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中記載,蜀亡,後主劉禅被安置在洛陽,司馬昭問禅曰:‘頗思蜀否?’禅曰:‘此間樂,不思蜀”。
身為一個貶義詞,樂不思蜀這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後來往往被大家用來形容忘本。就劉禅而言,蜀國滅亡後他不想着怎麼學習勾踐卧薪嘗膽或者學習關二叔甯死不屈,反而貪圖享樂忘國忘民,這實在令人氣憤。
按理說劉禅生長在一個優秀的環境裡,小時候陪趙雲闖出魏軍夾擊中,少年時耳目共染蜀軍戰團,中年時側有諸葛孔明極力教誨。可為何偏偏還是這麼頑劣無知?這個答案我還是沒有找出來。
但是,關于他樂不思蜀這一塊,隻要再看一遍老版三國就不難發現,原來這和劉備的遺傳有關系。
赤壁之戰時期,蜀國和吳國聯盟抗敵,終于大獲全勝。可利益之下的荊州又成了一大難題,蜀國先奪荊州用做都城,吳國後不甘荊州被占而三番五次使計謀派魯肅入說,可都被諸葛孔明一語道破擋了回去。後來,周瑜仍是不甘,便聯合孫權設出東吳招親的鴻門宴——若劉備入東吳,便生擒換荊州。可主角哪裡有這麼容易被害,劉備帶着趙雲和諸葛孔明的三個錦囊踏入東吳開始便鬧的人盡皆知,使得東吳的誘敵之計首步失敗,孫權的妹妹孫尚香不得不嫁給劉備。孫尚香嫁給劉備後,孫權周瑜又想設計使得劉備沉迷酒色之中,忘了國家之事,于是便專門為兩人建了庭院,事後的發展果然如周瑜所料,劉備沉浸其中,樂不思蜀,就連報告國家大事的趙雲也被阻擋在門外,終于忍無可忍的趙雲隻好打開第二個錦囊,這才使得劉備瞬間清醒,奔回國土。
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要是沒有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沒有趙雲心系國家安危的忠誠,劉備怕是真的走不出溫柔鄉。
這會兒大家可能就知道為什麼我會說劉禅的樂不思蜀是遺傳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