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考記叙文閱讀專題情節梳理

中考記叙文閱讀專題情節梳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30 10:12:42

中考記叙文閱讀專題情節梳理(中考記叙類閱讀)1

【考點】

①作者為什麼在選文開頭詳寫尋帽經過及帽子的特點。(“伏筆”或者“懸念”)(2011年昆明)《失帽記》

②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你将如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愛?(“照應”)(2011年牡丹江)《父親那隻寂寞的手》

【考點講析】

【伏筆】 就是上文用看似無關緊要的事、物,對下文将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後文情節埋伏的線索(小說文體中的“懸念”)。“伏筆”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讀到下文内容時,不至于産生突兀疑惑之感

【照應】 是一種前有所呼,後有所應的結構手段。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後的幾個句子、幾個段落、某個句子和某個段落意思相同,寫的是同一件事,我們就說它們相互照應。“照應”的作用是:不但能使文章結構嚴謹,而且能強化某些關鍵的内容,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某種啟示

相照應的内容可以是句與句、段與段,也可以是句與段。相照應的内容可以是兩處,也可以是多處。相照應的内容,後文可以與前文字句相同或相近,也可以是前文意思的再現、延續、深化,或者是對前文的回答、解釋

“伏筆”是對“照應”的暗示,“伏筆”與“照應”互為因果;“伏筆”與“照應”在文中的位置經常相隔較遠;伏筆往往是一筆帶過,在沒有看到“照應”之前,貌似閑筆。

中考考題形式一般是:寫出與下列各句相照應的句子。

【鋪墊】 也稱鋪叙襯墊,是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對次要人物、事物、事件進行鋪陳描述的一種表現手法。通俗地說,先描述的内容就是為主要内容做準備、打基礎、作陪襯,為主要情節蓄積醞釀氣勢。

(1)常見的鋪墊形式:

①背景式鋪墊。即交代故事發生的原因或環境。如《皇帝的新裝》第一段極力描述皇帝如何喜愛新衣服,這就交代了他被兩個裝成織工的騙子所騙,最後光着身子舉行遊行大典的原因,為故事的發生作了鋪墊。文章中的環境描寫一般是為故事作鋪墊,背景式鋪墊使故事更真實合理。

②襯托式鋪墊。即用次要情節正面襯托主要情節。如劉鹗的《明湖居聽書》主要表現白妞出神入化的說書藝術,但文章先寫琴師的彈奏和黑妞的演唱。倆人的精彩演出更襯托出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為主角白妞的出場作了絕好的鋪墊。襯托式鋪墊使文章收到“水漲船高”的藝術效果。

③反差式鋪墊。即鋪墊的方向與情節發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開頭濃墨重彩地描述“我”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發了财”的于勒回來,如何對于勒的錢拟定上千種計劃,然後筆鋒一轉,寫全家人意外地發現于勒竟是個靠賣牡蛎為生的窮水手。這樣,前面的鋪墊與後面的情節形成巨大的反差,情節跌宕,意味深長,藝術效果強烈。

④鋪陳式鋪墊。在抒情散文中,對景物的描寫、鋪排往往是為下文的抒情、議論作鋪墊。

(2)鋪墊和伏筆的區别:

①從目的上看。鋪墊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卻在為表現主要人物或事件蓄勢;伏筆是為了對下文作暗示,以使下文的情節不引起讀者疑惑。

②從形态上看。鋪墊是“顯性”的,對次要人物或事件作濃墨重彩的描述;而伏筆是“隐性”的,往往一筆帶過。

③從位置上看。鋪墊一般在文章開頭,伏筆常見于文章中間。

在考試中,我們不能簡單的回答“用來作鋪墊”,而應具體地答出“為什麼内容作鋪墊”。

中考考題形式一般是:選文運用了鋪墊的手法,請作具體分析。【考點測試】

中考記叙文閱讀專題情節梳理(中考記叙類閱讀)2

一、 四川眉山市 母親的病友名單 (朱成玉) (15分)

母親在腫瘤醫院住院期間,認識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們建立了一種相依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親,讓我把她們相互留的電話号碼工工整整地抄下來。長長的一排,算上母親自己,一共12個危在旦夕的生命。

從此,家裡的電話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每天都有母親的病友打來電話,她們互相詢問病情,噓寒問暖,相互鼓勵,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親每天都會守着電話,害怕錯過每一個病友的問候。

