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是常見的心包疾病,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某種疾病臨床表現的一部分或其并發症的形式出現。由于循證醫學證據的缺乏,目前急性心包炎的診治仍是以經驗治療為主。
一、病因
急性心包炎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急性非特異性病因:最為常見,指急性心包炎的病因不明;
②感染:如細菌、寄生蟲、原蟲、病毒或真菌等。細菌感染以鍊球菌、葡萄球菌和革蘭氏陰性杆菌為多見,小兒以流感嗜血杆菌較常見;
③腫瘤:常為轉移性腫瘤所緻,肺癌、乳腺癌較常見,心包原發的間皮瘤較為少見;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艾滋病、心肌梗死後綜合征;
⑤代謝性疾病:如痛風、尿毒症等;
⑥物理因素:如放射線、手術、外傷等;
⑦臨近器官病變累及:如急性心梗、胸膜炎、主動脈夾層、肺梗死等;
⑧某些藥物也可引起心包炎:如普魯卡因酰胺、異煙肼、二甲麥角新堿等。
二、症狀及體征
急性心包炎最常見的症狀有胸痛、發熱、身體不适及肌痛。典型者為胸骨後疼痛,可放射至斜方肌邊緣,當坐起或前傾位時疼痛減輕,咳嗽、呼吸、活動或仰卧位時加重。呼吸困難者多見,特别是在大量心包積液或心包壓塞時更為明顯。也可發生低血壓和心源性休克。
體征包括呼吸急促、心動過速、低血壓,可觀察到Beck三聯症:頸靜脈怒張、體循環低血壓及心音低頓。心包摩擦音是纖維蛋白性心包炎特征性的體征,通常僅出現數小時或持續數天、數星期不等。在胸骨左緣第三、四肋間最為明顯,坐位前傾、深吸氣或加壓聽診器胸件可更易聽到。
三、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病因不同,實驗室檢查項目和結果也不同。風濕性疾病引起的心包炎常有免疫學指标的異常,感染性心包炎常有白細胞計數增加等反應。炎症标志物如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升高有助于診斷,但非診斷必須。約15%的急性心包炎患者會出現肌鈣蛋白升高等心肌損傷表現。
胸部X線檢查
對滲出性心包炎特别是大量心包積液時有一定價值。心影顯著增大但肺部無明顯充血是心包積液較為典型的X線影像表現,有助于與心衰相鑒别。大量心包積液(超過1000 ml)時,心影向兩側增大,呈燒瓶狀,并随體位變化而變化。
心電圖
除aVR導聯外,其他常規導聯出現ST段弓背向下型擡高,PR段壓低,數日後ST和PR段回至等位線上,随後出現T波低平或倒置,約60%的患者可見到上述典型心電圖改變。
心房電流受損常常是最早記錄到的心電圖異常,表現為aVR導聯PR段擡高,其他導聯尤其是下壁和 V5、V6導聯PR段壓低。心包積液時可有QRS低電壓和電交替。
常有窦性心動過速,但在不伴有其他心髒疾病時,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持續性心律失常。
超聲心動圖
雖然不具有特異性,但超聲心動圖依然是診斷心包積液準确、簡單而安全的方法。若超聲心動圖中出現心包液性暗區可明确診斷。
心髒CT與MR
超聲心動圖雖簡便易行,但存在較多不足,如不能準确評估心包厚度,無法評價心包全貌和心包周圍其他胸部結構,不能判斷積液的性質,此外,超聲心動圖主觀性較大,結果的準确性與操作者的水平密切相關。心髒CT與MR可以準确客觀的測量心包厚度,及時發現局竈性心包積液,綜合評估心包及周圍胸、肺組織異常,是超聲檢查的重要補充。
四、診斷
臨床急性心包炎的診斷可根據以下4項簡易指标作出判斷:①典型胸痛;②心包摩擦音;③廣泛導聯ST段擡高;④心包積液。
4項指标出現2項即可作出診斷,或②、④兩項單獨出現亦可作出診斷。
五、治療
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相比,由于相對缺少臨床循證醫學證據,急性心包炎目前仍以經驗性治療為主。治療原則是盡可能針對原發病治療,必要時予以對症治療。
1.患者評估
除具備高危特征或明确病因外,大多數患者可在門診完成診治,因急性心包炎中最多見的是特發性心包炎,通過抗炎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所謂高危特征包括有明确的病因,或有嚴重并發症,如體溫超過38℃、大量心包積液、心髒壓塞,或對非甾體類抗炎藥效果不佳。
2.一般治療
急性期注意休息,加強支持療法,對症治療,如呼吸困難者予吸氧,胸痛明顯者予非甾體抗炎藥鎮痛,必要時可使用可待因或杜冷丁。
3.病因治療
結核性心包炎:給予抗結核治療,遵循早期、規律、全程、适量、聯合的原則,根據具體病情可選用6個月短期療程或12個月長療程。在有效抗結核的基礎上,也可加用強的松,每日20 mg,清晨頓服,以促進滲液的吸收、減少粘連,并逐漸減量,激素療程一般為2~3個月。
化膿性心包炎:除選用敏感抗菌藥物外,尤為重要的是反複抽膿,最好每天一次,直至抽不出,或行細管心包引流,必要時還可向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藥物。若療效不佳,應盡早施行心包腔切開引流術,及時控制感染,防止發展為縮窄性心包炎。
尿毒症性心包炎:加強透析,透析相關性心包炎和透析不充分、使用肝素有關,可通過改變透析模式和加強透析等方法防治。
放射性心包炎:首先應停止接觸放射線,給予營養支持療法,同時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停藥前應逐漸減量,以防複發。
風濕性心包炎:主要加強抗風濕治療。
非特異性心包炎:一般予對症治療,症狀較重者可考慮給予皮質激素治療。
複發性心包炎:是急性心包炎較難處理的并發症,患者反複發病常伴有明顯的胸痛。一般可先予大劑量非甾體抗炎藥物治療,數月後可緩慢減量直至停藥。若效果欠佳,可予皮質激素治療,常用潑尼松40~60 mg/d,治療1~3周後逐漸減量,但當激素減量時,症狀往往再發。症狀嚴重者可靜脈用潑尼龍。頑固性複發性心包炎伴嚴重胸痛者可考慮外科心包切除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董籲鋼. 心包炎的臨床診治. 中國實用内科雜志, 2012, 32(7):514-518.
2. 劉元生. 急性心包炎心電圖診斷要點. 心電圖雜志(電子版), 2013, 2(2):116-117.
3. 李莉. 急性心包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 10(20):81-82.
心在線 專業平台專家打造
編輯 田新芳┆美編 柴明霞┆制版 康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