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瘋賣傻能到這種程度,那是真本事。
這是張紀中曾評價周星馳的原話。
是啊。
他的裝瘋賣傻,難以模仿,更無人超越。
當今年輕人,仍吃他這一套。
這不,周星馳的表情包火遍網絡。
不得不說,周星馳不在江湖,江湖卻有星爺的傳說。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些表情包的出處,以及背後的故事。
其實,該表情包出自1992版《家有喜事》,不過,比起周星馳表情包被玩梗,《家有喜事》這部電影的幕後更“神奇”。
01 創作背景30年前,高志森帶着谷德昭約見周星馳,飯局上,谷德昭将初步拟定好的劇本,拿給周星馳過目。
此時的周星馳還未成為星爺,也未成為“喜劇之王”,但他靠着無厘頭表演方式獲觀衆喜愛,又憑借多部高票房影片嶄露頭角,成為待爆的喜劇人。
禮貌性地看着谷德昭在劇本中給自己寫的戲份後,周星馳快速掃了兩眼便面無表情地把劇本扔到了一邊,同時不敢相信地質疑道:
這幾場戲你是試寫的吧?不可能是真的吧?
本信心滿滿的谷德昭心情瞬間沉入谷底,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陷入自我懷疑中,更不敢碰這部電影的劇本。
這是谷德昭與周星馳的第一次相遇,誰料産生了心理陰影。
好在有高志森的開導,谷德昭才慢慢建起信心,這才有了創造神話的《家有喜事》。
02 曲折的選角之路劇本有了,演員如何選?
導演高志森迎來了難題。
選角之路,可謂是相當曲折。
起初,高志森想邀請周潤發,奈何周潤發同時接了賀歲片,與《家有喜事》撞題材成為競争對手,若再邀請他來主演,兩部作品必然會被觀衆拿來作比較。
于是,高志森又把目光鎖定在老友林子祥身上。
可萬萬沒想到,就在關鍵時刻,林子祥在國外的房子着火了,隻能推掉這份工作。
主演人選挨個無法投入工作,想來想去,高志森想起一個人——張國榮。
當時的張國榮可謂是家喻戶曉,請他不僅僅是片酬問題,而是能否請得動的問題,因為那時的張國榮并不在國内,而是退休到加拿大過清淨日子。
迫于無奈,明知困難重重的高志森還是飛去了加拿大,誠摯邀請張國榮出演這部電影。
可是,飛機剛一落地,高志森蒙了:環境這麼漂亮,張國榮怎麼會回去拍電影?
心中打起退堂鼓的高志森已做好了長住下去的打算,以便說服張國榮。
但萬萬沒想到,當他把來意說給張國榮聽後,張國榮竟愉快地當即答應了,高志森徹底傻在原地。
事後,高志森打電話給黃百鳴報喜,黃百鳴也“傻”了。
這麼大的碗,這麼輕松就答應了,誰也不敢相信。
那張國榮為什麼這麼爽快呢?背後原因很搞笑。
因為張國榮走紅後在加拿大定居,但不知從何時起住宅被外人知道,幾乎每天都會有旅遊團到他樓下參觀,導遊更是讓遊客與張國榮打招呼。
本來想圖個清靜,結果事與願違。
被多次打擾後,張國榮徹底煩了,恰巧高志森找他談合作。
或許這就是天意,冥冥中早已注定。
高志森找來了黃百鳴,找來了張國榮,但《家有喜事》是三兄弟的故事,還得找一位演員。
想來想去,高志森想到了周星馳,但周星馳此前有拒絕之意該如何說服他呢?
還沒等高志森開口,周星馳卻先獅子大開口了:給我800萬片酬就去。
本想讓高志森知難而退,誰料高志森一口答應,周星馳也不好再拒絕。
但在出演之前,周星馳有兩個條件。
第一,死也不演娘娘腔。
第二,隻和張曼玉搭檔演情侶。
可高志森打算讓張國榮與張曼玉合作,周星馳的條件并滿足不了,該如何是好?
