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從小跟着爺爺長大。青年時趁金國主力南下,組織起義軍反抗金國統治。後來起義軍首領因叛徒遇害,辛棄疾氣憤不過,率領50人沖擊5萬金軍大營。
在這種實力懸殊以卵擊石的狀态下,敵我都認為辛棄疾必死無疑,但辛棄疾在敵營七進七出生擒叛徒全身而退。
這種逆天大神操作,放在整個中國曆史上都非常少見,所以辛棄疾的經曆,真不是吹牛逼。
我們都非常期待他接下來帶領大軍收複失地光複河山的行動,可是沒有然後了。
本以為他能在宋金戰場上大展拳腳,但南宋朝廷上下偏安一隅,不思進取,這種思想狠狠的束縛住了辛棄疾的拳腳,要兵沒有,要權沒有,你哪涼快哪待着去吧。
雖然束縛住了拳腳,但辛棄疾内心卻無法被禁锢,辛棄疾無法回到戰場,他就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一一寄予在他的筆下,在他的詩詞中。
由于能文能武辛棄疾這遺憾的經曆,使他在詞壇上大放異彩,他是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但也能寫下“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婉約深情之作,在評選我最喜歡的宋代詞人時,辛棄疾的名字始終在前三甲。
據統計,辛棄疾現存詞六百多首,首首經典,首首傳頌。衆多作品中,他看到百姓祭拜異族君主,心中悲憤寫下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經典中的經典。
千古英雄,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203年,當時把控朝廷的宰相韓托胄打算北伐,于是就起用了主戰派代表辛棄疾。這個時候辛棄疾已年過花甲,但他還是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堅決支持北伐抗金決策,隻是内心并不看好這次軍事行動,因為他對獨攬大權的韓侂胄輕敵草率非常擔憂。
1205年,辛棄疾知鎮江府,登臨北固亭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感歎時局,于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
辛棄疾站在曆史古城南京,想起了曾經在這裡政治家軍事家孫權和劉裕。
孫權平定江東,赤壁之戰以少勝多,北拒曹魏;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大敗蜀漢,開創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寒門劉寄奴,英雄一丈夫,滅南燕,敗後秦,複二京,氣吞萬裡如虎,建立劉宋王朝。
雖然時間久遠,當年都城繁華和英雄壯舉,都已成為雨打風吹去的曆史,但不影響辛棄疾對他們二人所創下豐功偉績的敬佩之情。
然而曆史可知興替,有好有壞,有孫劉二人的豐功偉績,就有宋武帝劉裕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自毀長城,殺名将檀道濟,導緻北伐大敗的恥辱教訓。
劉義隆“自踐位以來,有恢複河南之志,有封狼居胥意”,先後組織了多次北伐,但最終失敗告終。元嘉二十七年,劉義隆組織急于事功,輕啟兵端,開始了第三次北伐,但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鮮卑族)擊敗。
北魏拓跋焘大舉南侵,今日南京市六合區東南的瓜埠山上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之後掠居民、焚廬舍之後,回到了魏國。
拓跋焘實現了“飲馬長江”的志願,魏國實力大增;而反觀劉義隆隻落得了“倉皇北顧”,國勢一蹶而不振的下場。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作者懷古轉入傷今,轉入當下時局。
作者回憶四十三年前江北人民反抗異族統治不屈的鬥争,豪情萬丈,而自己也有幸參加到這戰火彌漫的的鬥争中。
那烽火連天金戈鐵馬的戰争場景,那一幕幕遺民不屈不撓抛頭顱灑熱血反抗異族戰鬥,至今想起來都豪情萬丈,令人激動。
後來辛棄疾南歸,原想憑借宋朝國力,恢複中原,不料南宋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蹉跎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壯志依然難酬。
而那位曾經的侵略者,雙手沾滿漢人鮮血異族君主拓跋焘的祠廟如今卻受到百姓的頂禮膜拜,祠社香火旺盛,這是多麼可悲可怕的現實。
如果再不收複故土,民心日去,大勢将無法挽回。任誰見此情況,都會心生悲憤,何況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辛棄疾。
事實确實如此,在後來宋金、宋蒙戰争中,北方漢人多有為将為兵者走向宋朝的對立面,因為經過時間推移,他們對南宋的歸屬感,遠遠比不上統治他們的異族政權。
這首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表明辛棄疾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堅定立場,富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