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師”在家給媽媽上語文課 受訪者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狄鑫 通訊員 王雯婷
學生白天聽老師上課,晚上給爸媽講課,“雙減”政策落地以來,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千禧城(辛家地)小學在語文課後嘗試布置口頭作業“我給爸媽當老師”,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赢得了家長的認可,目前,這一做法已在該校一年級多門學科進行試點推廣。
學生慣用白闆麥克風
該校六年級學生楊雨晗現在有四名“學生”:爸爸、媽媽、爺爺、弟弟。她的設備也很專業:白闆、擴音器、麥克風。
“一年來,教語文的馮莉老師常布置‘我給父母當老師’的15分鐘口頭家庭作業,要求學生為家長重現語文課堂上的精彩片段。孩子想把這個‘晚課’上好,學習時更用心了,課後還常常琢磨老師的授課技巧。”楊雨晗的爸爸鄭威說,上女兒的課,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
也有人把它上成“脫口秀”,六年級學生胡煜東就是。“他給我們上課沒有固定場所,感情醞釀到位了就會來一段情景演繹,有時我正做飯呢,他沖進來要我像戰士宋學義那樣,‘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地扔手榴彈。”胡煜東的媽媽餘女士說,兒子這學期在家已講了兩篇課文,“感覺對語文産生興趣了,表達能力也提升了,以前他寫作文字數靠湊,現在好多了,國慶寫《多彩活動》作文,他隻用了20分鐘就寫了500字。”
硚口區語文學科帶頭人馮莉笑着說,想把“我給爸媽當老師”作業做好可不容易,“它需要孩子沉浸課堂,整理思維,勇于表達,它還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增進親子關系。”
家長留言表揚小老師
對這樣的角色互換,家長們非常支持。
家長們說,從前書面作業較多,現在大部分書面作業在課後輔導時間已經完成,孩子晚上能有更多時間閱讀、親子交流。家長王先生說,這個作業女兒很喜歡,除了老師要求的“語文課”,她還主動給父母加上“數學課”“英語課”。家長陳雕說,女兒一直比較腼腆,不太敢在人前發言,但在給父母上了幾次課後,她變得願意開口了,除了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提升,做口頭作業也更高效了。家長鄭女士則說,她跟着女兒重學小學語文,感受到了孩子的努力和收獲,“我為她的成長而驕傲,也不由自主放下了教育焦慮:孩子其實遠比我想象的優秀。”
家長孫霞聽完孩子的課後在家校交流本寫下:“每每聽你的課,我都好期待。我也期待你能将其他學科的内容和知識傳播給我,我非常喜歡當你的學生!”她說,孩子上課時激情澎湃的樣子很有感染力,“以前我們更注重讓孩子刷題,把時間投入到計算和書寫上,忽略了表達,現在我發現,孩子能侃侃而談也非常棒!”
學生開始了“二次創造”
“學生回家向父母創造性地複述課堂内容,是激發學生興趣、創造力,引導學生再思考的過程。”該校語文教研組長鄭巧介紹,五年級學生最近在學習民間故事單元,有學生在回家向家人複述了《牛郎織女》後,對課文産生了新的疑問“王母娘娘為什麼這麼恨自己的外孫女,而我的姥姥卻很寵愛我?”之後,他們主動重新聯系上下文,去找文中對人物性格的描述來解惑。
“學生第一遍學習時,可能是被動接收。轉變身份變為施教者後,就需要主動消化、整合知識,發現課堂上沒留意的地方,來解決自己學習的疑惑。”鄭巧說,可見,這樣的作業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般有情節故事的課文适合采用創造性方式複述;在内容上對學生能夠産生心理震懾,同時能夠對學生性格、品格、價值觀起到塑造作用的課文,适合回家後講授給父母。這類作業一般是一個月精心布置一次,讓家長利用周末時間深度參與,仔細聽講。”該校相關負責人說,目前,這種作業形式也向一年級多學科推廣,語文、數學、音樂等學科教師都在進行嘗試。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