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是“入冬第一補”,鋅含量是海參76倍,如今收購價低到6毛1斤!
文/農夫也瘋狂
冬至節氣到了,正所謂“冬至數九”,從冬至節氣開始就要進入數九寒天了,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要到了。為了抵禦寒冷,并且提高身體抵抗力,在各地都有入冬前吃一些滋補的食物來進補。而在冬至北方更是有吃餃子的習俗,還有些地方吃狗肉、羊肉來滋補。不過在浙江沿海一帶,被人們稱為“入冬第一補”的并不是羊肉,而是牡蛎。它的鋅含量居人類食物之首,是海參的76倍,如今收購價卻低到了6毛錢一斤。
對于牡蛎大家應該不陌生,俗稱海蛎子、生蚝、蛎子等,這些年在很多的餐飲店、燒烤攤上都有它的身影,并且還很受歡迎。每年到了11月份以後就是牡蛎大量上市的季節,這個時候正是牡蛎的成熟期,個大味美,一直可以持續到來年的4月份。
牡蛎是世界上第一大養殖貝類,為全球性分布種類。它一般分布在潮間帶和潮下帶水深不超過10米的範圍内,依靠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機碎屑為食。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牡蛎個體屬于雌雄異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是雌雄同體的,有一些還會自發“變性”。也就是說同一個個體在不同年份或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表現出不同的性别。而一隻雌性牡蛎一個繁殖季節最高可産卵細胞4億個,數量實在是驚人。
我國養殖牡蛎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了,在古代的時候牡蛎就被稱之為“海産珍品”。中醫上認為牡蛎肉和殼都是可以入藥的。而現在牡蛎成為了餐桌上很常見的美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牡蛎肉鮮味美,而且還營養價值很高。牡蛎中含有多種氨基酸、糖原、大量的活性微量元素和多種礦物質。尤其是其中鋅含量非常高,每100克生蚝中鋅含量竟高達71.2mg,這是海參的76倍,是蘋果的500倍。
在我國浙江象山一帶,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養殖牡蛎,并且這裡所産的牡蛎在全國也是小有名氣的。最早的時候漁民是用石頭插在灘塗中,讓牡蛎依附在上面生長。後來就開始用毛竹、水泥柱、三輪胎來作為依附物,直到現在廣泛使用的橡皮條。但是這幾年牡蛎的行情也不如從前了,今年的牡蛎就開始集中上市了,可是在産地的收購價卻低到了6毛錢一斤。而且還要清洗幹淨,不然就沒有人收購。
據當地的養殖戶說,前年牡蛎的行情不錯,收購價一般都是在1.2-1.5元一斤,而且是連泥巴都不要清洗,商販都是搶着收購,當時是不愁賣的。從去年開始牡蛎的行情就不好了,有些養殖戶的牡蛎因為太瘦小了,根本賣不出去。今年相比于去年稍微好一點了,主要是在今年初赤潮的原因,好些養殖戶的牡蛎死了近一半。但是在市面上牡蛎的價格卻漲了好幾倍,一般能賣到2---6元一斤,可見養殖戶隻是掙到了極少部分的錢。而為了多掙錢,有些養殖戶則會找人牡蛎撬肉,這樣賣到菜場,當地撬一斤牡蛎肉可以得到5元的報酬。而這樣的牡蛎肉瀝幹水後,能賣到25元左右一斤。
冬至節氣到了,它被稱之為“入冬第一補”,現在吃正當季,在市面上見到了可不要錯過哦!你們愛吃牡蛎嗎?(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