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閱讀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閱讀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4 15:10:17
初中常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及重要考點彙總

一、初中語文:中考必考的10篇文言文重要考點彙總

中華古詩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結晶,因此,初中新課标給了中華古詩文以十分重要的位置。中、高考應試中也都有"得古詩文閱讀者得天下"之說。現在幫你梳理一下初中語文30篇文言文的重要考點。

1、為學

【常識】

清,彭端淑,選集《白鶴堂集》,原題《為學一首示子侄》。

【主旨】

人貴在立志,事在人為。要樹立遠大志向還要勇于實踐,這樣方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核心内容】

本文是彭端淑寫給他的子侄輩的,目的是教育他們的子侄們立定志向、刻苦學習,努力上進。本文通過講述蜀鄙二僧的故事,形象闡明了難以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

第一部分(1)以兩個設問句式,通過對比闡發了無論做事還是求學,難易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道理。

第二部分(2—6)記叙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的結局,證明了主觀因素對于事業成敗的作用,突出了“立志而為”的重要。“吾一瓶一缽足矣”表現了窮和尚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敢于大膽實踐的精神。

初中常考課外文言文

二、初中必看!課外文言文閱讀考點以及答題技巧

為了便于回味語文能夠給大家提供最急需、更符合各位同學的學習技巧、方法、素材等,歡迎同學們“點單”。留言時請在要求前加上“點單”二字,以便及時看到哦。

考試說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歸納文章内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态度。

6、對文章的内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解析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後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中考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别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并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别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内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确。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别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緻。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注釋,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内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内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複習掌控的範圍内,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複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後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常見考法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鍊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内和課外相結合的方法。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内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谏》《嶽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标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字詞屬于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注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内容。

下面就複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準确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注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知識,利用拓展聯想和關聯組詞,确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2.正确、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确,得體流暢。

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内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叙的範仲淹讀書時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态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從細微處着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一般在于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内散文為主,鍊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谏》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遊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遊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谏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比較閱讀隻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幹,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後面一篇隻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考點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緻的。

5.拓展遷移。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以緻用,命題常考查對散文主題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系實際談談對某些觀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秀的思想品質,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地取舍,合理地揚棄。

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構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過的課文,聯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閱讀(初中常考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及重要考點彙總)1

初中常考課外文言文

三、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20篇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後诏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诏,而深奇愛之。

【注釋】①建和:漢桓帝年号。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②京師不見:京城裡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太後”及其他。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帝的妻子稱“皇後”。“太後”(或皇太後)指皇帝的母親(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後”),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後”,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醫生叫“太醫”,皇帝的老師叫“太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诏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②即以其言應诏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不正确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後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将軍署,時為放風筝之戲,适落于将軍署之内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将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将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軍以其方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将軍提防提防。”

【注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②莊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條與氣質。④曾屬對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⑥火卒:軍中夥夫。

【文化常識】

象棋。圍棋與象棋是中國的兩大棋類活動。多數專家認為,先有圍棋後有象棋。“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中,自秦漢至唐初,象棋中隻有将、車、馬、卒四個兵種。唐時加了“炮”,到北宋時加了“偏”、“禅”,相當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國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車、馬、炮。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署②适③弈④對⑤誇

2、翻譯:①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莊以實對;④何難之有!

3.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餘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邺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詩經》和《論語》。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④論:議論。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銅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識】

文學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因富于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後,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後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②悉③将 ④諸⑤援

2、翻譯:善屬文;②奈何請人;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麼?

4、默寫《七步詩》。

4.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衆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②祖:古人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⑥囋:叮咬。

【文化常識】

食客。春秋戰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于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②亦③并④類

2、翻譯: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5.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罄複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馔,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锉,锉罄數處,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雲:“此罄與鐘律合,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士:有法術的人。③齋鐘:寺廟裡開飯的鐘。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裡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鬥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裡能不感到慚愧嗎?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6.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适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寇準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内容。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蔔”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蔔”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壺”對“白蘿蔔”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于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鑒賞楹聯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适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裡?

