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心得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心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8:19:38

編輯|白帆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心得(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引領創新發展之路)1

陳廣漢接受思客獨家專訪。新華網 陳振 攝

城市群聚集創新要素

思客您是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的專家,如何理解城市群引領創新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

陳廣漢:改革開放40年,我們逐步形成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城市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沿海三大城市群,包括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能夠聚集高端創新要素,比如創新人才;它有很好的基礎設施;有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支撐;此外,在信息交流方面更方便,與國際連接比較容易。這些因素決定了創新的核心在城市群地區。

從中國城市群發展道路來看,實際上它們各具特色。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這裡面有曆史的沿革,廣州就是通商口岸,包括上絲綢之路和最早的航運,廣州是重要一站;還有時代機遇,革開放以來深圳珠海成為經濟特區,憑借和港澳的區位優勢,吸引港澳的資金發展制造業,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讓珠三角成為世界重要制造業基地。

在這個過程當中,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實現了很好的優勢互補,形成了“前店後廠”模式。香港和澳門提供服務業,從國際市場拿到訂單和資金;工廠放置在珠三角,早期主要在深圳、東莞周邊地區進行生産加工。這個模式非常有效,它加速了産業分工:一方面推動香港和澳門的經濟轉型,從以工業為主轉向提供現代服務業。另一方面,珠三角特别是廣東,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實際上,“前店後廠”模式帶動珠三角經濟發展,也帶動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

經過這樣的發展,本世紀初,特别是2003、2004年,珠三角開始出現“民工荒”,勞動力成本上升,民工出現短缺。那個時候提出經濟轉型,要靠創新驅動經濟發展。起初政府和學術界在呼喊,企業壓力還沒有這麼大。但随着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不斷上升,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不斷增加,企業意識到必須要轉型,所以最近幾年,珠三角開始出現智能生産和高端産業轉移。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目标之一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非常符合我們的實際,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下一步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根據比較優勢實現區域分工

思客粵港澳過去形成的“前店後廠”模式,會不會在當下和未來發生轉變?

陳廣漢:是的。這個經營模式主要建立在早期香港、澳門與珠三角的資源禀賦和比較優勢基礎上,那個時候,中國内地有廉價勞動力、土地;香港、澳門有市場營銷能力、資金管理能力,這樣就形成了垂直的産業分工。還有一點,中國的開放是從局部走向全部開放,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某些地區開放,比如先開放沿海城市;還有一個是行業開放,比如先開放部分制造業。

這種模式随着内地市場不斷開放發生了變化。當前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國外産品都能進來,我們的市場開放,制造業和服務業都開放,所以“前店後廠”模式會發生變化。

但我認為,“前店後廠”反映的思想和理念還是有效的。“前店後廠”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根據動态的比較優勢實現區域分工,尊重市場化的原則,和國際開放性接軌。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國際科技中心時,仍然可以用這個核心觀念,我們還是要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不搞零和遊戲,要整合、協同,在協同過程中開放。我認為這是珠三角的天然優勢和看家本事。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心得(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引領創新發展之路)2

陳廣漢:“前店後廠”反映的思想和理念還是有效的。新華網 陳振 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獨特制度優勢

思客: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哪裡?

陳廣漢: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制度因素,我們實行“一國兩制”政策,香港和澳門都是單獨的關稅區。這個特點既不同于國内其他經濟區的區域合作,也和國外的經濟區都不一樣,因為我們是在一個國家内,但又是兩種制度安排。它既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

為什麼是優勢?因為“一國兩制”保持了香港和澳門的自由港地位,保證了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這樣一個與國際接軌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包括資本要素在内都是自由流動的,對于我們的發展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一制度,香港、澳門就失去特色了。我們現在要進一步開放,要在海南建設高标準、高質量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但實際上,香港就是當前最好的、最成功的自貿區,和國際完全接軌。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香港、澳門帶動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

同時我們看到面臨着的挑戰。我們有時候會感覺:為什麼去香港比去國内其他城市的流程更複雜?當前人員、資本、要素的流動都沒有那麼方便,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整合,就是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整個區域内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當然,完全的自由流動在這個區域内是實行不了的,我們還要保持“一國兩制”,發揮制度的優勢。我們要研究怎樣在堅持“一國兩制”的前提下,降低區域要素流動的成本,這叫“發揮一國之長,善用兩制之力”。如果把這個文章做好,這個地區未來的發展就可以和其他的經濟體不一樣。如果從創新驅動來講,最重要的是創新要素、創新資源自由流動。

我最近看到一個消息,康奈爾大學組織發布2018全球創新指數,中國現在排在第17名,首次跻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這裡面提出一個概念,以前我們隻講産業集群,現在提出科技集群。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日本的東京-橫濱地區與中國的深圳-香港地區分列前兩位。這個排名裡有兩個指标,一個是國際專利的申請,一個是科學出版物的數量。為排名貢獻主要力量的是香港的大學和深圳的高科技企業,可以看到這種組合,未來我們應該保持并充分發揮這種優勢。

未來每一個地區都會形成引領發展的城市群

思客:我們面臨的另一個情況是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有一些區域很有活力,能夠吸引大量的人才過來;但還有一些地區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比較欠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陳廣漢:前面我們提到了中國三大沿海城市群。其實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裡面,表現搶眼的也就是在核心地帶,比如深圳、廣州、珠海、中山、還有周邊的東莞這些地區,其他城市人均GDP也隻達到了全國的平均水平。

經過最近十多年發展,我也看到迹象,中西部地區出現了一些很有活力的城市群,這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希望所在。我們應該集中精力發展幾個好的城市群,比如長沙、鄭州、西安都是有實力的地方,有人才,有研究機構,并且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如果多培養幾個這樣的支點,就可以翹動整個中國經濟闆塊。中西部地區,那麼大的國土面積,那麼多的人口,大家辛辛苦苦幹,要多總結發展經驗。當中西部的城市群發展起來了,中國經濟從大的區域來講,才會更加平衡。

在這方面,國家可以進行一些财政上的支持,給這些城市更為寬松的政策。中國城市群發展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全國一盤棋,沿海城市群可以帶動中部城市發展,建立一些合作關系,在中央統一領導下,推動區域平衡發展。

未來,按照目前國家規劃,每一個地區都會形成城市群,由幾個核心城市帶動,和其他區域形成無縫對接的發展。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差别會逐步消失,就像很多發達國家一樣,看不出城市和農村明顯的邊界。教育資源、公共資源能夠比較均勻地分布,每一個地區的老百姓,都可以享受到國家發展的成果。這也是我對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願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