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6 18:31:37

數據分析的同學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辛辛苦苦做的數據永遠不是業務想要的?到底是業務吹毛求疵過分挑剔,還是你做的數據不是業務想要的呢?本文将層層分析為你解答,快來看看吧。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1

做數據分析的同學們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從多維度分析問題,提出對業務有意義的建議。這個題目看起來很簡單,可很多同學辛辛苦苦跑了一堆報表,結果隻落得業務一堆抱怨:

  • “你這一堆說明了啥!”
  • “你的重點在哪裡?”
  • “你的維度太單一了!”

好!冤!枉!

明明出了那麼多組數據,為什麼還被說“分析維度不夠多?”今天我們系統解答一下。問題的本質是:業務口中的“多維度”,完全不是你想的那個“多維度”

一、數據分析眼中的多維度

對數據分析師而言,多維度,往往指的是數據指标的拆分維度。

舉個簡單的例子:3月份銷售額3個億。這就是一個指标,沒有拆分維度。如果加了分類維度,就是下邊的效果: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2

注意:比起隻看總數,用多維度拆解數據,是能更精确的定位數據的。

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 添加過程指标
  • 按業務管理方式添加分類維度

比如隻看總銷售金額,我們發現差3000萬達标,可我們并不知道為什麼不達标。這時候如果拆解細一點,比如:

1. 添加分類維度:看到哪個業務線沒做好(如下圖)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3

2. 添加過程指标:看到從用戶意向到付費,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如下圖)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4

增加過程指标 分類維度,就能更精準的定位問題。甚至一些簡單的結論已經呼之欲出了。

正因如此,很多數據分析師把業務口中的“多維度”,直接理解成了“維度多”。一聽到要做分析,振臂高呼“拆!拆!拆!”層層疊疊做了一大堆交叉表,把各個分類維度的數據都做了出來(如下圖)。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5

然而,僅僅“多”,就足夠了嗎?

二、業務眼中的多維度

業務口中的“多維度”,完全不是這個意思

業務腦子裡裝的是不是數據庫裡的表結構,而是一個個具體的問題。當業務看到“3月份銷售沒有達标”腦子裡想的多維度是這樣的: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6

是不是看傻眼了……

你會發現,單純的拆解數據根本無法回答上邊的問題。

是滴,一個都回答不了。甚至單靠看數據都沒法回答這些問題。

即使把問題定位到:“3月業績不達标是因為A大區3個分公司的客戶意向簽約太少”,定位到這麼細的程度,也不能回答上邊的問題。

因為到底意向太少,是因為對手發力了、産品沒做好、活動沒跟上、用戶需求有變化……還是沒解釋清。具體的業務問題,一個都沒有回答。自然業務看了一臉懵逼了。

三、真正的多維度分析,這麼做

從本質上看,真正的多維度分析,其實考的不是數據計算能力,而是策略能力。具體來說是三個方面:

  1. 把業務上理由,轉化為數據上論證。
  2. 堵住借口:業務不要總試圖甩鍋,集中精力想能幹點啥。
  3. 找到症結:在一堆影響因素裡,找到最關鍵的那個,集中發力。

注意,這三件事是有順序的:

  • 先把數據論證方式列清楚,避免大家放空炮(數據不能論證的理由就閉嘴,是個非常好的議事規則)。
  • 之後先堵借口,找借口并不能解決問題,因此先把各種逃跑路線堵上。
  • 最後再集中想辦法,想辦法的時候,從大到小,從粗到細,先搞大問題。

綜上,這個事可以分六步做。

第一步,要先對業務明裡、暗裡提出的說法做分類

對每一類問題,構建分析假設,把業務理由轉化為數據邏輯,拿數據說話(如下圖)。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7

第二步,優先排除借口

讓大家把精力集中在——往往借口産生于:宏觀因素、外部因素、隊友因素。所以在這裡,關鍵是證僞。隻要能推翻他們的逃跑借口就行。

證僞最好用的辦法就是舉例法,同樣是下雨,為什麼别人就抗的住。同樣是流量難搞,為啥别的業務線能持續增長?(如下圖)。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8

舉例法還有個好處,就是在反駁借口的同時,也指出了解決問題的出路。業務最讨厭光講問題不講方法的人,因為噴人人人都會,解決問題可就難了。給出具體的學習對象,可以極大的激發業務思考對策,從而達到雙赢的效果。

第三步,解決白犀牛,剔除明顯的重大影響

比如監管政策、公司戰略、重大外部環境等等因素,确實會對企業經營起到重大作用,并且這些因素是普通小員工隻能接受,不能改變的。但是!這種重大因素表現在數據上,有嚴格的要求(如下圖)。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9

因此如果有人想推脫給這些因素,要看:

  1. 事實上有沒有發生這個事
  2. 數據上符合不合符走勢

以此敲警鐘:不要事事都怪大環境不好。你丫走到哪裡都是大環境不好,你是影響大環境的人呐!先排除這種大因素的影響(或幹擾)再聚焦看我們能做什麼事情。

第四步,解決黑天鵝,剔除明顯突發事件

如果發生的真是突發事件,很容易找到問題源頭:

  • 正向的:促銷活動,某群體用戶騷動,新産品上線……
  • 負向的:惡劣天氣,突發事件,系統宕機……

因此先排除單次突發問題,找清楚一點原因以後,再追溯之前的情況,就容易說清楚。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10

第五步:按分工鎖定問題點再談細節

解決了大問題以後,想讨論更細節的問題就得鎖定部門,先定人再談計劃。之前已有分享,這裡就不贅述了。

公司數據分析一般分析哪幾個(多維度數據分析)11

第六步:鎖定細節問題

請注意,即使聚焦到一個部門的一個行動,還是很難扯清楚:到底是什麼業務上原因導緻的問題。因為本身業務上的事就是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很難扯清,比如:

  • 内容運營:傳播渠道、主題、調性、風格、圖片,發送時間,差一個都可能撲街
  • 活動運營:目标群體、活動門檻、獎勵内容、參與規則,差一個都可能撲街
  • 用戶運營:新人進猛做留存就差,留存猛做新人進費用就少,兩頭都做兩頭投入都不夠
  • 商品運營:選款時候看100個維度,可一天不上線一天不知道真實表現,你上了,他撲了
  • ……

可能做數據的同學本能反應是:能做ABtest呀。

實際上大部分業務是沒有時間、空間做ABtest 的,而且有些東西(比如選品、文案)影響維度太多,得做無數組ABtest才能測清楚。

而且對已經發生的事,也沒法再做ABtest了。所以想區分相互交織的因素,還得有更多輔助方法配合。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