就在高志森犯難時,張國榮再次如救星般出現。
看完劇本後,張國榮也有兩個條件。
第一,必須演娘娘腔。
第二,必須與毛舜筠搭檔演情侶。
就這樣,在兩個人的堅持下,各自選擇了心儀的角色與搭檔,也讓高志森心中的石頭徹底放下。
也就是這樣,在如此曲折又充滿巧合的選角過程中,《家有喜事》開拍了。
03 歡快的拍攝過程《家有喜事》是歡快的賀歲片,導演高志森在現場也放寬了限制,任由演員們發揮。
唯獨累的就是編劇谷德昭,因為《家有喜事》中黃百鳴與吳君如,張國榮與毛舜筠,周星馳與張曼玉三組主演是分開拍攝的,各自隻負責自己演的那部分,也不知道對方演了哪些。
此時就需要掌握每組拍攝工作的谷德昭,每天把另外兩組完成的拍攝任務講給開工的那組演員聽。
谷德昭就像是一個信息中轉站,最苦最累但也最幸福,因為有這麼多優秀的演員演他的劇本,還會主動幫他修改劇本。
導演高志森允許在拍攝過程中,添加演員個人想法,隻要這個戲份足夠搞笑。
也正是因為他的靈活,才造就了諸多名場面。
比如,周星馳偷吃被抓包那場戲。
原劇本上,周星馳與李麗珍摔倒在張曼玉身旁,然後被成功抓包後事情就結束了,但在拍攝過程中,周星馳認為該加入更多無厘頭鏡頭。
于是就有了周星馳一把把正在墜樓的李麗珍推回房間,然後又通過樓梯滾到張曼玉面前的“反人類”經典鏡頭。
還有,在原劇本中本沒有張國榮打麻将那場戲,但由于張國榮喜歡打麻将就加了這一場戲,效果也相當好。
包括三兄弟吃早餐,張國榮說“生孩子太痛了嘛”的那場戲,也是讨論之後的結果。
張國榮認為語言太短效果不夠想加點戲份,但周星馳認為就該短而精,讨論之後大家發現周星馳是對的,這才有了名場面。
導演給予演員們創作氛圍,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同時又不影響劇情,才讓《家有喜事》“笑果”十足。
04 打破當年票房紀錄《家有喜事》進展順利,僅13天就拍攝完成了,放在如今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但就是這樣一部投資少的作品,一經上映就打破了最高票房紀錄,最終以接近五千萬的票房成為神話。
更為神奇的是,30年過去了,這部影片仍舊被觀衆所歡迎,在某打分平台高達8.5分。
同時,還有陸陸續續的觀衆進行留言點贊。
此外,該部影片還有加長版,加長修複版,加長修複高碼版等N個版本。
拍了13天,火了30年,其中的表情包還被各路網友轉載與熱愛,在網絡上又爆火一遍,可見《家有喜事》有多傳奇。
它的成功,徹底打開賀歲片的市場大門,在港片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殊不知,這部火了30年的作品,在當年差點“夭折”。
在盜版猖狂的年代,三個蒙面賊突然闖入剪片室,并拿着槍指着剪片師的頭,點名要《家有喜事》的底片。
因為蒙面賊知道,有周星馳與張國榮主演,肯定能大賺一筆。
被指着的剪片師瑟瑟發抖,因為《家有喜事》的底片就放在他的腳底下,好在蒙面賊也蠢,看到桌子上包裝精緻又寫着《家有喜事》的盒子後立刻搶走。
但其實,那隻是無關緊要的花絮底片罷了。
從邀請演員,到部分底片被搶,再到打破票房紀錄,《家有喜事》充滿了傳奇色彩。
然而,更“傳奇”的是它的結局。
05 兩個不同的結局《家有喜事》其實有兩個結局,一個是順順利利合家歡,一個是打打殺殺合家歡。
前者是國内版,後者是韓國版。
因為當時這部影片賣給了韓國,而張國榮當時又憑借《英雄本色》火到韓國,所以韓國買方隻要求一點:必須看到張國榮的槍戰戲。
可是,這部作品是賀歲片?怎麼能打打殺殺呢?
于是導演想到一個法子——拍兩個結局。
就這樣,《家有喜事》既滿足了國内的賀歲片需求,又滿足了買方的需求。
不得不說,《家有喜事》多少有點傳奇色彩在身上。
30年過去了,它見證了巨星的成長,也記錄了港片鼎盛時期的輝煌。
笑點密集,出乎意料,人物風格鮮明,即便過去30年也不過時,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寫在最後多少人能背下《家有喜事》的台詞,又有多少人每年必重溫一遍?
看着一衆大咖們不顧偶像包袱,為觀衆帶來歡樂,心中五味雜陳。
周星馳能放下一切“裝瘋賣傻”;
張曼玉能不顧身份穿上蛋糕桶外衣;
張國榮能不顧他人眼光堅持演娘娘腔;
吳君如能毫無顧慮地扮醜。
若放在如今,能有多少大咖願意徹底放下包袱扮醜?
《家有喜事》封神的不僅僅是當時的票房,一衆喜劇巨星的加盟,還有巨星們為了角色甘願放下包袱的付出。
紅,不是阻礙。
名,不是束縛。
為了角色做奉獻,一點也不丢人!
正是他們毫無偶像包袱的表演,才成就了這部經典喜劇,這份精神才是當代藝人值得學習的榜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