我們特地為母親買了個手機,讓她可以随時随地接聽病友的電話。我把那11個人的号碼挨個兒存進了母親手機的通訊錄裡,仿佛存進去一筆巨額财産。

那是一群在死亡線上掙紮着的人,她們共同築起了一道生命的牆。不僅是母親,她們每個人都有一本通訊錄,那是她們要從死神手裡搶回來的生命名單,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要拯救的對象。

起初,母親是悲觀的,治療上不太配合,我們用盡了各種辦法使她振作,可都無濟于事……

後來,我們發現隻要母親和那些病友通過電話之後,就變得開朗了許多,心情舒暢。我們為母親的手機多備了幾塊電池,保證母親的手機一天24小時開着。

楊姨是12個人中最樂觀的一個,其實也是病情最嚴重的一個。她的癌細胞已擴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親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打電話過去,楊姨都會興高采烈地給母親講一些她的“奮鬥”經曆。通過電話後,母親都會開心好一陣子,因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個陰雨天,母親疼得厲害,心情變得很壞。我們趕緊替她撥通了楊姨的手機,楊姨爽朗的聲音很快傳了過來:“喂,老姐妹好啊。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昨天去醫院複查,醫生說我的癌細胞控制住了,活個十年八年的不成問題。我現在忙着打太極呢,不和你說了,改天再聊吧!”楊姨的話像連珠炮一樣,沒等母親問什麼,那邊就挂斷了。雖然母親沒說什麼話,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勝利了,心裡頓時敞亮了很多,感覺身體也不那麼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親打電話給楊姨,這次換成一個年輕人接電話:“我媽去世已經半年了,她臨終前幾天讓我們替她在手機裡錄制了幾段錄音。告訴我們不能關機,免得你們打不進來電話。”說到這些,年輕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瞞您了,這半年來,你們聽到的,都是我媽媽的電話錄音……”

挂了電話,母親的手開始抖了起來。她拿過那本通訊錄,用筆輕輕地把楊姨的名字圈了起來。那一堵生命的牆,忽然就裂開了一個缺口。我聽到母親喃喃地說着:“他楊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們的心跟着涼了。母親一直依賴的希望沒有了,她的心會不會就此沉進谷底呢?

結果完全相反,母親的做法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到驚訝。一輩子沒跳過舞的母親,讓我們替她報名參加秧歌隊!穿着大紅大綠的母親,樣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裡,還是夕陽下,我看到的母親都是最美麗的。我知道,母親不僅僅是為她自己活着,也為她的親人們活着,更為那些病友名單上的病友們活着,就像楊姨一樣。

近來,躺在病床上的母親虛弱得很,額頭上沁着大顆的汗珠。有一天,母親的手機響了,她顫巍巍地接過手機,看了看那個電話号碼,馬上示意我們靜下來,然後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聲音對着電話歡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嗎?我好着呢,剛剛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氣喘籲籲啦……”

我們含着眼淚聽着母親撒謊。我們知道,楊姨走了之後,母親終于成了那堵生命的牆上,那一塊最堅強的磚。(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動)

1.從全文看,母親随着病情的發展變化,心情不一樣,請根據提示,在橫線上分别補出體現母親心情的一個詞語。(2分)

起初:悲觀 →後來:_______→近來:________

答案 後來:開朗(或舒暢),近來:樂觀(或豁達,若答“堅強”等不得分)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線)的詞句在文中的表達作用。(4分)

(1)她顫巍巍地接過手機,……“喂,老姐姐,你好嗎?”

答案 “顫巍巍”反映了母親的病情嚴重,依然接聽病友的電話,表現了她的高尚品格。

(2)我把那11個人的号碼挨個兒存進了母親手機的通訊錄裡,仿佛存進去一筆巨額财産

答案 運用誇張性比喻,把“通訊錄”比喻成“巨額财産”,表明通訊錄的重要性,是賴以生存的堅強動力,有了彼此的問候、鼓勵,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這是無價之寶。

3.在描繪文中兩個主要人物楊姨和母親時,作者運用了照應的方法,請從文中找出前後相照應的一組句子,并結合内容說說表達作用。(3分)(考點三 伏筆、照應和鋪墊)

照應句子:

表達作用:

