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焦慮,可能都源于社會的因素,憤怒隻是一個階段,當憤怒過後,發現了自身能力的弱小,無法逃避而又無法改變,所以進入了焦慮。
受過的教育告訴我們,焦慮是帶有貶義的、不好的、消極的、負面的。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焦慮”這種心理行為,隻是我們帶有内向性質的自我宣洩,就像有的人會選擇運動、摔東西、争吵等等外向性質的宣洩方式一樣?
好多内向的人從小被說成是老實,後來慢慢變成了,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自己的情緒不重要,因為總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自己就變得不重要了。
内向、自卑、悲觀、焦慮這樣的詞會一直出現在身上,雖然經曆過高壓環境的鍛煉,但依然擺脫不了焦慮症,就我自身感受而言,對結果要求越高,對過程要求越完整,産生的情緒就越焦慮。
面對開設計劃、面對執行、面對新出現的變化,心理壓力好像巨石壓在心口,每次有新變化都會扪心自問是不是自己錯了?是不是該換條行徑?最後總結自己的焦慮點,是過于追求最完美、最功利的過程和結果導緻的。
01看待焦慮問題
從新的角度看待“焦慮”問題,就有新的方式去解決它,比如引導内向性質的自我宣洩進入健康的、正常的行為中,如果自己胡思亂想,甚至經常腦中會回想和複盤白天發生過的事,就會不自覺地介入自我的主觀意識。
讓事情在腦海中潛移默化地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變得能夠取悅自己,從而獲得心理的安慰和滿足,這種心理行為同樣被人看做是焦慮。
我們且不說這種心理行為是否健康、是否正确,是否需要在意“焦慮”這個大衆化的标簽。
我們隻需要問自己,是否會擔心自己的“焦慮”出現在别人眼中,如果在乎,那我們可以用寫作的方式,把腦中的劇情和一系列的浮現,話語全部記錄在紙上,或者手機上,這就是一種在外人眼中看起來極為正常,且不會被認成“焦慮”的引導方式。
如果我們不在乎,那就發呆好了,完全當做是一種宣洩,且不按照世俗給定的标簽帶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02引進焦慮的原因
首先是貪婪和欲望,欲望是行動的動力源頭,例如想買好多東西,才有動力賺更多錢。想實現一個夢想,才會不斷鞭策自己,學習知識,不斷行動縮短夢想的距離。
但現實是,好不容易讀了那麼多年書,想着總該離自己的夢想近點了吧,結果發現隻能搬磚,好不容易入職一家公司,贊同他的價值觀,并為之奮鬥多年,但公司隻是想着怎麼把你在35歲前辭掉。
貪婪絕不是人們焦慮的原因,人們焦慮的是對未來的迷茫,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三觀的崩塌,這些才是人們焦慮的原因。
03如何緩解焦慮
焦慮源于缺乏行動力,行動起來是可以短期脫離或緩解焦慮的。貪婪,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為了達至自己想要的目标,不斷尋找解決辦法,突破困境,這也是一種成長。
這種思慮過度了,太追求完美、真理、面面俱到,就不利于自己健康。當反複思考、放下、再思考都無法拓展思想邊界,沒法靠近目标,就要止損。
一切适度,從自身能力出發,不能一味地高要求自己。盡管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是自律的,自我嚴格要求的,但過度了就焦慮,放過自己吧。
總之,生活還有很多小驚喜、小單純、小美好,焦慮的人緩一緩,退一步可以走得更遠。
想不通時,動手做些有利于目标、有利于愉悅自己的小事情。令自己焦慮不安的任何大事情在健康面前都要暫時放下,都不值得。
有時候要認識到自己目前的能力、狀況、資源等條件有限,做不到就必須暫時放下。小目标、小事情的不安,可以學習與不安交朋友,與之共存,在不斷學習中繼續成長。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