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外的定制化妝品出了這麼多“幺蛾子”,國内為何沒有動靜?
CBO記者 侯歡歡
2016年4月份,韓國政府 “允許美容商店現場調配和出售不同産品或配料”的規定一經發布, “定制化妝品”又被重新定義,加上悅詩風吟、LG生活健康、如新、蘭蔻等品牌的推波助瀾,化妝品定制玩出了新花樣。
>>> 黑科技助力,化妝品定制國外玩出花
據了解,國外市場目前已推出各種不同形态的定制型化妝品,最典型的分為兩大類,科技型和美容儀器輔助型。具體來看,科技型的定制化妝品善于運用先進的方法,比如,GeneU(gene和you組合)公司開發出“通過DNA測試技術來定制私人護膚品”,而資生堂則通過收購創業公司MATCHCo,獲取利用手機應用生産個性化粉底的技術。
以GeneU為例,其将DNA的檢測結果連同一份與消費者生活方式相關的調查問卷一起放進一套算法中進行評估,為消費者量身定制護膚精華液。據悉,整套測試所需費用為600歐元,免費提供兩周的産品。且據消費者反饋,該定制産品改善膚質的效果明顯。
另一種是美容儀器輔助型。今年1月,LG生活健康旗下化妝品品牌CNP正式在梨花女子大學附近的官方賣場上發布了 “根據個人皮膚類型于推出的最優化的1:1配方定制型化妝品‘ReMede by CNP’。”這一過程需消費者與店内的皮膚專家進行單獨皮膚測試,确定生活方式和皮膚困擾後,用皮膚測試儀精密科學的分析皮膚狀态,并以分析結果為基礎,以1:1配方方法,在既衛生又安全的配方室混合完成标有産品号碼和名字‘隻屬于我的精華液Ex’。
此前,愛茉莉旗下護膚品牌蘭芝也曾推出定制版“My Water Bank Cream”,即通過皮膚診斷儀器“Beauty Finder”精确診斷皮膚情況,同專業顧問一起選擇适合自己皮膚潤膚霜套裝。
與之相似的還有蘭蔻,2015年11月,其在某百貨内推出了名為 Le Teint Particulier 的定制膚色粉底項目。這一過程需要用一台比色儀器掃描顧客面部,并将得到的結果用于調配适合顧客膚色的顔料比例,随後,将經過精确計算的顔料倒入小瓶子,再放入一台更小的機器裡搖勻。 且據蘭蔻美國西海岸培訓總監估計,目前約有400名顧客重複購買了該粉底,該産品特别受到了亞裔、拉美裔和非洲裔用戶的歡迎。
上述定制化妝品的完成時間一般在 30~45分鐘内。
>>> 相關法規缺失,國内定制市場前景幾何?
國外 “定制化妝品”如此火爆,國内呢?
據記者了解,國内商場鮮少見到現場為消費者調配産品的化妝品牌。究其原因,中國香化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惠心化妝品有限公司合夥人李慧良告訴《化妝品财經在線》記者,主要是國内化妝品法規不允許,因為臨時調配是另一種配方,需要化妝品品牌重新申請備案才行。因此,謹慎的化妝品企業不會做此種銷售行為。
事實上,“這種定制産品本身是可取的,因為畢竟每個人的膚質不一樣,因此存在一定的市場需求。但此種定制化産品對美容師的專業知識要求很高”。李慧良表示,名臣健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張太軍對此表示認同,他還列出一組數據,國内目前有1-2億的高端消費人群在使用針對型化妝品上沒有得到滿足。
“雖然在定制化妝品的過程中存在風險,但這一風險是可以通過立法來加強管理、進行避免的,因此定制化妝品這種想法應該被鼓勵。” 張太軍表示。同時,他認為,定制化妝品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從品類上看,彩妝品類更容易做定制型産品,如現在的眼影其實就是變相的定制;但消費者對護膚産品更有需求,從技術上看,因很多化妝品原料是限定使用的,所以在現場調配存在一定風險。
嘉媚樂品牌管理部負責人石磊則從安全角度加以分析,他認為,現場調配護膚品屬于二次生産或者加工,而化妝品對其生産加工的場所要求非常高(如無菌、無塵),商場這類消費場所達不到這種标準。
“但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定制化妝品也是一種消費細分趨勢,因此嘉媚樂一直在做這種類似定制産品的嘗試。”石磊解釋,“嘉媚樂精油屬于後添加産品,消費者或者芳療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比例來調配産品,如在高霜裡面加精油,或者将單方精油進行複配等。一般來說,化妝品的配置需要攪拌等手法,但精油不需要,因此嘉媚樂可以規避二次污染的危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