答案 示例1:“通過電話之後……新的希望”照應“母親一直依賴的希望沒有了……沉進谷底呢”;作用:前句寫母親通電話,受到楊姨樂觀的影響,從悲觀中漸漸看到生命的希望;後句寫母親知道楊姨已死,希望沒有了,通過對比來照應,突出我們的擔心,為下文起到鋪墊作用。

示例2:“我現在忙着……再聊吧”照應“喂,老姐姐……氣喘籲籲啦”;作用:楊姨用善意的謊言把樂觀傳遞給母親,母親接過楊姨生命散發的火光,把堅強、樂觀傳遞給另外的病友,把無限的希望與美好送給對方。

示例3:“母親每天都會守着電話……問候”照應“告訴我們不能關機……打不進來電話”;作用:前句體現了母親與其他病友間的相互關心,深厚友誼;後句體現了楊姨為給病友們傳達希望和樂觀,死後也不讓後人關機,體現了楊姨的高尚品質。

4. 常言道:做人要誠實。文中楊姨和母親面對病友,都說了假話,對此,你贊同她們的做法嗎?請說明理由。(3分)

答案 贊同;圍繞謊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謊言,給病友鼓勵,讓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贊同,理由充分給滿分。

5.結合文意,說說母親為什麼值得崇敬,再從你的角度談談對困難的認識。(3分)

答案 因為母親樂觀堅強,生命危在旦夕時,卻以關愛和鼓勵傳遞着生命的快樂,讓短暫的時光更有價值,所

以值得崇敬。我作為一個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許平時遇到一點點挫折就畏縮不前,如今想來真慚愧,今後,我

一定要樂觀地面對一切困難,相信: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把更多的愛和快樂帶給别人。

二、 雲南玉溪市 那一聲吆喝

“臘梅,臘梅,好香的臘梅喲——”

推開窗子,有霧,抓一把,濃稠得确乎有幾分手感。

一聲蒼老的吆喝,在霧裡翻了幾個跟鬥,就穩穩地立在了我跟前。

隻見吆喝,不見人。我知道,這都是霧在作祟,我客居的這座山城,就是霧多。依山環繞的大黃路是從渝中區的大坪斜刺裡拐繞過去的。霧大,能見度很低。當我着實地踩着那吆喝聲時,才看清一位頭纏毛巾的老人,跟我剛去世不久的母親年歲差不多。老人枯瘦枯瘦的,坐在山坡上,就像一棵上了年紀的樹。她背在背簍裡的臘梅,活像是從她的身上長出來的,手裡呢,持着一束臘梅,不停地對來往的行人顯擺、吆喝。“臘梅,臘梅,剛從南山采的臘梅——”好像這偌大的山城,唯有她的臘梅最好似的。

“臘梅?”我好奇地湊上前,“這是臘梅麼?”說不來重慶話的我,不得不“憋”着一口“半罐子”普通話。“你說啥子?剛從南山采來的嘛!”老人顯然不悅。老實說,我這是頭一回看見有别于我故鄉江漢平原的山臘梅,或許是這山城特有的水、土、霧的緣故吧,重慶臘梅竟是桔黃色的,不像我老家臘梅張揚的那種大紅:主杆筆直、修長、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呢,淡雅而質樸,像極了純樸厚道的重慶山民。

“買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塊錢,便宜得很!”我遲疑着。我不是拿不出這4元錢,也不是舍不得這4元錢,關鍵是我沒這份養花的閑心。為了糊口,從湖北老家剛漂泊到重慶的我,自己都養不活,還養花?再說,一個沒有栖息之地的落魄者,能有花的栖身之地嗎?

“好的,等我找到工作了一定來買。”我把玩、誇獎了一番老人的臘梅後,就走了。“我等着你—娃子!”

一個禮拜後,四處碰壁的我,終于得到了曾獲“重慶十大傑出青年獎”和“老舍文學獎”的重慶長風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巴一的賞識,他用一顆博大的愛心接納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樣“飄”的我,竟有了一個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頓下來後,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對老人的許諾。

可是,當我踩着吆喝,風風火火地趕到山坡時,卻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婦女。

“老人呢?”我問。中年婦女先是一愣,後是驚喜:“你找到工作啦?!”這回卻輪到我發愣了:“你怎知道……我是來找老人買花……”

“不錯唦。”中年婦女說,“那老人就是我婆婆。我婆婆說,這幾天有個外地娃子來重慶找工作,好多天了都沒找到。還說那外地娃子隻要一找到工作,就會來找她買臘梅的。聽口音,那外地娃子一定是你不,大兄弟?”

