人,應該積極面對,下學人事,上達天命。
靜下心來想想,她确實有一些需要改進之處。
首先,說話做事得先了解對象、場合、身份,尊重對方。
我認為她在接受助教這項工作的時候應該先了解學情,因為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心理、文化和思維習慣。
孔子就說,“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對可以說話的人設防不說話,這就錯失了人才;将不可與他談的話與他談了,這就是說錯了話。
該國多數人與别人交往時都力求圓滑,他們在乎别人的言行,在公共場合不恰當的說話聲調和目光,都可以令人以為自己就是被談論的對象。
我這位學生在班級群裡,公開要求幾位同學修改備注,應該引發了他們的反感,所以後來那麼多激烈的語言,應該是他們強烈維護自尊的表現。
孔子說,“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即你說話的時候不看别人的臉色,那你分明就是沒長眼睛的瞎子。所以,說話要注意身份,講究分寸,還要注意别人的心情,不能自顧自地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否則達不到目的,還可能适得其反。
其次,工作要講究方法。
未修改備注的隻有少數幾位,所以我認為她發私信更合适,既表示了尊重,又可以在私信中适當措辭。在班級群裡艾特@,容易讓心思細膩的人誤解為被公開點名了。
我的學生後來想通了,“由于中外觀念差異,她們覺得我艾特@她們了,不尊重她們。而我的初衷是怕她們看不到群消息,特意提醒一下。”
人都有自尊,也都希望被尊重。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在其文集《呻吟語》中就提到“七不責”——對衆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其中第一條就是“對衆不責”,即在大庭廣衆之下,不要責備羞辱批評。
子路性格直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在子路面前說話就比較随意。
有一次,孔子聽到子路奏瑟,開玩笑說:“子路彈瑟,為什麼在我這裡彈呢?”
孔子的其他學生聽到了,以為子路水平很差,因此而不尊重子路。
孔子知道後,對大家說:“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仲由的學問啊,已經具備規模了,隻是還不夠精深罷了。”公開肯定了子路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挽回了他在衆人心目中的形象,同時又對子路提出了更進一步的希望。
他對弟子的愛護,為人處事的圓滑老到,不得不令人贊歎。
再者,說話要注意措辭。
世人都喜歡聽好話。仔細想來,“請”和“麻煩”還是有區别的。“請”是請求,雖然是敬辭,但在生活中還是用得比較普遍的。“麻煩”是“煩擾,打擾”,也就是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對方帶來了麻煩,“麻煩改備注”既有道歉,又有請求,或者“煩請修改備注”更為尊重客氣。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孔子罵起别人來,就很溫柔,很含蓄。
《論語》中,很常見的表述有“吾未見剛者”,“吾未見仁也”,“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其實就是孔子在罵“你們這幫軟骨頭”,“你們這幫沒道德的混混兒”,“你們這幫不知廉恥的色鬼”。“未見”,明确表達了自己的不認可,同時正話反說,委婉含蓄又引人深思。
孔子是這麼給人提意見的。
孔子希望學生子貢學習更努力,能向優秀的顔回同學學習。他不說人家顔回有多厲害,而是問子貢:“你和顔回相比,哪個強一些?”
子貢善于言語,他說:“我怎麼敢和顔回相比呢?顔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聽到一件事,隻能推知兩件事。”
子貢是出于什麼心理這麼說的呢?是真心佩服顔回,還是自我謙虛一下?這個不得而知。
子曰:“弗如也……”(孔子說:“趕不上他啊……”)這也太打擊人家子貢了吧。
然而孔子緊接着說:“吾與女弗如也!”(我和你都趕不上他。)
子貢瞬間被治愈了,并且還深受激勵:老師竟然把我和他自己相提并論,這是對我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呀?
有話要好好說。學會說話,學會為人處事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是我們讀書工作、人生閱曆沉澱而來的一種修養。
感謝您的靜心閱讀,我是【棘心夭夭】,關注我,分享更多故事。
我正在朝百粉努力的路上,每天堅持創作,感謝您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