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長度,容量這些屬性,重量屬性的判斷更主觀。孩子們不容易看到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有些東西更重,隻是因為它看起來更重。
我們可以運用天平這種簡單而古老的工具來使孩子們看到物體的重量是如何相互關聯的。采用一些常見的家居物品便可輕松制作一個天平,學習如何比較物體、測量技能和估算技能。
如何自制一個天平
所需材料:一個兩端有凹槽的衣架(材質不限)、2個相同的紙杯、毛線或繩子
制作步驟:
1、在每個杯子靠近杯口的地方打2個孔,兩孔的位置相對。
2、剪2根相同長度的繩子或毛線,最好是結實點的
3、将一根繩子的兩端分别穿過杯子上的兩個孔,并打結系牢,做好後杯子就像一個小桶子。可以讓孩子在杯子上塗畫做裝飾,比如寫上自己的名字,制作屬于自己的個性化天平。有了他們的個人風格,我想他們會更喜歡的。
4、将2個杯子分别挂到衣架左右兩端的凹槽内,兩個杯子的懸挂高度應相同,如果不一緻,就需要調整繩子的長度。
5、将衣架懸挂起來,可以放到門把手上,也可以找水平的杆挂起來。懸挂的高度要便于孩子夠到。
一個簡易的天平就做好了,接下來就可以進行測量啦!
一起來探索重量的測量
那麼可以怎麼玩呢?下面有幾個玩法建議:
1、可以随意找家中的東西進行比較,隻要放得下,當然也要考慮下這個簡易天平的承重能力啦。小玩具,小水果這些都可以。
直接比較:把兩個物品放到天平的兩端,看天平的傾斜狀态即可進行重量比較。
天平向小汽車一端傾斜,我們就可以說小汽車比小飛機重,或者小飛機比小汽車輕。
間接比較:當兩個物品不同時放到天平上,怎麼比較它們的重量呢?
這時可以借助第三方物品,通過三者的重量關系來推理要比較的兩物品重量關系。
2、非标準單位測量,拿一元面值的硬币(其他面值都可)作為“測量單元”,測量别的物品有幾個硬币重。
下圖中2支蠟筆和3個一元硬币平衡,那我們就可以說2支蠟筆是3個一元硬币重。親們不要懷疑,硬币真的還挺重的。我拿家裡廚房電子秤稱了下,2支蠟筆是18.4g,3個一元硬币是18.1g。
測量的本質是有多少個測量單位。而對于孩子,标準的測量單位是抽象的。把實物當做一個測量單位進行測量,有了豐富的非标準測量實操經驗,才能慢慢明白測量單位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們是如何精确地來描述物體的屬性。
3、鼓勵孩子在進行測量之前對兩件物品的相對重量進行估算,哪個更重或更輕。在估算之後,讓孩子解釋下為什麼有那樣的推理。然後再測量驗證他們的判斷。
當比較的兩個物品看上去差不多重時,孩子們會有一些比較主觀的想法。當時我們拿了一把小剪刀和一個印章進行對比,我問六哥得哪個更重,她毫不猶豫地說是剪刀,因為剪刀上面有金屬。結果放到天平上一比,天平兩端的高度幾乎持平。我接着問六哥“那我們的桌子是木頭做的,也沒有金屬,它和你的剪刀哪個重?”她不好意思地說“是桌子重”。通過這些比較,她意識到不能單從物品的材質來比較重量。
其實那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誤導,“10千克鐵和10千克棉花哪個重?”,常人的潛意識中就覺得鐵重。不要被這些假象所迷惑,平時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些小遊戲,比如“你能不能找到又大又輕的東西?”“你能不能找到又小又重的東西?”
在比較物體的重量屬性時,排除其他屬性的幹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