“是我。”我說,“我買花……是找老人。”“一樣的。”中年婦女說,“我婆婆前幾天到南山采臘梅,不小心摔了下來,老人一直惦記着你找工作的事,就要我來這裡等你,還說如果你來買臘梅,就證明你找到了工作,她的心也就落地了。”

我的心呼啦一熱。等我買下一束臘梅後,中年婦女就立馬起身,背起背簍走人,惹得要買臘梅的顧客直納悶。

“大姐,人家要買臘梅呢”,我不解。“傻兄弟,”大姐朝我扮了個鬼臉,“婆婆正等着我去報你的喜訊哩。”

我不知淚是怎麼流出來的。以後的日子,我總是靜靜地守着窗台上的那縷淡淡的不肯離去的暗香,任它們綻放、凋謝。

霧,散了。一瓣桔黃色的陽光打在我的臉上,好是溫暖,我總是時不時擡頭,朝山坡上望去,可那蒼老的背影,還有那熟悉的吆喝不再重現。

再好的花,總有謝的時候。可那蒼老得近乎哀傷的吆喝,總像臘梅正豔時的那股若有若無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裡浮動。 (選自《美文》,2006年4月)

1.文章開頭“臘梅,臘梅,好香的臘梅喲”一句,在文章裡有什麼作用?(4分)(考點三 伏筆、照應和鋪墊) 答案:引起全文,為下文寫臘梅、人物作鋪墊;(2分)在内容上表明文章的主旨(既指山城臘梅淡雅質樸的香味,又指賣花老人、老人兒媳臘梅一樣淳樸的美好心靈)。(2分)

2.第3自然段“一聲蒼老的吆喝,在霧裡翻了幾個跟鬥,就穩穩地立在了我跟前”這一句中,“翻”字為什麼用得好?(2分)

答案:使用比拟(或拟人)的修辭方法,用詞形象生動;(1分)表現出了聲音的時隐時現、時高時低、由遠及近。(1分)

3.江漢平原和山城的臘梅各具有什麼特征?(2分)

答案:江漢平原臘梅:張揚,色彩豔麗(大紅)。(1分)山城臘梅:主杆筆直、修長、枝叉繁多而不柔弱,花色桔黃,淡雅而質樸。(1分)

4.賣花老人是個什麼樣的人?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賣花老人是個清貧樸實的人,富有愛心(或關心他人)的人,信守承諾的人。她頭纏毛巾,上了年紀,身體枯瘦,還去賣花,采花還摔傷了;她雖然是個普通的老人,卻在受傷後還惦記着找不到工作的外地陌生青年,希望青年人有美好的生活;她自己摔傷了,還讓兒媳來賣花,為的是“我等着你”的承諾。(或純樸厚道)(答出2點即可;每1點2分,概括性格1分,分析1分。)

5.文章刻畫賣花老人這一形象,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說明。(4分)

答案:用了襯托手法,(2分)美好的臘梅襯托出了具有高尚品格的賣花老人。(2分)或用了反襯手法,先寫賣花老人枯瘦的外貌,商人一樣的機敏語言(“買一束嘛!”老人催着我,“才4塊錢,便宜得很!”)然後寫美好的心靈。或用欲揚先抑手法,先寫賣花老人樸素平常,後寫她美好的心靈。(或描寫—肖像、側面描寫。)(言之成理即可)

6.文章結尾一段寫道:“那蒼老得近乎哀傷的吆喝,總像臘梅正豔時的那股若有若無的淡淡暗香,隐隐地、隐隐地在我心裡浮動。”這句話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①賣花老人的愛心讓我“感動”,讓“我”時時不忘;(2分)②賣花老人外表樸實、家境普通卻有愛心讓我驚訝、難忘(暗香);(2分)③“我”始終牽挂、懷念着賣花老人。④表達老人對“我”的鼓勵、期望的感激、懷念。(答出2點即可,每1點2分)

三、 山西 一次幫助,改變兩個人命運

①在19世紀末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幹活時,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裡有人呼救,原來,一個男孩陷了進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萊明立刻跳下去,奮力救起了男孩。