7.解缙敏對

解缙嘗從遊内苑。上登橋,問缙:“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缙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歎其敏。

【注釋】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禦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

說“卿”。“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缙的稱謂,相當于“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紅樓夢》第五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鳳,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②說③方④遽⑤應 ⑥既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裡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注釋】①承宮:東漢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内。③門下生:指學舍裡的學生。④樵薪:砍柴。⑤執苦:幹苦活。

【文言知識】

說“經”。“經”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經典著作。上文“鄉裡徐子盛明《春秋》經”中的“經”,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編寫的一部魯國的編年史。孔子教育學生,以《詩》、《書》、《禮》、《易》、《春秋》為基本教材,世稱“五經”。之後,儒家學派的人又以《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俗稱“四書”)作為經典必讀書。所以後代有了“四書”、“五經”之說。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孤②明③廬④笞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9.桓榮勤學不倦

桓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厄,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複施用乎?”榮笑而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吧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

【注釋】①桓榮:東漢人。②倉卒:匆忙,此指社會動亂。③太常:職官名稱,負責祭祀禮樂及選拔人才。

【文言知識】

說“豈”。“豈”有兩個常用義項:一、指“哪裡”,表疑問。上文“豈意學之為利若是哉”,意為哪裡知道學習的好處能像這樣啊!“豈敢”即哪敢。二、指“難道”,表反诘。如“豈吾不若人”,意為難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初②厄③嗤④應⑤及

2、翻譯:①而榮講誦不息

②但自苦氣力,何時複施用乎?

10.宋太宗學書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餘,留心書法,數遣内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複用意矣。”其後,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注釋】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趙光義執政時期。②聽政:處理政務。③内侍:此指太監。④規:勉勵。⑤益:得益。

【文化常識】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筆,引申為詩文。“翰林”照字面講,是詩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後成了專有名詞。古代在科舉考試中,凡優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進士擔任某種官職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實際上是個人才儲備所。上文說到王著曾為“侍書翰林”,意為他在翰林院做“侍書”——即為皇帝起草各種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職,也有長期在翰林院裡的,他們的工作是草拟诏書,編撰史籍,校對文史,為皇帝講文論道,等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善②刻意③臨 ④或⑤遽⑥絕

2、翻譯:①數遣内侍持書示著

②又以問著

③書固佳矣

3、上文“學右軍書”中的“右軍”是指

11.崔景偁拜師

餘始識景偁于京師,與為友,景偁以兄事餘。既數歲,已而北面承贽,請為弟子。餘愧謝,不獲。且曰:“偁之從先生,非發策決科之謂也。先生不為世俗之文,又不為世俗之人,某則願庶幾焉。

【注釋】①餘:指本文作者張惠言。他是清代文學家。②北面承贽:拜師。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師下拜。③發策決科:科舉考試中獲得功名。④庶幾:有希望。

【文言知識】

名詞作壯語用。在漢語中名詞是不能直接用來修飾動詞的,但上文“以史事餘”中的“兄”,它屬名詞,直接修飾動詞“事”,這“兄”就是名詞作狀語用(或稱之名詞活用為副詞)。這句話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對待兄長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為像狗一樣坐着,“犬”也是名詞作狀語用。又,“車載之而行”,意為用車載着他前往,“車”同樣是名詞作狀語。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既②弟子③從

2、翻譯:①餘愧謝,不獲

②某則願庶幾焉

3、上文有四個“為”,請依次作解釋:①② ③④

12.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向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讨,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内。古人雲‘不學業,牆面,莅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注釋】①大須學問:很應該學習與求問。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間的相處原則。③牆面:面對牆壁(一無所知)。④莅事惟煩:處理事情隻會麻煩。

【文化常識】

“朕”及其他。皇帝自稱,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稱。諸侯王自稱,除了“予”、“吾”等外,也有專用代詞——“孤”、“寡人”。皇帝對臣子稱“卿”。臣子稱皇帝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會是等級森嚴的社會,在稱謂上有明确的規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譯:①躬親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3、唐太宗認為不讀書的後果是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13.讀書五失

清袁文清嘗雲:“予少時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所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而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将疾趨而從之,辄出其後,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釋】①纂錄:摘錄。

