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新談/文
福建有一句俗語叫做:三代不養貓,全家無病耗。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積德行善,因為貓吃老鼠,養貓等于讓老鼠無處安身,不是善良之家所為。
當時福建有一個老翁,明代萬曆朝的名相葉向高的後人,平生積德行善,遺惠一方。他就遵守這個古訓,家裡從來不養貓。(台山相國之後人也,素憫鼠,不畜貓。)40多歲的時候突然患了怪病,整天咳嗽不已,喉嚨總覺得有個東西,噎的吃不下飯。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慢慢的病越來越重,到了秋天竟然積重難返,形銷骨立,連粥都喝不下去。
他想着自己肯定是活不久了,一宿一宿睡不着覺。因為他家不養貓,所以老鼠很多。有一天晚上,他睡不着,點着燈在哪幹坐着。
桌子上放着半瓶炒米,一群老鼠跑出來偷吃,但是瓶口太小,吃不到。隻見一個老鼠咬着一根筷子放到瓶子裡,另一隻老鼠咬着它的尾巴,往後拉,竟然把瓶子拉倒了,裡面的米灑了出來。一群老鼠争相去吃。
看到老鼠如此聰明,他覺得很有意思,不知不覺,哈哈大笑,突然大聲咳嗽起來,咳的上氣不接下氣。咳出來一個東西,如小孩拳頭大小。咳出來之後,覺得神奇氣爽,胸口再也不憋悶了,自此病竟然好了。(葉叟觀之,不覺大笑,咯出一赤物,如新生小孩之拳。頓覺胸前清爽,遂能吃粥,旬日全愈。)又活了40多年,一直快到90歲才去世。
(參考資料《北東園筆錄四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