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北京五裡店棚戶區

北京五裡店棚戶區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29 01:59:31

2016年12月28日訊,本月初,石景山區北辛安棚戶區的改造工作正式啟動。這是“本市最大的棚戶區”、“長安街沿線最後的棚戶區”,更是曾經的石景山區政府所在地。

北京五裡店棚戶區(揭秘北京市最大棚戶區)1

“長安街沿線最後的棚戶區”,更是曾經的石景山區政府所在地

北京五裡店棚戶區(揭秘北京市最大棚戶區)2

“長安街沿線最後的棚戶區”,更是曾經的石景山區政府所在地

北京五裡店棚戶區(揭秘北京市最大棚戶區)3

“長安街沿線最後的棚戶區”,更是曾經的石景山區政府所在地

從京西古道邊駱駝隊休憩的小鎮,到石景山區最繁榮的“小西單”、區政府所在地,再到石景山區其他地帶興起而這裡反而落後,三代北辛安人眼裡,這片故土有着講不完的故事。

八旬老太把門臉背個遍

從棚戶區開始改造至今不到一個月,北辛安大街兩旁,大多數的店鋪都已經撤離。還沒來得及搬走的老街坊,坐在拆遷廢墟邊的空地上享受着冬日的陽光。80歲的楊玉榮老奶奶蹒跚地走來,幾步一停地望着街邊一個個老門臉房發愣,直到老街坊們把她叫住。半個月前,楊玉榮已經随着拆遷改造從這裡搬去了古城,但最近她每天都要回來逛逛,“找老街坊們聊聊天。”楊玉榮老奶奶也是街坊們公認的“舊事通”。

80年前,她降生在路北邊的一處小平房裡,當時北辛安大街乃是一條直接通往石景山腳下的大長街道。至楊玉榮記事的年紀,北平被日本占領,楊玉榮親眼目睹了不少國人受到欺淩的場面。

“鬧霍痢拉的時候,附近病人被送到日本人的地盤上,人還在喘氣,可是那白灰就直接撒在了人身上,運到遠處被埋掉。”路南側如今的一家小商鋪,曾經是日本人的警察署,适逢日本人進行防空演習,一個不了解情況的炸油餅小販從警察署門口經過,“日本人嫌他不遵守戒嚴命令,一刀從他臉上砍了下去,這人從此破了相。”

至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小鎮恢複了生機。每年四月十五的廟會,讓北辛安成為石景山最熱鬧的地方。石景山上的大戲台敲鑼打鼓聲十裡八鄉都能聽到,街邊擺攤的人從山腳下一直延伸到北辛安鎮裡。除了農村常見的生活用品,還有炸丸子、炸糕、炸油餅等小吃,如同節日一般熱鬧。

路北邊的老藥店“中新藥店”,公私合營之前的名字是“天和藥局”,有着百年曆史。早年間周邊古城、八角地區的病人都會來到這裡看病、抓藥,于是有居民還給它取了個名字——“中國第一天和藥局”,凸顯它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

“街口新華書店,早年是個油坊;那邊的店,當年是個首飾樓;路北苑家專門經營搭棚辦事兒的買賣;路北邊有個酒坊,字号是‘井泉報’,小時候我老去那給父親打酒,解放後酒坊拆了,那裡成了露天電影院和劇場,馬連良還來唱過戲呢;那邊的門臉當年是大饽饽鋪,也就是點心鋪;那家油鹽店,字号是‘萬盛祥’;二層小樓後來改成了商場,不過想當初,那裡是‘天登和’醬坊,專賣醬菜,掌櫃家姓薛,是個山西人。”談起昔日的繁華,老奶奶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幾乎把路邊所有的門臉都背了一遍。

“我告訴你一首兒歌:‘天登和噼裡啪啦,十個老西兒死了仨,仨擡的,仨埋的,還有三個起不來的。’以後你遇到北辛安人,一定要跟他們說這首兒歌。”老奶奶解釋,這首兒歌是北辛安的“原創”,嘴欠的孩子們在取笑着“天登和”醬菜鋪的山西老闆。至于為什麼取笑人家,老奶奶自己也說不清,但這首兒歌卻成為了她心目中最具“北辛安特色”的“文化”。

茶館後人憶“首鋼八大怪”

街坊們公認,至解放前後,北辛安大街旁最熱鬧的地方,要數“何記茶館”了。一間不過幾十平方米的店面,一個老掌櫃伺候着遠近落腳者。這家茶館一直經營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末。

