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河鬥水,泥居其七”,應該有不少人都看到過,“黃河年均泥沙量達16億噸”這個說法,這意味着僅1立方米的黃河水裡面,就能稱出37.8千克的泥沙。
在世界大河裡面,全長僅5464千米的黃河,的确排不到前面,畢竟比黃河還長近千米的長江,其6387千米的長度,也排在了南美洲亞馬孫河和非洲尼羅河之後。但是,如果要論地球上那條大河的泥沙量最大,那就非黃河莫屬了。
黃河泥沙之多,多在壺口瀑布、多在頻繁改道、多在地上懸河……
以前,你要是去壺口瀑布,一定不會忘記這個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千裡黃河一壺收”,說的就是300米寬的黃河水面,在短短幾百米的距離之内縮減至僅二三十米的寬度,然後每秒多達1000立方米、攜帶了大量泥沙的黃河水,直接從超過20米高的陡崖上洩下來!
自古以來,黃河就經曆了多次改道,所以才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主要原因也是泥沙太多,要不了太長的時間就會淤積大量泥沙,尤其是黃河的下遊的白白多千米河道,直接形成了 “地上懸河”,這些地方的河道會比兩邊的平原還高,低則三四米,像開封段甚至還有高出10米左右的地方。
毫無疑問,這樣的情況,一旦遭遇大的水流量,那麼河堤就很可能會被沖垮,沿岸的村莊和城市有被淹沒的風險,為什麼黃河泛濫多發于7月和8月?說到底,還是因為黃土高原的氣候就是如此,這兩個月時間的自然降雨量是全年最大的時期。
暴雨會導緻黃河的泥沙量和水量都比平時更多,但有的河道根本裝不下這麼說水和泥沙,然後就有了頻繁改道這事,放眼望去,全世界有哪條大河能像黃河一樣“任性”,說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換一條河道注入渤海。然而,改道也不能解決所有黃河泛濫的問題,終究還是會有人因為黃河泛濫而失去家園,所以,“黃河清”就特别重要了!
一座小浪底水庫,就能保黃河下遊河床20年内不淤積擡高?
說到水利工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都是三峽大壩,但實際上,地處河南省洛陽市的小浪底水庫(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也很了不起,主要由引水發電系統、攔河大壩和洩洪建築物這三個部分構成。
275米的正常高水位、281米的壩頂高程、26.3億立方米的庫容,還有75.5億立方米的淤沙庫容,這座水庫不僅具備供水灌溉、防洪、防淩和發電的作用,還能減淤,總工期長達11年。
當然,小浪底水庫也的确在黃河治理上發揮了關鍵作用,水庫的位置就在黃河幹流上,控制了六十多萬平方公裡的流域面積,相當于92.3%的黃河流域面積。
說到這裡,應該有人好奇:小浪底水庫到底是怎麼減淤的呢?說得通俗一點,其實就是膠東何地的淤沙,讓它浮起來和河水一起下洩,當然,這個操作一般是在非汛期進行的。實際上,在山東小路口河段、河南李橋河段和小浪底庫尾,都設立了專門的擾沙點,也就是通過這樣的“人工擾沙”手段,才能确保20年内不會讓黃河下遊的河床再淤積擡高。
幾十年時間,黃土高原的生态環境逐步恢複,黃河河道攜帶進入下遊的泥沙量減少了,又有小浪底這樣的水利工程修建增多,黃河水的确變清了,但為什麼有的“治黃”專家又開始擔心有隐患了?
黃河水變清了,當然不隻是用眼睛去看得出的結論,還有水文站實測數據來證實的,這與黃土高原幾十年來的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生态修複活動密切相關,讓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被控制住,那麼黃河河道攜帶的泥沙量自然就減少了。
與此同時,除了小浪底這樣的水利工程在減淤以外,很多地方還修建了專門的攔沙工程,比如:打壩淤地,以及修建梯田這些水土保持工程。
為什麼有的“治黃”專家會擔心黃河水變清有隐患呢?這個事說起來其實也不難明白,我們就拿淤地壩工程來說,其實有的修建年代也比較早,有一些是20世紀的時候就建了,當時的科學技術比較有限,質量标準不是那麼高,加上已經運行這麼多年了,所以,我們不僅要規範淤地壩工程,還有加強現有的淤地壩工程,避免造成安全隐患,而專家們的顧慮也包括這些,擔心這些攔沙工程因為超強降雨而集體被“喚醒”,攔截這麼多年的泥沙一起湧進黃河。
面對這樣的現狀,有人覺得這是在居安思危,也有人認為是杞人憂天,但就目前的情況來說,黃河治理的确表現出的更多都是利好的地方,之前有人擔心泥沙量減少會影響下遊平原,暫時也沒有表現出來,既然發現了隐患,那就對應的去預防,隐患自然也就難以變成事實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