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三國演義,讓很多人從小愛不釋手。有些人,很早就抛開了這本書。而有的人,仍然一直抱着這本書。正是那部分喜歡抱着三國演義的人,讓本該平凡的諸葛亮,神壇越築越高。
諸葛被神話,始于東晉。東晉權臣尾大不掉,皇帝惶惶不可終日,迫切需要“忠君”思想。而諸葛亮的年代不久遠,在臣子裡的知名度比較高,自然而然成了“忠君”的形象代言人。後來,曆朝曆代接着吹捧,再加上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諸葛亮的身份和能力一步步被拔高神話。在筆者看來,實際上諸葛亮同樣隻是個普通人,而且可以說算不上完忠。
讀過三國志的朋友都知道:劉備死前把内政托付給諸葛亮,把軍事托付給李嚴,把阿鬥托付給趙雲。從劉備的安排可以看出,他死前揚言要把江山讓給諸葛亮,完全是在逢場作戲。如果真的有心,直接把軍政大權一并交給諸葛亮不就行了,何必多此一舉?從這裡看出,劉備不但深知諸葛亮的能力,而且對他也不太放心。
劉備一代枭雄,擁有過人的識人能力。辛苦奔波一輩子,一心想要光複漢家江山。不可能會把好不容易打來的江山,拱手送人。張飛,關羽死後,趙雲在軍中的威望最高。趙雲雖然資質平庸,不過中規中矩,而且對劉備忠心耿耿。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才會告誡趙雲,要他看護好劉禅。諸葛亮雖然手下有蔣琬等人,但是都是群文官,并不然翻起多大的風浪。諸葛亮想不想學曹操不說,但是就實力來說他不具備。畢竟,魏延,廖化,張翼,王平……這些将領全都是劉備帶的班子。
街亭之戰,諸葛亮好不容易想扶持一下自己的人,但是馬谡卻慘敗收場。從這個出發點看來,諸葛亮其實是不得不忠心。不過,他的這個忠心是有水分的。劉備死後不久,諸葛亮就開始行動。利用蔣琬以“腹有鱗甲”将李嚴扳倒,邊緣化了吳懿。接着,開始了他内政軍事一把抓的丞相生涯。諸葛亮這樣做,本身是違背劉備意志的。怎麼能稱得上忠呢?更重要的是,劉備壓根沒有讓諸葛亮或者蜀國其他人去北伐。
劉備深知自己手底下,那群人的斤兩。魏延太傲,難以為帥。吳懿,趙雲和李嚴資質都比較平庸,難堪大用。劉備不得不自己帶着一班年輕将領去攻打孫權,正是朝中無人能用的原因。有人覺得劉備被陸遜大敗,就能證明劉備能力不怎麼樣。實際上在整個三國同時期,沒有幾個人是陸遜的對手。況且,劉備當時是客場作戰,兵力又少于陸遜,陸遜手下還有韓當周泰等名将助陣。從劉備伐吳也可以看出,至少在他眼裡,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肯定不怎麼樣。否則,他絕對會帶上諸葛亮,而不是黃權。畢竟重新奪回荊州,是決定蜀國的命運之戰。
後來,諸葛亮多次北伐,可以說無尺寸之功。雖然射殺了張合,但自身也折了吳班等人。有人說諸葛亮主動進攻魏國,司馬不出戰,這足能證明諸葛軍事能力很厲害。其實這是極其荒謬的。螞蟻襲擊正在吃草的大象,大象不理螞蟻,這并不能證明螞蟻比大象強。名将作戰,都是以最小的傷亡,獲取最大的戰果。當時的情況,司馬懿不出戰以疲敵兵才是上策。況且他需要蜀國這個敵人,來向皇帝證明自己的價值。鄧艾和姜維多次對戰,鄧艾同樣和司馬懿一樣,以堅守為主。所以說,這并不是他們能力不及諸葛亮和姜維。從孟達被殺,其實就能看出諸葛和司馬懿的差距。一個迅雷不及掩耳,一個猶豫不決。
總之,諸葛亮可能是真心忠于劉禅。但是因此把他神話,拔高成無所不能的完人,這是很荒謬的。就是同時代的陳壽看來,諸葛也隻是個擅長内政,而不擅長軍事的常人。并非什麼算無遺策的神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