②這時,一位紳士駕着華麗的馬車趕了過來,正在焦急地尋找走失的兒子。得知是弗萊明救了兒子,這位紳士提出要用重金報答,卻遭到弗萊明的拒絕。推讓之際,一個農家少年忽然闖入紳士的視線。“這是你的兒子嗎?”弗萊明點點頭。紳士說:“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請允許我資助他,讓他接受教育。”弗萊明被紳士的誠意打動,答應了他的提議。

③紳士非常講信譽,一直資助這位農家少年,并将他送入聖瑪利醫學院。畢業後,這位少年成為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他就是亞曆山大·弗萊明教授。

④1928年,亞曆山大·弗萊明發明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20年後普遍應用于臨床醫學,挽救了數以億計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而他的同齡人、被自己父親救起的那位紳士的兒子,也成長為著名的政治家——後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⑤二次大戰期間, 已經當上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在出訪非洲時,不幸患了肺炎(在當時肺炎屬于絕症),生命垂危。緊急時刻,亞曆山大·弗萊明從英國趕來,用自己發明的青黴素治好了丘吉爾的病。

⑥丘吉爾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們父子給了我兩次生命。”亞曆山大·弗萊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氣,第一次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⑦一次幫助,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沒人會料到,一個農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這樣的小事,會對人類曆史發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助讀資料】

丘吉爾,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據傳為曆史上掌握英語單詞詞彙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1953年,丘吉爾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準确,内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曆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

1.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幾則也包含了題目中“幫助”的意思,它們是( ) (3分)

A.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B.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華的标志 D.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E.施比受更有福 答案 A、C、E

2.根據示例,概括紳士的優良品質。 (2分)

示例:農夫:心地善良 樂于助人

紳士:答案 例如:知恩圖報,誠實守信 (扣住“報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3.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幾句連貫的話,具體表現紳士尋找走失的兒子時的焦急。 (3分)

答案 例如:紳士縱身跳下馬車,滿頭大汗。心裡默念着:“但願兒子不會有事,不,不會,絕對不會有事的……”當氣喘籲籲的他看到滿身污泥的農夫和平安的兒子在一起時,懸着的一顆心才逐漸平靜下來。 (“焦急”描寫具體2分,語言表達1分)

4.從布局謀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結尾加上“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你認為好不好?為什麼? (3分) (考點三 伏筆、照應和鋪墊)

答案 不好。(1分)示例:因為原文設置了懸念(或埋下了伏筆),行文有波瀾,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意思接近即可)

5.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麼?為什麼說“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3分)

答案 示例:“第一次”指的是農夫弗萊明救了丘吉爾(1分):在亞曆山大·弗萊明看來,正是因為丘吉爾的父親資助了自己,也才有了後來青黴素的問世,才有丘吉爾被救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表達清楚即可得分)

6.閱讀全文後,請用“假如……就……”這種表示假設關系的複句形式,寫兩句話,表達你對第⑦段中“對人類曆史發生如此重大的影響”的理解。 (各2分)

(1) (2)

答案 (1)假如不是農夫救了小男孩,就不會有後來成為英國著名政治家、首相的丘吉爾。(2分)

(2)假如沒有紳士資助農家少年,就不會有挽救了數以億計病人生命的青黴素的誕生。(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響”相關的内容理解1分)

四、 江蘇連雲港 高貴的生命不卑微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貧民區。對于未來,他看不到什麼希望。

②十三歲的那一年,有一天,父親突然遞給他一件舊衣服:“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賣到兩美元嗎?”父親用探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會買!”他賭着氣說。父親的目光真誠又透着渴求:“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要是你賣掉了,也算幫了我和你的媽媽。”他這才點了點頭:“我可以試一試,但是不一定能賣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淨,沒有熨鬥,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闆上陰幹。第二天,他帶着這件衣服來到一個人流密集的地鐵站,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叫賣,他終于賣出了這件衣服。

③過了十多天,父親突然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想想,這件衣服怎樣才能賣到二十美元?”怎麼可能?這麼一件舊衣服怎麼能賣到二十美元,他最多隻值兩美元。“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父親啟發他,“好好想想,總會有辦法的。”終于,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請自己學畫畫的表哥在衣服上畫了一隻可愛的唐老鴨與一隻頑皮的米老鼠。他選擇在一個貴族子弟學校的門口叫賣。不一會兒,一個開車接少爺放學的管家為他的小少爺買下了這件衣服。那個十來歲的孩子十分喜愛衣服上的圖案,一高興,又給了他五美元的小費。二十五美元,這無疑是一筆巨款!

