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到了群右雄逐鹿時期,擔任“刺史”和“太守”的人物不少都是非常重要的曆史人物。針對“刺史”和“太守”之間的區别,比如“刺史”和“太守”地位上的高低等,很多人可能就不是非常熟悉了,比如諸葛亮曾擔任益州牧,關羽曾擔任襄陽太守等。那麼,問題來了,對于漢朝時期盛行的刺史和太守,到底有什麼區别呢?
一
首先,總體上來說,對于漢朝到三國這一曆史階段的“刺史”,其地位是要高于“太守”的。、一方面,就太守來說,是秦朝至漢朝時期對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更名為太守,負責一個郡的管理工作。在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将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每一個郡設立一位郡守。漢朝時期,郡守一般被稱之為太守。西漢初期,全國包含60多個郡。此後,郡的數量不斷增多。由此,漢朝時期太守的管轄範圍也相對應的不斷減少。
二
進一步來說,如果說秦朝時期的一個郡相當于現在的一個省,比如九江郡初設轄境範圍大緻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而到了漢朝時期,一個郡就相當于現在的一個市了,比如東漢末年,劉備占據荊州後,派遣趙雲擔任桂陽太守,這裡的太守管轄範圍大緻等于現在的一個地級市。在此基礎上,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這位千古一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國為十三州,各個州設立一個刺史。而一州刺史往往監管多個郡,比如東漢時期荊州原本下轄七個郡。
三
西漢時期,刺史的範圍是十三個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涼州、幽州、并州、交州、司州。對于西漢時期的刺史,不僅地位在郡守、太守之上,而且不受丞相的制約,而是直接隸屬于朝廷的禦史中丞和禦史大夫。王莽稱帝時期,州刺史改稱州牧。對于州牧來說,基本上掌握一個州的大部分權力。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年),依舊制再改為刺史,但隻設十二人,各州一人,餘一州隸司隸校尉,在曆史學者看來,東漢刺史權力逐漸擴大,刺史不僅成為太守的上級,而且掌握了一個州的兵馬、錢糧、人事等大權。
四
最後,到了東漢末年,因為朝廷勢力的不斷下滑,随着黃巾軍起義,朝庭又推行了州牧制,各個刺史基本上成為一方的諸侯了,這時州牧與刺史并存,也即越來越不聽從朝廷的命令了。比如荊州刺史劉表,益州刺史劉璋,幽州刺史劉虞等,作為一方諸侯,其地盤包含若幹個郡,各個均之下又有若幹個縣,也即形成了州牧——太守——縣令的級别隸屬關系。在東漢末年到三國這一曆史階段,劉備曾擔任豫州牧,關羽曾擔任荊州牧,諸葛亮曾擔任益州牧,都在表明刺史(州牧)已經發展成為當時地方最大的官職了。但由于發展的不平衡,東漢後期,有些太守實際勢力遠超州牧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