【文言知識】

句末語氣詞常表達各種感情,有時表疑問,有時表感歎,有時表警告,有時表呼籲。常見的句末語氣詞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況下用一個語氣詞,有時卻兩個甚至三個連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個語氣詞連用,其實隻表達一個“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隻是“了”的意思。又“室中無人也矣”,“也矣”同樣隻表示“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擇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長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錄故實”中的“故實”,應理解為

②“一未終而更端”中的“更端”,應解釋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顔回好學

顔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①蚤:同“早”。②魯哀公:魯國國君。

【啟發與借鑒】

不遷怒,不貳過。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顔回,不僅因為他好學不倦,始終努力實踐孔子的理想,還因為他有“有遷怒,不貳過”的修養。“不遷怒”意為不把自己的怒氣發到别人頭上;“不貳過”是指不重複犯錯誤。人難免要犯錯誤,但決不能重複犯錯誤。比如說謊騙了父母或老師,但經指出後就要堅決改正,決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貳過”,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電腦遊戲玩過了頭,結果耽誤了功課,學習成績下降。這種情況發生後一定要吸取教訓,以後絕不再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玩遊戲上。要做到“不貳過”,首先要總結教訓,其次要有改正錯誤的決心。沒有這兩點,錯誤會一犯再犯。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恸②對③亡

2、翻譯:①門人益親②弟子孰為好學?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裡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财付孝基孝基與治後事如禮。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見之,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複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庫。其子頗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複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産歸之。

【注釋】①許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禮:按規定禮節。③就:本義為“接近”,此指“得到”。④馴謹:順從而謹慎。

【文言知識】

說“故”。“故”是個多義詞。一、指“舊”,與“新”相對。上文“不複有故态”,意為不再有舊的壞習慣。所謂“故居”,即原先住過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論戰》:“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它還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頗⑦徐

2、翻譯: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産歸之

3、成語“就地取材”中“就”,解釋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16.陳實與“梁上君子”

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于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梁上盜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于地,叩頭歸罪。實徐谕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一縣無複盜者。

【注釋】①歸:承認

【文言知識】

盜與賊。現代漢語中,盜指強盜,賊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與此相反:盜多指小偷,賊多指強盜。上文“盜夜入其室”、“盜大驚”中的兩個“盜”,均指小偷;“無複盜者”中的“盜”指偷竊。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栖②陰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 ⑨一

2、翻譯:①時歲饑民餒②正色訓之

3、理解:“梁上君子”現已成成語。它是指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邯鄲之民,以正月元旦獻鸠于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衆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然。”

【注釋】①邯鄲:晉國的都城,今河北邯鄲市。②正月元旦:即農曆正月初一。③簡子:即趙簡子,晉國權臣。

【文言知識】

詞類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為動詞,解釋為“活命”,但若把整個句子理解為“您如果想活命它們”就不通了,因為“生”在這句話中要作“使動詞”用,即“使……生(活命)”,句意為“您如果想使它們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應理解為“人們想要使他死。”這是詞類的一種活用方法。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以②競③然

2、翻譯:①示有恩也②恩過不相補矣

3、理解:“死者衆矣”前省略了主語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釋為“禁止”,那麼成語“弱不禁風”中“禁”解釋為什麼呢?

18.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後當有兒。”妻從之。

【注釋】: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師:京城。③挈:帶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識】

“涕”及其他。“涕”現代漢語作“鼻涕”解釋,而在文言中指“淚”,而“鼻涕”在文言中則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為妻子的眼淚像雨一樣掉下。這就是古今詞義的不同。又,上文“懷遺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成語“走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那花當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來形容大略地觀察一下。又,上文說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與“子”。這又是古今詞義不同的一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擔⑥莫若⑦從

2、翻譯:①懷遺民走②吾輩尚壯

3、比較:上文有三個“亡”,依次分别解釋為:①②③

19.張之萬之馬

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裡,不喘不籲。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願從主也。

【注釋】①尚書:職官名稱。

【文言知識】

說“比”。“比”是個多義詞。一、指“比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馴良如故”,意為等到張尚書騎上去,那馬溫順善良得跟早先一樣。三、指“并列”、“靠近”。成語有“鱗次栉比”。又,王勃詩“天涯若比鄰”。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幾⑤詢⑥蓋

2、翻譯:①之萬怪之②方乘,遂為掀下③連易數人

20.王安石辭妾

王荊公知制诰,吳夫人為買一妾,荊公見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執事左右。”安石曰:“汝誰氏?”