④回到家後,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能把他賣到兩百美元嗎?”父親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閃着光。這一回,他沒有猶疑,他沉靜地接過了衣服,開始了思索。

⑤兩個月後,機會終于來了。當紅電影《霹靂嬌娃》的女主演拉佛西來到了紐約宣傳。記者招待會結束後,他猛地推開身邊的保安,撲到了拉佛西身邊,舉着舊衣服請她簽個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馬上就笑了①。沒有人會拒絕一個純真的孩子。拉佛西流暢地簽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龐,潔白的牙齒:“拉佛西女士,我能把這件衣服賣掉嗎?”“當然,這是你的衣服,怎麼處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聲歡呼起來:“拉佛西小姐親筆簽名的運動衫,售價兩百美元!”能過現場競價,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兩百美元的高價收購了這件運動衫。

⑦回到家裡,他和父親,還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歡。父親感動得淚水橫流,不斷地親吻着他的額頭:“我原本打算,你要是賣不掉,我就派人買下這件衣服。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親接着說道,“我隻是想告訴你,一件隻值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何況我們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我們隻不過黑一點窮一點,可這又有什麼關系?”就在這一刹那間,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連一件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我還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從此,他開始努力地學習,刻苦地鍛煉,時刻對未來充滿着希望!二十年後,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的名字叫——邁克爾喬丹!(選自《讀寫月報》,2011,4,有删改)

1.試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3分)(考點三 伏筆、照應和鋪墊)

2.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6分)

(1)文中有兩處“笑了”,其内涵不同,請加以分析。(3分)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輪燦爛的太陽升了起來,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3分)

3.父親三次讓兒子去賣衣服,其目的是什麼?父親的用意有何變化?(5分)

4.縱觀全文,為什麼說“高貴的生命不卑微”?(4分)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認為本文主人公是兒子,有人認為是父親,還有人認為是父親和兒子。你是怎麼看的?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4分)

參考答案:

1.(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備心理,為下文情節展開作鋪墊;與結尾形成照應,使得文章結構嚴謹。(答出一點得2分,滿分3分)

2.(6分)(1)(3分)第①處“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熱情和純真感染,感到高興,決定滿足男孩的願望,為他簽名。第②處“笑了”:男孩為實現了自己的“計謀”而感到高興。(答出一點得2分,滿分3分)(2)(3分)太陽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的事實,使得男孩從自備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增強了自信,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2分)。

3.(5分)通過賣衣服,培養兒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備并明白每個人都是高貴的,從而對生活充滿希望(2分)。第一次用親情打動兒子去“試一試”,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勵兒子思考探索,想辦法提高衣服的價值,進一步增強兒子的自信心(挑戰自我)(1分);第三次進一步激發兒子的潛能,提高兒子對自我能力和自我價值的認識(超越自我)(1分)。

4.(4分)生命不因種族、膚色、貧富而有貴賤之分,每個人(每個生命)都是高貴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隻要不喪失希望,努力學習,刻苦鍛煉,積極探索,不斷奮鬥,就能實現自我價值,甚至超越自我,終而獲得成功,實現理想(2分)。

5.(4分)(1)兒子:通過三次賣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強了自信,對自我、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現的主題。從開篇和結尾看,文章都是圍繞兒子來展開的。對兒子的描寫所用筆墨較多。(2)父親:父親是兒子的精神導師,兒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親的精神引領,正因為父親的精心引導,才使得兒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沒有這樣的父親,就不會有充滿自信的兒子,更不會有後來名滿世界的兒子,兒子的成功實際正是父親的成功。父親的身影貫穿在三次賣衣服的全過程。對父親的描寫所用筆墨也較多。(3)父親和兒子:在主題的表現上都是為了體現高貴的生命不卑微,父親是精神引領,兒子是實踐驗證,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在情節的展開上,父子兩人共同推動情節發展。在所用筆墨上,基本均等。(此題為開放題,可從主題、情節、人物與主題的關系、所用筆墨等方面分析,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