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浩如煙海的詩句中,有不少描寫童真童趣的佳詩妙句,或吟詠兒童天真無邪的品性,或抒寫兒童無羁無絆的生活,或描繪兒童生性好動的情景……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采撷一些與兒童有關的古詩佳句,與大家一起品味——
愛好風筝自古以來就是兒童的天性。明代書畫家徐渭曾經創作了許多首吟詠風筝的題畫詩,其中有一首題畫詩曰:“春風語燕潑堤翻,晚笛歸牛穩背眠;此際不偷慈母線,明朝孤負放鸢天。”把放牛歸來的牧童騎在牛背上、盤算着如何偷出母親的線,第二天好與夥伴們放風筝玩的神态刻畫了出來,可謂是形神兼備、别具情趣。衆所周知,兒童放風筝,往往樂此不疲。清代高鼎的《村居》詩“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分明是一幅春暖花開之時,放學歸來的鄉村兒童趕緊趁着東風,把風筝放飛上藍天的畫圖,清新又迷人,更有幾分童趣躍然紙上。
蕩秋千,是一項民間體育活動,風情無限,曆來深得生性好動的兒童喜愛。唐代王建的《秋千詞》:“長長系繩紫複碧,袅袅橫枝高百尺。少年少女重秋千,盤中結帶分兩邊。”生動地描繪了古代兒童結隊蕩秋千的情形,詩情畫意,趣味盎然。
放牧,曾是鄉村兒童抹不去的記憶,其中不僅有辛勞,更蘊含着童趣。唐代詩人呂岩的《牧童》詩曰:“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詩中有景,景中有詩,将牧童無羁無絆的心态刻畫得淋漓盡緻、情趣四溢。
多少年來, 牛背短笛,曾是鄉間牧童生動真實的寫照。宋代雷震的《村晚》詩:“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分明是一幅鄉村晚景圖——池畔草豐,水光潋滟,夕照鄉村,在放牛回家的路上,牧童橫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任意地吹奏,生動地勾勒出牧童随意、無慮、自然的情趣,讓人回味不已。
好動淘氣,為兒童的天性。唐代白居易的《池上》詩曰:“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詩人筆下的兒童偷偷地撐着小船,去偷采白蓮,自以為誰都不知道,而事實上,被小船劃開的綠萍,卻暴露了他的蹤迹。細細品味,兒童那天真淘氣的形象盡在詩裡句間。
兒童的天性之一便是擅于學習、仿效,這其中也包括學習垂釣。唐代胡令能《小兒垂釣》詩:“蓬子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詩人筆下的這個兒童形貌自然,那專心緻志學習垂釣的情景真實生動。因為怕發出聲響而驚跑了魚兒,隻得對問路的人老遠招着小手,此情此景,宛若在眼前,充滿童趣。
花好蝶自來。那蹁跹于花間的彩蝶,素來就是兒童們的追逐對象。宋代楊萬裡的《宿新市徐公店》詩:“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春天,在鄉野阡陌間,菜花正在盛放,引得無數彩蝶飛舞其間。于是,活潑可愛的兒童們趕緊去追尋彩蝶。畫面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意趣橫生。
香椿芽,又稱“樹上青菜”,素為餐桌上的美味,大人孩子都喜歡采摘。元代元好問的《溪童》詩:“溪童相對采椿芽,指拟陽坡說種瓜。想得近山營馬少,青林深處有人家。”惟妙惟肖地描繪了一群兒童在溪畔的香椿樹上采摘椿芽的情景,畫面活潑清新,别有一番意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