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紅顔自古多薄命故事簡介

紅顔自古多薄命故事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2:01:56

紅顔自古多薄命故事簡介(多少人隻知34)1

唐詩宋詞流傳至今,曆經千年時光洗禮,在人們口口相傳之中沉澱發酵,呈現出了更加醇厚的獨特風味,醉人音色,分外妖娆。每個人的内心深處,或多或少都珍藏着驚才絕豔的名句,都儲存着雄奇飄逸的名篇。然而,千古名句與千古名篇是有很大區别的,名句可能流傳更廣,但同時使我們忽略的也更多。

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名句,而《雁門太守行》則是千古名篇,二者同出李賀。但提到後者,我們都能清楚它的來龍去脈;提到前者,往往隻想起後世為它續解的下半句,而不知其出自李賀之《金銅仙人辭漢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衆所熟知的愛情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之上。

紅顔自古多薄命故事簡介(多少人隻知34)2

《摸魚兒》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别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莺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前三句是最著名也是流傳最廣的經典名句,讀者往往會以為它們出自哪一首愁雲慘霧的凄美宋詞,其實詞牌《摸魚兒》的确盛行于宋代,但這首詞的作者卻是金代至蒙元時期的文學家元好問,他是宋金對峙時北方文壇的盟主,被尊稱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紅顔自古多薄命故事簡介(多少人隻知34)3

雖然元好問早年在金朝為官,但他的作品卻深受世人喜愛,這首《摸魚兒》就是輝煌的代表。回到詞作本身,元好問起句陡然發問,先聲奪人:愛情究竟是什麼?竟使雙方能夠生死相随,不離不棄。這一問引起了讀者巨大的好奇,讓人禁不住往下去讀,看看是否哪個癡男怨女又為愛殉情,是否又是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然而殊不知,元好問的憐愛已經跨越了生物種族。詞前有一小序,元好問撰寫了創作的背景和目的。金泰和五年,16歲的元好問前往太原應試,途中碰到一個捕雁的人,從捕雁人口中元好問聽說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紅顔自古多薄命故事簡介(多少人隻知34)4

捕雁人說,他早上捉到一隻雁,并将它宰掉了,另一個與其雙飛但漏網的大雁在空中叫個不停,凄絕哀豔,遲遲不肯離去,最後一頭撞死在了地上,孤絕而死。大雁殉情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多見,少年元好問能夠遇到,既是不幸,也是幸運。于是他出資将一對大雁從捕雁人手中買下,将它們葬在了汾河旁邊的土丘,命為"雁丘"。

一同趕考的學子多為此賦詩吟詞紀念,元好問亦寫下一首《雁丘辭》,即《摸魚兒》。他将一對大雁當作人來寫,先陳述它們是"雙飛客",又是"癡兒女",堪稱相濡以沫、情比金堅,而因其中一隻的先行離世,另一隻也不願苟活:千山暮雪,形單影隻,雁生已失去了意義。

紅顔自古多薄命故事簡介(多少人隻知34)5

下片主要表達了對大雁的惋惜與哀悼,元好問對之評價頗高,甚至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長存,"橫汾路"本是漢武帝橫渡之地,熙攘非凡,而今寂寞清冷,成為大雁的埋身之地。古代對愛情之忠誠看得很重,甚至曾以婦随夫死為光榮,這正是元好問此詞忠于愛情、生死相許主題的映現。

感知古詩詞的魅力,僅僅停留在表面是不夠的,千古名句固然美麗,但有時候背後的故事會更加迷人。如果帶着大雁殉情這一背景去讀這首詞,得到的感悟會比原來更深刻、更透徹。其實,元好問也是在叩問人類之愛:大雁尚且如此,人又當如何取舍?當然,殉情是萬萬不可取的,但對愛情的那份堅貞卻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