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腕表之前,小巴一直想不通明明就是個看時間的物件,為什麼要弄那麼多的花樣?
當真正了解了腕表的發展史,以及這些功能背後制表匠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跟精巧工藝後,瞬間就“真香”了,這些被開發出來的許多實用功能,在時間的層面上也被賦予了一層新的含義。
今天我們不聊那些複雜高級的萬年曆、3問報時等等功能,而是來說說那些通機械表也有的簡單實用功能。比如說這些年一直都很火的潛水表,如果你足夠細心應該發現了這些潛水表款的外殼上都會配備一個可以旋轉的外圈,當時小巴也很好奇這個外圈到底有什麼用?看上去又不隻是裝飾品。其實如果仔細扒一扒會發現,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
今天小巴就給大家來普及一下,看看機械表這些神奇的外圈到底應該有什麼用?有到底該怎麼用?
潛水表外圈首先就是最常見的,仔細看市面上的潛水腕表,幾乎都配備了一個單向旋轉的外圈,而外圈的“0點”位置有三角形指示,并有一個夜光點。采用單向旋轉的方式,是為了即使在潛水時不慎碰倒,産生轉動,也隻會讓縮短潛水時間,而不會增加。
千萬别小看這個圈,它是專門用來提示下潛時間的,是保證生命安全的設備。
一般潛水用的氣瓶能夠供應50分鐘的人體呼吸,所以潛水的時間不能超過45分鐘,這就需要在水下比較方便地獲取潛水時間。下水時,旋轉外圈将起始亮點或者三角對準當前分針作為開始,然後入水。然後分針繼續往前走,在水下可以通過這個标記和當前分針位置差,查看外圈數字,就可以得知下潛時間從而估算出氧氣剩餘量。
常常聽到有人說潛水表的外圈沒有太大作用,瞎轉着玩。小巴想說的是,雖然對于大多數情況下,潛水表的外圈确實不會起到作用,因此轉着玩也是可以的。但是在關鍵時刻,知曉外圈的作用,可以幫助大家護佑生命安全哦!
第二時區表外圈第二時區在腕表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的功能,也一直為需要出差的人士所鐘愛,表現形式有很多種。除了小表盤顯示之外,還有第二時區表圈顯示。
(積家地球物理天文台系列世界時間腕表)
這裡就不得不提勞力士格林尼治系列了,這款專門為第二時區功能設計的飛行員腕表。與傳統的兩地時間計算方法不同,它是通過選裝外圈來選擇時區,因此選擇也比較靈活。
這種利用外圈來顯示兩地時間的表款原理與潛水表一樣,但是外圈的刻度卻不一樣,它的刻度是以小時為單位(潛水表是分鐘)。比如說你經常往返的兩地時區相差3個小時,那麼你就把外圈的三角形點轉到12點後的3點位置(前後靈活調節)。
這樣你把3點當做12點就是出差地的時間,把12點當做12點就是居住地時間。
計時表外圈如果說潛水表是為了潛水而生,那麼計時碼表一定是為了賽車而生。
近現代腕表與各種賽事密不可分,因為腕表最初就是作為一種計時裝置存在的。而作為賽車計時類的腕表更是不勝枚舉,幾乎每一個品牌都有大同小異的計時測速類表款系列。
至于怎麼用腕表去計算速度,額。
小巴也去查了一些算法,但......小巴天生就是“數學崩潰者”,公式看到頭就大。所有有興趣的兄弟可以自己找找看哈,不過還是得感歎那句:專業的就是專業的。
其實,計時測速腕表對于普通人來說實用性并不高,但作為制表工藝的一種,還是值得探究一番的。
航空表外圈了解到測速表的複雜也許隻是小問題,真正的大魔王其實是航空表,航空表圈是衆多種類的表圈中最為複雜的一種,專業性非常強。僅是想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就讓人頭疼!所以很多人都不懂如何去操作,隻是覺得戴着很酷而已。
它的外圈其實是通過航天時鐘改良而來,利用内圈和外圈的相對旋轉來計算出飛行數據。比如我們了解的飛行高度、飛行距離等等,還有我們不了解的飛行油耗、爬升水平、外部氣壓等等。
反正表面上密密麻麻數字跟刻度已經讓人夠恐懼了,估計這裡面列出的算法都能出一本使用手冊了,如果你是航空從業人員或者對此感興趣,可以去深入了解一下,這裡小巴就不多贅述了(畢竟小巴也不是很懂)。
看完這個幾種腕表實用功能,是不是覺得又長見識啦,哈哈哈~
所謂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非常佩服這些腕表在不同領域,開發出來的這些實用功能,又專業又便捷。随着這一輪的科普,你是不是對這些圈圈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呢?留言告訴小巴吧!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腕表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