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把大學之城轉化為創新發展推動力

把大學之城轉化為創新發展推動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5:18

把大學之城轉化為創新發展推動力(築夢灣區⑤吳光明)1

■東莞市高技能實訓中心吳光明 全媒體記者 肖延昆 攝

他從教近30年,從初登講台蛻變成機械高級講師、高級考評員,歲月是他努力付出的見證;他獲獎無數,廣東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三等獎都被他收入囊中,并在不斷突破自我;他是東莞高技能人才的傑出代表,享受2018年國務院政府的特殊津貼,是東莞在該領域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他就是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副主任吳光明。長期以來,他忙着一邊教書,一邊進行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工作。教出的學生走向各大企業,貢獻從他身上學到的知識與智慧。同時他獲認證專利發明7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并實現産業化。面對種種成就,吳光明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他強調:“我從不覺得自己多麼高尚,不過是在做本分的事情罷了。”

一紙聘請書 與東莞結緣

吳光明是安徽滁州人,1987年,18歲的他參加高考,第一志願填報南京大學,卻因分數不夠,被華南理工大學錄取,學習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原本是想在通訊方向發展的,結果卻被分配到一個不喜歡的工科類專業。”他說。雖然不喜歡,但在四年的大學生涯裡,該學的東西他還是認真學好。1991年臨近畢業,東莞理工學校向他投來橄榄枝,邀請他來校教書。他考慮到回安徽老家發展,不如留在廣東工資高、機會多。于是他來到東莞,辛苦耕耘30年從未離開,為東莞的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專業的技術人才。

吳光明說,當時選擇當老師的工科類學生很少,自己進入教師隊伍後,也是在摸索中成長起來的。他剛到學校不久,校長就給他安排了一項任務——建設學校實驗室。一看到實驗室裡嶄新的設備,自己也犯了難。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多,實踐機會少,這會兒突然要操作機器,怎麼不犯難呢?但他很快就冷靜下來,思考該如何辦好這件事。

幸好,他很多同學進了工廠,要了解機械方面的操作技術,去工廠向工廠裡的師傅學習實際操作技術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學校有規定,教師在工作時間不能無故離校,一經發現就要扣除全勤獎。吳光明隻好選擇在放學後的一段時間,騎着自行車去工廠請教技術工人。

吳光明告訴記者,當時工廠購進很多先進設備,為了安全起見,不會輕易讓外人進去,而且工廠的師傅們擔心他的目的是想偷走技術,對工廠造成威脅。吳光明向師傅們說明來意,強調自己學習技術,隻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絕不會對工廠的利益造成損失。經過再三保證,吳光明才打消了他們的顧慮,進入工廠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放下教師的身段,把自己當作一名學徒,虛心向掌握技術的師傅們請教。

日積月累,他進過各種工廠,跟許多一線的師傅們交朋友,請教技術,直到最後終于掌握了真材實料的技術,既把學校的實驗室建設好了,自己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學校與企業 他搭起橋梁

吳光明是高訓中心的副主任,2010年,他參與到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的籌建工作中。經過4年時間,高訓中心全面對外開展實訓業務。

在長期的教學和實踐的過程中,他發現,本應密切交流的學校和企業存在不小的隔閡。他想,如果在兩者之間做好溝通,結合各自優點,那麼對于雙方的發展都将大有裨益。于是,他深入學校和企業之間,充當兩者溝通交流的橋梁。

在學校,他先是解決教材内容滞後于技術發展的問題。“企業一線的工人有熟練的技術和實踐的經曆,卻沒有宣傳意識,不會把它們轉化成論文或者教材。老師有意識有能力寫書、發表論文,但是沒有在一線實踐的素材,雙方各有優缺點。”于是他想到,不如自己撰寫教材和論文來改變這種局面。

于是,他開始了第一本教材的撰寫。這本教材有50萬字左右,他原本計劃每天寫1000字,花一年時間寫完。結果,由于有長期的實踐經曆和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僅用8個月就完成了撰寫工作。在出版第一本教材後,他越發起勁,第二本、第三本也陸續出版。據統計,目前由吳光明主編的教材達到了28本,發表的論文有130篇左右。

為了讓學生能學到實際的知識,吳光明在實驗室的規劃上複制了工廠一線的生産場景,着力打造一個“學習型工廠”,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先打好在工廠一線工作的基礎。他還提倡學校跟工廠合作,由工廠提供具體的生産任務,作為教師教學的載體。

為了做好溝通企業的工作,吳光明每個星期都會去企業參觀,了解企業和技術工人的需求。他發現很多技術工人對知識産權的保護不夠重視,導緻一些企業主盜竊知識産權用于盈利。也有工人跟他反映,自己想評職稱,但不了解其中的流程。吳光明利用自己的資源,一一解決他們的問題,告訴他們如何申報知識産權,指導他們找項目、評職稱。

“自己的工作就是把企業的技術搬到教學上,以及用學校的理論來指導企業,從而實現共赢。”吳光明說,“前者能培養技術過硬的學生,後者能提高企業和工人的整體素養。”

■延伸閱讀

吳光明在高訓中心任職主要業績

1.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主持完成“高精密段差磨床的研發與産業化”的新産品研發工作,解決國内段差磨床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填補國内空白。設備量産後,兩年銷售額逾3100萬元,稅利443萬元。

2.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主持完成“一種新型冷擠壓工藝的産業化應用” 的新工藝研發工作,解決國内雙向異型孔成型的關鍵問題。設備量産後,兩年産值逾3075.3萬元,稅利522.8萬元。

3.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等國家一級出版社獨著或主編出版各類著作25本,總字數逾千萬,大部分書籍多次重版印刷,總數逾10萬冊,對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

4.完成數百套較高難度模具設計、制造和生産管理。在《制造技術與機床》《模具工業》《模具制造》等雜志上發表科研和專業技術論文88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解決多項模具設計和生産過程中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将模具數控加工技術有效地轉化成社會成果。

5、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成績顯著,獲國家級教學成果課題類三等獎一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一項。被廣東省教育廳評為“南粵優秀教師”。3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實驗指導老師”、7次評為“實驗指導積極分子”。

記者 王子玺 見習記者 馮燦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