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曆″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曆。從古至今,給我國的農業生産做出了重大貢獻,給人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但要追尋"萬年曆″的由來,社會上還傳頌着一個令人欽佩的勵志故事呢。
相傳,在商前期,祖乙時代。家住風景秀麗的定陽山萬家寨,有個叫萬年的青年,因當時曆法不準,天時與農事往往不能準确地配合,農作物耕種欠收,生活難以為繼,隻好以砍柴、采藥為生。他滿懷信心,立志将節令定準,為民造福,但又不知從何處下手。
一天萬年上山打柴,累了就坐在樹蔭下休息,依然在想着如何修訂曆法。忽然發現地上的樹影在悄悄地改變着位置。他繼續觀察,發現樹影會随時間流逝慢慢地移動,頓時激發了他的靈感。心想,何不用日影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呢?回家後,就設計了一個"曰晷儀″。
可是一遇到陰霧雪雨天氣,"日晷儀"便不能觀察,無法使用,萬年又犯了愁。
有志者事竟成。一次,萬年在采藥時,天氣炎熱,去泉邊喝水,聽見山崖上的水有節奏的往下滴,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回到家就動手做了一個五層的漏壺。利用漏水的方式來計時。這樣一來,無論晴天陰天都能不受任何影響的記時了。
有了計時工具,萬年更加癡迷地觀察季節時令的變化。經過長期的歸納整理,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的長短以及氣侯變化就會重複一次。最長的白天最短的黑夜是夏至,最短的白天最長的黑夜是冬至。他覺得,隻要搞清楚日月運行的規律,就不用擔心節令不準了。
當時的天子祖乙(約公元前1450年),見到節令紊亂,導緻民不聊生,非常苦惱。就叫來管天文的大臣阿衡商議。阿衡為讨好皇上,謊稱是人們得罪了夭神,要設壇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文武百官焚香沐浴,前往天壇祭祀天神,請求寬恕,使節令恢複正常,卻無濟于事。
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就帶着他發明的日晷和漏壺,去觐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規律。并明确指出節令不準與天神毫無相幹。祖乙聽後龍顔大悅,感到很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晷閣,築起漏壺亭,并派十二童子順從萬年差遣。
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确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黎明百姓造福。″
從此,萬年得以專心緻志研究時令。有一天,祖乙讓阿衡去了解萬年制曆進展情況。萬年拿出自己的初步成果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複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一聽,知道萬年的曆法将研究成功,心裡忐忑不安,擔心萬年制出準确曆法,得到皇上重用,直接威脅到他的政治地位。于是阿衡就重金收買了一名刺客,準備行刺萬年。
但萬年每天都在專心研究時令變化,寸步不離日月閣。刺客無法下手,隻好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張弓搭箭行刺萬年。隻聽"嗖″的一聲,一支箭射準了萬年的左胳膊,萬年應聲倒下。旁邊的童子高喊:"抓刺客!″衛士們奮勇而上,将刺客生擒活捉,并扭送祖乙。經過審問,原來是阿衡的詭計,就将阿衡收監打入死牢。
祖乙還親自到日月閣探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月滿,舊歲已完,新春複始,祈請國君定個節日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
當時,祖乙見萬年為了制曆,日夜操瘁,又受了箭傷,于心不忍,就請他入宮,調養身體。萬年說:"多謝皇上厚愛,隻是目前太陽曆還是草曆,不夠精準,需要把歲末尾時也閏進去。否則久而久之,又會造成節令失常。為了不負衆望,我必須在這裡,繼續把太陽曆校定準确。″
後來,冬去春來,年複一年,萬年經過數十年的長期觀察,精心推演計算,終于制定出了準确的太陽曆法。但此時,祖乙已去世退位多年。
當萬年把全面完整準确的太陽曆法,呈奉給繼任國君祖辛時,已成了滿面銀須白發蒼蒼的老人。皇上頗為感動,為表彰萬年對太陽曆法做出的巨大貢獻,便将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冊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從那以後,每逢過年都會挂上壽星圖,紀念功高德重的萬年。這即"萬年曆″的由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