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二月,山花爛漫。而最感親切的,還是那一朵杏花。王維說:“屋上春鸠鳴,村邊杏花白。”蘇轼說:“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杏花,比梨花多一抹紅暈,比櫻花多一股清新,飄逸清冷,嬌俏可人。
杏花雨,沾衣欲濕,讓踏青的遊人感受到春天的濕潤。
杏花村,牧童遙指,讓孤獨的遊子感受到心靈的歸宿。
這時候,宜采杏花一兩枝,擱置家中,宜讀詩詞一兩首,涵詠胸中,杏花春雨江南,就在你的身邊。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迷蒙煙雨,籠罩沙洲,料峭春風,杏花失色,昔日容光被掩,頓覺凄楚可憐。此情此景,婉曲地傳出倚闌人無端的怅惘和不盡的哀愁。無形之情因之而可見,無情之景因之而可思。
杏花
(唐·羅隐)
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裡,何異榮枯世上人。
花如有信,應節而開,梅花謝時,杏花方開。自然界的四季流轉,就像這世人的新舊更替一樣。隻要時節到了,野百合也有春天。
酒泉子·買得杏花
(唐·司空圖)
買得杏花,十載歸來方始坼。
假山西畔藥闌東,滿枝紅。
旋開旋落旋成空,白發多情人更惜。
黃昏把酒祝東風,且從容。
上阙叙事寫景,下阙抒發感慨。種花、賞花、惜花、護花,始終未離杏花一步,而心事款曲,躍然紙上。尤其“旋開旋落旋成空”句,疊用三“旋”字,極言好景不長,韶華易逝,十載功名,霎那成空,感慨系之矣。
思帝鄉 其二
(唐·韋莊)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拟将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春日融融,杏花缤紛,正是踏青時。少年翩翩,少女多情,追愛終不悔。詞意質樸大膽,筆調清新明朗,為了不負春光,為了追求愛情,難掩内心的火熱和青春的熱情。
玉樓春·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風和日麗,水波不興。春日載陽,天氣漸暖。用紅杏來寫春色,在詩詞中是常見的意象,而著一“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王國維《人間詞話》贊其“境界全出”。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前兩句寫杏花的姿态嬌媚之美,後兩句寫杏花的高潔品性之美。甯可隐居北陂,遠離浮世喧嚣,也不趨附南陌,陷入名利場所。激濁揚清,品格自見。
臨安春雨初霁
(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小樓”一聯,即是詩眼,亦是名句。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次日清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賣杏花。綿綿的春雨,明媚的春光,都是從聽覺中來,亦是精妙處。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那一枝伸出牆外的紅杏,就是春天的信使,宣告春天的到來,昭示着青春與生命。這種勃勃的生機,是一種關不住的美好。此詩形象鮮明而富于理趣,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絕句
(宋·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杏花如煙,楊柳如線,細雨如酥,和風如絲。杏花煙雨,欲沾人衣而不濕,楊柳和風,吹在臉上清涼而不覺寒意。在杏花雨中,在楊柳風裡,在沾而欲濕的涼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裡,詩意禅意,就是春天。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宋·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上阙憶舊,下阙感懷。“杏花疏影”句,寫往昔自在快樂的生活,閑情雅興,澄澈如水。今昔對比,更添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