老掌櫃的孫子何福山先生,如今也已年近花甲。聊到自家的茶館,他還記得五六十年代,茶館裡曾有幾位奇人,被街坊們稱為“首鋼八大怪”。“有個人身上總是挂着大長鐵鍊子,似乎是有些精神病;但他每天來逛茶館,從不拖欠茶錢,也從來不欺負别人;還有一位‘郭連長’,他騎自行車走在街上,遇到行人會像汽車一樣喊‘嘀嘀’,是個很風趣的老人。若是他還在世,晌午這個時候,他應該已經喝上茶啦。”

老街坊們回憶,這幾位“怪人”大都是首鋼及前身鋼鐵廠的老工人,如今都已離開人世,隻剩下這些奇聞轶事,在小鎮上不時被大家記起。

上世紀60年代末,何福山先生的爺爺、茶館的老掌櫃病逝,加上茶館生意日漸冷淡,和記茶館從此消失。但北辛安熱鬧依舊,因為曆經行政區劃變革的石景山區政府,1968年将地址選在了這裡。直到1978年區政府搬走前,北辛安一直是石景山區的“核心地帶”。

在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北辛安街上的商業面貌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要數“天登和”醬菜鋪改造成了兩層樓高的北辛安百貨商場。

首鋼崛起太猛搶了風頭

區政府搬走那一年,李彬出生。李彬家在模式口,姥姥家則北辛安,“來趟姥姥家,覺得跟進城似的,看看路邊那些商店就知道,這裡是咱石景山最發達的地區。”不僅是李彬,這裡所有的居民都能說出“小西單”、“小王府井”、“小大栅欄”等北辛安大街昔日的名稱。80年代,小街達到了鼎盛時期,商鋪一個挨一個,“城裡有的商業,這條街上都有。1990年我買了人生第一盤流行歌曲磁帶,小虎隊的專輯,就在北辛安商場買的。”李彬說。

相比城裡的生活,北辛安仍然保持着一絲“土氣”,“90年代初我小姨結婚的時候,找來了一輛波羅乃茲、一輛上海和一輛面包車用于接親,看似挺潮流;當時北京城裡已經流行到飯館辦婚宴,但在我們這裡,仍然是院子裡擺流水席。”

在李彬的印象中,北辛安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了衰落,“并不是因為區政府搬走,而是因為首鋼當時發展勢頭正猛,工廠擴建,附近新建起了一個又一個的居民家屬小區。相比之下北辛安雖然人口密集、商業繁華,但那破舊的老房子老街道,怎麼也難和樓房小區相比。1993年石景山星座商廈開業,北辛安終于不再是商業最發達的地區了。”

北辛安早就成了懷舊勝地

“可别看北辛安衰落了,但這些年,有很多人來街上拍照、懷舊,正是因為這裡位于郊區,不曾出現大規模的改造。”李彬說。

今年夏天,北京晚報記者曾來到這裡走訪,發現路邊的新華書店、老電器行、老藥店,都保持着上個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樣子。電器行裡的廣告畫上畫着黑白電視機、單卡錄音機,背景則是北海公園的白塔;首都刻字廠門市部的櫃台裡,擺放着不少積壓多年、早已被淘汰的木質章料。見有記者來訪,刻字師傅齊連格外高興,拿出一張1992年的北京晚報向記者展示,那一天,晚報副刊版面刊登了齊連的篆刻作品。

“這些景色若是在北京城裡,恐怕早就被更新換代啦。北辛安老得有味道。”

在李彬的心裡,所謂“石景山”有兩大“地标”,其一是遊樂園的摩天輪,“每個石景山孩子都會在下面與它合影留念。”其二便是北辛安大街,“幾十年沒變樣,充滿感情的老古董。”

幾年前李彬也結婚了,在漂亮的酒店裡辦了體面的婚禮,但他卻越來越懷念小時候家裡那頓流水席。“沒啥好吃的,可是,那種氣氛現在找不到啦。聽說如今的北辛安,也沒什麼人會在家裡辦婚禮,因為人口多起來之後,家家戶戶的小院都改起了房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北辛安雖然看着老舊,但實際上已經是城市的一部分了,它也需要疏散,需要更好的規劃。”

據悉,北辛安棚改将會建設11個小區共69棟樓的安置房,總面積85萬平方米,5500餘戶居民将搬遷上樓。此外附近還會建設金安橋軌道交通樞紐、九年一貫制學校、市政綜合管廊等設施,全面提升北辛安教育、衛生、交通、出行條件。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 張碩 文并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