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楚雄彜族的來曆

楚雄彜族的來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1 12:12:08

楚雄彜族的來曆(楚雄彜族的民俗文化)1

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素來就有“中國彜族文化大觀園”、“東方人類故鄉”和“世界恐龍之鄉”的美譽。經過曆史長年累月的積澱與民族的發展,楚雄彜族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民俗文化。

民族服飾

楚雄彜族服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是彜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樣式主要有龍川江、大姚、武定三種。

楚雄彜族的來曆(楚雄彜族的民俗文化)2

龍川江式:主要流行于楚雄州境内龍川江兩岸的牟定、楚雄、南華及雙柏等縣、市。女裝上衣較短,多為淺色,外套黑色坎肩,下着長褲,穿繡花鞋,佩胸圍腰,圍腰繡飾是全身的主要飾點。各地頭飾不盡相同,或挽髻于腦後,繞青帕,飾銀簪、銀鍊于髻上;或在頭帕上裝點數朵五彩絨花;或戴綴滿銀花、銀泡的頭箍等。男子服裝基本款式為短衣長褲,上衣有少許繡飾。傳統的着裝有羊毛披氈、大襟短衣、繡花兜肚等,仍不同程度地保留在部分中老年之中,古老的羊皮褂、色彩鮮豔的繡花涼鞋,則為青年所喜愛。

在楚雄,彜族還有許多自己獨有的節日與風俗,插花節和賽裝節就是其中比較有特色的兩個節日。插花節的規模僅次于火把節,以楚雄州大姚縣昙華山區的插花節最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曆二月初八,一大清早人們便從山上采回盛開的馬櫻花、咂蜜花等插在住房門、大門、牛欄以及祖靈、土主、山神的神位上,并殺雞宰羊敬獻祖靈。人們身着節日盛裝,胸前插戴馬櫻花,背着米酒幹糧和肉食,從四面八方湧向昙華山,舉行祭花活動,并且互插馬櫻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歡聚一起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盡情歡樂。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聚居在楚雄州永仁縣直苴地區及附近中和、大姚縣桂花等地的彜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歡度賽裝節。所謂賽裝節,就是服裝、服飾大比賽的日子。這是一個充分顯示彜族人民聰明智慧和勤勞能幹的節日,也是一個愛美比美的日子。賽裝場上,色彩紛呈,滿眼都是花花綠綠的鮮豔服飾,令人目不暇接。彜族婦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圍腰上繡花,而且在挎包、鞋子、鞋墊上也繡滿各式各樣的圖案,并且各人的工藝、構圖、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山水木石、花鳥禽獸以及各種人物都可以繡,其構圖的繁簡虛實、形象的誇張變形、色調的對比反差,令人歎為觀止!

另外,在楚雄州雙柏縣境内小麥地沖一帶的彜族,于農曆正月初八至十五過虎節,彜語稱為“羅麻”。彜族虎節屬虎圖騰的遺風,作為民族民間文化活動,跳“老虎笙”受到各族群衆的喜愛。當日,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後祭拜土地主後,經巫師占蔔擇出8人。這8人披上有虎斑紋的披氈,臉、腳、手繪上虎紋,化妝成虎,在黑虎頭率領下跳各種各樣模拟生産、生活、生殖的舞蹈,為全村各家各戶驅鬼除祟,彜語稱為“羅麻乃轟”。

楚雄彜族的來曆(楚雄彜族的民俗文化)3

而馬櫻花節又是楚雄州紫溪山一帶重要的民族節日,當地的彜族人認為馬櫻花象征着多子多福,是不允許摘采的。每到節日來臨,附近的彜族人聚集在紫溪山、闆凳山等地,共同舉行祭祀花神和祖先等活動。還有,每年三月二十八在楚雄州牟定縣舉行的“三月會”則是籌備春耕栽種物資的趕集會,白天可進行物資交流,晚上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整個節日持續三天。除上述節日外,楚雄還有農曆正月十五、六月初一、二月初八的大過口鄉的開街節、楊梅節、耕牛節;農曆六月六日踩花山節;農曆二月十四富民新村辦事處彜族稱杆節;農曆二月十五呂合鎮的農具會;農曆三月十三日祿豐高峰花會;農曆立稱之日楚雄市三尖山的稱街節;農曆八月十五樹苴鄉彜族團圓節等。

婚姻禮俗

楚雄彜族男女青年在婚前享有社交和戀愛的自由,但婚姻不能自己做主。男女青年訂婚較早,完婚一般要遵循相親、說媒、訂婚、迎娶、回門的禮儀程序。實行一夫一妻制。

相親系指給未見過面的男女雙方提供見面機會。相親後雙方如果中意,即可說媒。彜族媒人,凡有生育的成年男女均可充當,并有終身為所撮合的夫妻調解矛盾的義務。媒人攜帶少量糖、酒等見面禮到女方家,經多次奔走至女方家長同意,才可确定終身。彜族訂婚的儀式是“吃訂酒”,經媒人和雙方家長商定日期,由男方和媒人帶上酒肉和訂婚禮品到女方家,宴請女方家長和長輩,商議結婚事宜。自吃訂酒之日起,男女雙方即屬未婚夫妻,不得輕易反悔。男女雙方達到婚齡,經雙方家長多次協商,擇定婚慶吉日。至期,雙方均得宴請賓客,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男方派出的接親人員牽馬馱着彩禮趕往女家。接親人員由男方的姑親組成,全系男子。男方迎娶,要有一班唢呐隊開道,女方也要有一班送親隊伍随行。楚雄彜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迎娶新娘前在庭院裡或者場壩上,用樹枝葉搭起一個大棚,俗稱“青棚”,在堂屋和青棚上方擺好喜神的象征物,棚内地上鋪上一層厚厚的青松毛,象征吉祥,主要供客人閑坐、吃飯。新娘進村時,槍、炮、爆竹各鳴,衆人簇擁新郎、新娘到喜神前站立,由畢摩念誦《成親經》,然後拜天地、祖先和長輩。拜畢,新娘由新郎的嫂子領入洞房。之後,新娘不再輕易露面,夜間亦由其伴娘陪宿。盛大的喜宴在青棚内舉行,新郎、新娘雙方的舅父是席中的上賓,飯前,先飲烤茶,後飲蜜糖水,象征“先苦後甜”。吃飯時,圍成一個個圓圈,席地而坐,一邊傾心交談,一邊開懷暢飲,婚宴多為“八大碗”。席間,新郎、新娘要提酒端盤,一一向長輩、親友、來賓敬酒。飯後,新娘端盤送瓜子、松子、花生、核桃和捏成小酒杯大小的圓形米花糖請客人食用,象征“多子多孫”。長輩親屬互相對“酒歌”,年輕人則在青棚外對歌跳舞,通宵達旦。第三天午後,新郎随新娘和伴娘往嶽父家回門。新郎回門期間,須到女方親戚家中去拜望,這叫“認親”。其後,新郎獨自回返,新娘則在娘家住下。遇到節慶和農忙,亦常由男方去接回,居住數日又返娘家,如此往返一年半載乃至數年,直到新娘有孕,才安心在夫家居住。

彜族實行小家庭制。家庭成員一般由一對夫妻組成。有強烈的宗族觀念,同宗的人以“一家人”自稱。每逢婚喪、蓋房或重大農事活動,均互相商量、互相支持,不計報酬。平時誰家要是得到本村缺乏的農副産品,也要分送同宗各戶。當宗族内發生糾紛時,先在内部商量解決;與别宗族發生糾紛時,先由兩家宗族相互商量解決。實在無效,才找行政或司法部門處理。

作者 金娜 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