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嗨”這兩個字被到處引用。
百度百科雲:“自嗨,網絡流行詞,就是自娛自樂的意思,形容自己一個人嗨一個人玩的,很開心的一類人。”
那,什麼是“無意義自嗨”?
如果某項活動或技能,僅是用來自娛自樂,那麼“自嗨”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不過,如果您訓練的技能,或是您參與的活動,需要面對觀衆,判斷的标準在别人手中;
甚或是你需要通過這些技能或活動,給自己帶來收益,或是實現客觀标準的目的;
這時候“自嗨”顯然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會讓您走彎路。
例如新媒體寫作,演講,表演等等,必須是要面對受衆的,“自嗨”很容易使自己陷入誤區。
來自網絡,侵者删
(1)
前年冬天,我參加了書城舉辦的一次讀書會。
讀書會給定了一個誦讀的主題,然後讓大家自由選擇文章和配樂。在舉辦活動時,參與的人按照抽簽順序一個個上台,朗讀各自的文章。
我選的是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因為是名篇,所以網上有很多視頻作品,其中還有中央台主持人康輝的朗讀,我都認真地聽了。
之後特意用手機錄下自己朗讀的聲音,感覺還行。
自我感覺已經準備得比較充分了,應該是可以拿上名次的。
讀書會舉行當天,我上台朗讀時的感覺也是不錯的。
可是評選結果一出來,甭說一等獎了,三等獎都沒我。還好書城為每一位沒有名次的參與者都準備了紀念獎,算是一點安慰吧。
此時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認知和現實标準之間的落差。
在活動結束時,我找到了那個年輕評委,本地電台的播音員,向他請教。他說我的聲音不夠清晰,同時缺乏感情,還用《匆匆》中的句子給我做了示範。
不過我倒感覺自己朗讀時是充滿感情的。
于是我想:為什麼理想和現實會有這麼大差距呢?評委們絕對不會是故意的。
結論隻有一個:我陷入了自嗨的狀态中,把自己想象得有些好了。
來自網絡,侵者删
(2)
後來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說法:人在照鏡子時,會把自己美化20%—30%。真的如此嗎?
我也觀察了一下,并且把照片中的自己和鏡子中的自己進行比較,發現照鏡子時感覺确實比照片中的自己年輕一些,看起來更順眼一些。
當然,前提是用手機拍照時,不要開美顔。
為什麼鏡子中的自己會變得更好看?鏡子應該不會歪曲事實。
其實就是你自己的心理對個人的相貌進行了“腦補”。
有研究表明,多照鏡子可以有效減輕心理壓力和煩躁情緒,提升自信。所以有心理學家建議,在辦公桌上不妨放一面鏡子,當工作中出現困難或心情不好時,對着鏡子笑一笑,你會輕松許多。
那麼這何嘗不是一種有意義的“自嗨”呢?
當然,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人在某些事情上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得更好一些,或是不知不覺陷入“自嗨”的狀态。
來自網絡,侵者删
(3)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的文筆很不錯。
在參加一個寫作訓練營時,認為自己有些文字基礎,所以認為“上稿”不是難事。
結果第一次的大作業就讓我産生了挫敗感,點評老師說廢話太多,沒有講到重點。
很久都感覺不爽,讓我看别的文章,也看不出好在哪裡。
第二次交大作業沒有什麼新思路,就根據老師的提議改了改,自覺還行。結果還是不過關,引用點評老師的說法,“要大改”。
我用了比較久的時間來消化老師的評價,後來決定先從拆解文章開始,一點一點地打好基礎。
感情我一直在“自嗨”?
哦,對了,點評老師就說我在“自嗨”。
由此我得出推論:“自嗨”者,一旦面臨現實或客觀評價,肯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堪一擊。
這可能是我自己的情況,别的人可能有“鈍感力”。
來自網絡,侵者删
如何避免自嗨?
應該從客觀的角度去評價自己。
首先要有“綠燈思維”,在别人說你不好的時候一定要想想對方為什麼會這麼說,不要立馬産生抵觸心理。
其次,要“以人為師”,這樣的“師”肯定是在某些方面比你強,而且已經是做出成果的人。
再次,如“剽悍一隻貓”在他的《一年頂十年》書中所說:“盡早進入實戰”。我參加朗讀比賽就是一個例子,否則還真以為自己的聲音條件不錯呢。
當然,前面也說了,如果僅僅是“自娛自樂”,發洩一下情緒,那麼自嗨沒有什麼問題。
無意義的自嗨一定要避免,這樣我們就可以少走彎路,盡快達到目标。
來自網絡,侵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