曰:“妾之夫為軍大将,部米運失舟,家資盡沒猶不足,又賣妾以償。”公愀然曰:“夫人用錢幾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為夫婦如實,盡以錢賜之。

【注釋】①王荊公:即王安石,因封荊國公,故又稱王荊公。②知制诰:職官名稱,掌握為皇帝起草诏書之事。③汝誰氏:你是誰家的。④軍大将:指軍中官員。⑤部米運:指監督運米。

【文言知識】

說“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東西”,鸸問“什麼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論”、“物議”均指遭人議論;“物望”即衆望,如“物望所歸”。成語“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說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失②償③愀然④幾何

2、翻譯:①夫人令執事左右

②家資盡沒猶不足③盡以錢賜之

3、比較文中的兩個“妾”:①“吳夫人為買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為軍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這則故事說明王安石

初中文言文閱讀訓練20篇參考答案(上)

(一)敏慧

1.黃琬巧對

1.①皇帝命令;②認為與衆不同2①黃瓊思考該如何回答太後的詢問但又不知怎樣說清;②就按照黃琬說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彎月。

2.神童莊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對“對子”⑤誇張、吹牛2.①差役們因為他年幼而忽視了他;②立刻問他道;③莊有恭用事實回答;④有什麼難的呢!

3.曹植聰慧

1.①隻②都③帶領④衆⑤提、拿;2.①善于寫文章;②為什麼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衆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4.略。

4.鮑子難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爺對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說的;③僅僅因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3.責難、駁斥。

5.曹紹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會兒④發出⑤豐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備辦⑧完畢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訴他;②可以替你倆除去這怪聲音;③和尚一一再追問他這是什麼原因。

6.楊億巧對

1.①是②緊接着(對方)剛停的話音2.适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對

1.①回答②同“悅”③正當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經⑦思維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話來刁難解缙。3.生兒子。

(二)學習

8.承宮樵薪苦學

1.①年幼失去父親②精通③屋,此指書舍④用竹鞭打2.豬的主人對承宮沒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尋找。

9.桓榮勤學不倦

1.①早年②窮困③譏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榮學習不停;②隻是自讨苦吃白費力氣,什麼時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學書

1.①好②專心③臨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極2.①多次派太監拿了寫的給王著看②又拿了寫的問王著(好不好)③(書法)本已經很好了。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師

1.①已經②學生③追随2.①我慚愧地拒絕,但對方不同意②我的願望有希望實現了。3.①作為②成為③寫④做

12.為人大須學問

1.①早先②空閑③近④全國2.①親自參加戰争②不是空話③回想年輕時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錯了。3.莅事惟煩。

13.讀書五失

1.①選擇②向往③軟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優點⑦往往2.①往事②換個開頭③基礎。

14.顔回好學

1.①極悲傷②回答③同“無”2.①學生更加親近(我)②(你的)學生中誰是最愛好學習的?

(三)仁愛

15.張孝基仁愛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樣子④漸漸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兒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親所委托的财産歸還給他。3.靠近;靠近當地獲得原材料。

16.陳實與“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詞,無義④這(地步)⑤誰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個2.①當時荒年百姓饑餓(饑,荒年)②嚴肅地教育子孫。3.小俞。

17.趙簡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對的2.①表示(對飛禽)有恩德②恩德補償不了罪過。3.鸠4.擔當、勝任。

18.鄧攸棄兒保侄

1.①隻②恰逢③靠近④隻⑤挑⑥還不如⑦聽從2.①抱着棄民逃跑②我們還年輕。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張之萬馬

1.①養②派③堅持④不多時⑤問⑥大概2.①張之萬對這事感到奇怪②剛騎,就被馬掀下來③一連換了好幾個人。

20.王安石辭妾

1.①沉、翻②還(債)③感傷的樣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讓我在你身邊服侍②家中财産全部用盡還不夠③把所欠的錢全部賞賜給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稱)4.遇事先為他人着想。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初中常考課外文言文的相關内容,語文這門課不但要熟讀理解課本知識,而且還要多閱讀課外讀物,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