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齒”部的六個漢字,分别是齰、䶢、齦、(齒幹)、(齒卒)、(齒列),後三個字GBK字庫已經沒有,顯然,這又是一批生僻字,相對來說,這些字裡“齦”字簡化為“龈”,是現代漢語常見字。因此本課内容依然是枯燥的“硬知識”,但為了課程的連續性,請忍耐,對标題中提到的問題感興趣的,可直接跳到“齦”字詞條。六個字的詳情如下:
1、齰。讀音有三個:
(一)z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齰,齧也,從齒,昔聲。齚,齰或從乍。”形聲字。本義是咬。“齚”是“齰”的異體字寫法。比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恥見衆辱,齰斷其舌。”齰斷其舌,就是咬斷了他的舌頭。
(咬)
讀這個音時,還可以通“鑿”。表示确實;的确。《墨子·公孟》裡有例句:“貧富壽夭,齰然在天,不可損益。”
(二)cè。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同(齒責)。表示牙齒整齊,上下密合。(齒責)字我們講過了,不再多說。
(三)zhà。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組成專用詞“齰齖”,指牙齒不齊,咬不密縫。
注意後兩個讀音在字義的用法上的截然不同。
齰的小篆寫法如圖:
齰的小篆寫法
2、䶢。讀音有兩個:
(一)jiā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䶢,齧也。從齒,鹹聲。”形聲字。本義是齧咋的樣子。引申也指咀嚼聲。
(齧咋的長頸鹿)
(二)xián。這個讀音出自《集韻》,相比之下,這個讀音在現在更被人們經常使用。意思是口持不齧。噙在嘴裡卻不咬,有點類似“銜”的用法。但正經表達這個意思,用“䶢”,更精确。因為銜的本義指馬嚼鐵。
(狗䶢魚)
䶢的小篆寫法如圖:
䶢的小篆寫法
3、齦(龈)。龈是齦的簡化字。但注意,齦的古今義差别比較多。齦有四個讀音:
(一)kě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齦,齧也。從齒,艮聲。”形聲字。本義是咬齧,後來作“啃”。《六書故·人四》解釋的清楚:“齦,齧食骨間肉也。”其實,就是啃骨頭上的肉。
(啃骨頭)
但齦不隻是啃骨頭,還可以啃瓜皮,比如《通俗編·草木》:“齦瓜皮,說大話。”用有都是齦的本義。想想,古人多有意思,齦的本義是啃,但啃骨頭,傷牙龈啊!
(二)qiǎn。這個讀音出自《廣韻》,齒聲。牙齒發出的聲音。
(三)kǔn。同“齫”。齒起貌。就是沒牙的樣子。《集韻·混韻》:“齫,齒起貌,或作齦。”
(四)yín。這是現代漢語龈的讀音。指牙根肉,即牙龈。《廣韻·欣韻》:“齗,齒根肉也。齦,同齗。”文天祥《滿江紅·代王夫人作》:“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這裡的齦,指的就是牙龈了。
齦的小篆寫法如圖:
齦的小篆寫法
4、(齒幹)。(GBK字庫無此字,隻能描述,左邊一個齦,右邊一個幹)。讀yǎ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齒幹),齒見貌。從齒,幹聲。”形聲字,本義指牙齒外露。《集韻·阮韻》:“(齒幹),齒露貌。”圖片不雅,不再上圖了。
(齒幹)的小篆寫法如圖:
(齒幹)的小篆寫法
5、(齒卒)。(GBK字庫無此字,隻能描述,左邊一個齦,右邊一個卒)。讀z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齒卒),(齒卒)齚也。從齒,卒聲”形聲字。本義是咬,咀嚼。《廣雅·釋诂三》:“(齒卒),齧也。”
(齒卒)的小篆寫法如圖:
(齒卒)的小篆寫法
6、(齒列)。(GBK字庫無此字,隻能描述,左邊一個齦,右邊一個列)。讀l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齒列),齒分骨聲,從齒,列聲,讀若剌。”本義是用牙齒分開骨頭的聲音。《集韻·薛韻》稱:“(齒列),齒分骨也。”所以,又指用牙齒分開骨頭。
(齒列)的小篆寫法如圖:
(齒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1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