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你是不是也經常會不知不覺地掰手指?還必須掰出響聲那種~
但你有沒有想過:掰手指為什麼會有聲音呢?經常掰手指,會不會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會引起關節炎、手指粗大?
一、掰手指時,咔咔響是怎麼回事?
掰手指時清脆的咔咔聲,會讓很多人覺得酸爽。其實這跟關節精密的結構有關。
為了保證人體的活動需要,人體正常的關節之間存在着間隙——關節腔,裡面充滿了液體,這些液體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可以保護關節順利地完成動作。
當牽拉或者曲折關節時,關節腔的間隙變大,就會導緻關節液中的氣泡破裂,這就是我們聽到的咔咔聲。就像我們給氣球打氣,随着充入的氣體增多,氣球的邊緣也被不斷拉伸,當拉伸力量大于氣球承受的能力時,就會炸裂。
二、經常掰手指,會得關節炎?
搞笑諾貝爾獎獲得者唐納德,用自身經曆證實了掰手指和關節炎沒關系——他50年如一天地每天掰左手,從不掰右手。而50年後,無論是肉眼看到還是X光成像,他雙手的狀态都很健康。
2011年,有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長達五年的有關掰手指和關節炎相關性的回顧性研究,該研究共納入了135個實驗組和80個對照組,結果也顯示掰手指和關節炎沒關系。
1、為什麼說扳手指不會引發關節炎?
關節炎的發生主要有兩種類别:一種是與自身的免疫系統有關(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種是因為關節的軟骨磨損(軟骨的磨損與衰老、關節損傷、超重、遺傳等有關,這叫做骨關節炎)。
既然掰手指發出的響聲是因為關節液中的氣泡震動造成的,沒有對關節組織造成損傷,也就不會造成關節炎。
2、長期頻繁掰手指,也會帶來危險
總的來說,偶爾掰掰手指并不會導緻關節損傷,也不會引發關節炎。但是頻繁掰手指可能會對手指造成損害:
①關節畸形
尤其是處于發育期的青少年,若是經常去掰手指,會影響關節的正常發育,長此以往,可能會導緻關節畸形。
②韌帶、肌腱、關節囊損傷
經常掰手指,可能會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導緻關節周圍的韌帶産生急性損傷或是肌腱錯位等。
另外,也可能會出現關節囊損傷,導緻關節囊的一系列疼痛、腫脹或畸形愈合,手指形狀可能會有相應的變化,比如:手指旋轉、内部旋轉、外部旋轉等。
③關節變粗大
經常掰手指,會對韌帶和關節囊形成牽拉刺激,最終可導緻骨質增生以及關節囊和關節滑膜的肥厚,這些都會使關節變粗大。
④關節脫臼
長期反複掰手指,指關節的過度摩擦,容易使關節韌帶松弛,指關節脫臼的發生風險變高。
三、彈響伴随這些症狀,盡早去醫院
不僅是掰手指,像推拿、轉動身體等正常活動所發的“咔咔”響被稱為生理性關節彈響,一般來講不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但若是病理性的,需及早就診:
1、如何區分生理性彈響和病理性彈響?
正常的生理彈響識别:
①隻在突然牽拉或屈折時出現;
②同一部位,很少連續出現2個及以上的彈響;
③聲音一般比較清脆,不含有混和聲響;
④牽拉或屈折時常會有輕微疼痛、不适感,随後即可消失。
如果同時滿足上面的4個條件,即為正常的生理性彈響,否則就是病理性的。
2、手指的病理性彈響
①手指的骨性關節炎
手指軟骨退變、破損,骨質增生,導緻手指間關節的摩擦阻力增大,從而導緻彈響。
手指骨關節炎特征性表現是在手指關節伸面兩側出現骨性增生形成硬結節,可伴有紅腫及疼痛,手着涼、活動增多的時候疼痛加重,休息時症狀減輕。
此外,患者晨起會覺得手指僵硬,握拳不太順利,持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0分鐘。
②扳機指
“扳機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本質是由于屈指肌腱與掌指關節處的屈指肌腱纖維鞘管反複摩擦,産生的慢性無菌性炎症反應。
起初可能是早晨或勞累後感到手掌指關節處疼痛感,覺得握東西有困難,手指彎曲時不易伸直,産生彈響聲;
嚴重時手指可能會固定于彎曲位置,必須靠另一隻手來幫忙患側手指伸展,若拖延病情到最後,可能導緻關節攣縮。
若出現上訴情況,要及時就診查明病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