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歐洲列強為什麼不處死拿破侖

歐洲列強為什麼不處死拿破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11:03:06

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網編譯報道,2021年5月5日是法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傳奇人物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逝世200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位既令人欽佩又充滿争議的皇帝,法國各地舉辦包括演出和展覽等數百項活動。法國總統馬克龍也于5月5日前往法蘭西學會(Institut de France)和榮軍院出席系列紀念活動。

歐洲列強為什麼不處死拿破侖(法國紀念拿破侖逝世)1

▲5月5日,法國馬克龍和夫人瞻仰拿破侖墓。(圖片來自法新社)

馬克龍評價拿破侖功過是非

據法新社報道,馬克龍總統在曆史學家、拿破侖問題專家讓·圖拉爾(Jean Tulard)發言之後發表演講,并與學者和出席活動的中學生們一起舉行紀念儀式,這同時也是“直面”與“審視”拿破侖曆史遺産的特殊機會。然後,他親赴巴黎榮軍院,在圓頂大堂内的陵寝獻上花圈。

馬克龍總統發表講話,談及拿破侖的功過——這是自蓬皮杜以來首位法國總統對這位充滿争議的曆史人物作出評價。馬克龍說,“拿破侖·波拿巴是法國的一部分”,他犯下過“錯誤”(fautes),比如恢複了奴隸制,但同時也是位“締造者和立法者”,維護了法國的主權。

馬克龍說,有很多人因為曆史與他們理解的現實不相稱就想抹殺曆史,“指責帝國的罪惡,但同時美化皇帝”;他希望法國人正視“我們完整的曆史”。

說到拿破侖恢複了奴隸制,馬克龍說:“第二共和在1848年糾正了這一背叛啟蒙精神的行徑。”

提到拿破侖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命,馬克龍說:“從那以來,法國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不管是在戰争期間,還是在疫情期間。”他這裡說到疫情,暗指當前的新冠危機。馬克龍還批判了拿破侖任意專權的做法。

從積極的角度,馬克龍贊美拿破侖是“戰略家、立法者和締造者”,正是拿破侖留給法國的這部分遺産“征服了世界”。馬克龍贊美拿破侖用《民法典》(Code civil)奠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用《刑法典》(Code pénal)使所有人得到法律的保護。

馬克龍說,法國國家通過促進男女平等、取消死刑,将拿破侖在這方面的工作更推進了一步。他這裡暗指,拿破侖在《民法典》中規定丈夫的地位高于妻子。

聯系當前法國社會,馬克龍贊美拿破侖通過和解協議(Concordat)和召集大猶太工會(Grand Sanhédrin)緩和了幾大宗教間的矛盾。

依照他自己的政治信仰,馬克龍贊美個人價值,稱贊拿破侖的一生是充滿意志力的一生、自由的一生、嘗試一切可能的一生,拿破侖的一生“證明了一個人可以改變曆史的進程”,昭示人們“要有冒險精神、要充滿幻想、要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馬克龍總統在夫人陪同下瞻仰了位于榮軍院教堂的拿破侖墓。法新社記者指出,拜谒的時間恰在巴黎時間17時49分——拿破侖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Sainte-Hélène)咽氣的時間。

各派争吵不休 馬克龍執意紀念

在是否舉行儀式紀念拿破侖逝世問題上,馬克龍連月來備受壓力。左派抨擊這位著名曆史人物是“偏執狂”與“暴君”,認為對這樣一個人物大加紀念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意義。但最終,馬克龍抵抗住了這些呼聲。

“馬克龍不會回避。”愛麗舍宮強調,與前幾任總統不同,馬克龍承諾過要紀念拿破侖,他就會去做,就像他在阿爾及利亞與盧旺達等曆史問題上所持的同樣态度。

如圖拉爾所言,拿破侖神話大體上可分為金色和黑色兩類,前者把他捧上天,後者把他貶成惡魔。因拿破侖統治時期的種種争議言行,紀念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有相當大的政治風險。兩個世紀來,右派贊揚其政治遺産與領導能力,左派則強調不能忘記他通過政變行使獨裁及(在法屬安德烈斯群島)恢複奴隸制等決定。

馬克龍是否要通過此儀式傳達出某些政治信号?這個問題引人關注。對此,馬克龍的親信解釋,儀式“是(為了)紀念不是慶祝”“共和國隻是希望取其精華”。也有消息稱,不排除馬克龍會在紀念拿破侖之後再紀念巴黎公社150周年,以保持(在左右之間)“不偏不倚”。

拿破侖留下了哪些“精華遺産”?

1821年5月5日,拿破侖在英屬聖赫勒拿島流亡時去世。200年後,這位法國皇帝在歐洲乃至全球的故事并沒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結束。

法蘭西24電視台報道說,隻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他留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遺産:《民法典》、榮譽軍團勳章、高中畢業會考、街道編号、垃圾收集、經濟協會、綜合理工學校,高等師範學校,中央銀行,凱旋門……長長的清單幾乎沒有盡頭。

拿破侖最重要的遺産首先是《民法典》(拿破侖法典)。這部巨制不僅在當時廣泛應用于法國、意大利、荷蘭和西班牙等國,即使在拿破侖帝國隕落後,依舊成為很多國家立法的藍本。對于《民法典》的重要性,拿破侖本人在聖赫勒拿島流亡時期的話就可證明:“我真正的光榮并非打了40多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于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遺忘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侖的霸權并不總是通過武器或殖民化實現的,他還通過征服人心來傳承他的遺産。除了《民法典》外,他生前輸出的整個法國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就是構想國家的方式在歐洲多國都深入人心,至今波蘭的國歌中還可以找到拿破侖的名字。

但拿破侖留給世界的遺産除了他的具體成就,更激勵人心的是他建立第一帝國的精神。這種提倡平等、社會進步和世俗主義的“新風”使他被視為以體制形式确立法國大革命成果的集大成者,這股“新風”吹向海外,直至拉丁美洲,激勵着千裡之外的人們。

也有學者指出,從墨索裡尼到希特勒,拿破侖的獨裁行為也成為另一些人的靈感之源。而作為一個專制的統治者,他的神話也體現在藝術中,建築、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都被他用來宣傳帝國的榮光。

另外,拿破侖本人大起大落的傳奇生涯本身即是一個浪漫主義英雄形象,不僅啟發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也如法國詩人皮埃爾-安托萬·勒布倫(Pierre-Antoine Lebrun)所言,是詩人用之不竭的靈感之源。(原标題:法國紀念拿破侖逝世200周年 馬克龍評價功過是非)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台),關注全球華僑華人,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

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