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幢寺的“幢”——怎麼讀?
自從禅風雅意開展後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已經被問了N多次
是海zhuàng寺?海táng寺?還是…?
而且,“幢”在粵語裡又該發什麼音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還有人為此争得面紅耳赤?那麼,這個“幢”字在這裡,究竟該怎麼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捋一捋。
“幢”在現代漢語中是個多音字,現代漢語裡的“幢”有兩個音,一是zhuàng,一是chuáng,分别對應不同的意思。
要想了解“海幢寺”的正确讀音
就要理解“海幢”二字
海幢寺有一塊清代石碑《鼎建海幢寺碑記》,裡面提到:海幢寺的“海幢”二字是取佛經中“海幢比丘在昔能修習般若波羅蜜,入百萬阿僧祇劫,了無障礙”之意。
《鼎建海幢寺碑記》殘碑拓片 廣州市海幢寺藏
在佛教中,“幢”為法器,有布質如旗幟以及石制如柱子兩種。帶有這兩種含義的“幢”讀音皆為chuáng。且有學者研究考證,“海幢比丘”的“幢”與佛教法器的“幢”意思一樣。
所以海幢寺在現代漢語中應讀↓
至于另一個讀音:當“幢”為量詞的時候,比如一幢樓房,用zhuàng↓
“幢”的粵語讀音
生活在廣州的小夥伴們,知不知道粵語的“海幢寺”又該怎麼讀呢?
根據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廣州音字典》,“幢”在粵語裡有三個讀音,分别是 cong4(粵語音床),zong6(粵語音狀)和tong4(粵語音唐)。
cong4(粵語音床)對應佛教的法器“幢”;zong6(粵語音狀)對應量詞“幢”;
《廣州音字典》 饒秉才編
2003 廣東人民出版社
當讀“海幢寺”以及“海幢公園”的時候,為tong4(粵語音唐)↓
這個粵語讀音在一些外文資料裡也可以得到佐證:
比如展覽裡的廣彩羅漢圖文盤,紋盤底部有墨筆書“Canton in Hoi Tong Temple”字樣:
廣彩羅漢圖紋盤
廣州市海幢寺藏
還有,由德國人舒樂采用現代測量技術測繪、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發行的《廣東省城内外全圖(河南附)》,其中标示海幢寺為“Hoi Tong Monastery”。
《廣東省城内外全圖(河南附)》海幢寺部分
圖片源自沈曉鳴《海幢寺讀音考》
海幢寺在英文裡的不同名稱
18世紀末,海幢寺曾兩次作為兩廣總督接見外國使團的場所,後來又成為官方指定外商遊玩之地。由此,海幢寺經常出現在外銷畫和外國人的記錄當中。在那些文獻裡,除去上文提到的“Hoi Tong”, “海幢寺”還有其他不同的英文名稱。
名稱一:
Temple of Honam (Honan)
Honam(Honan),就是廣州的“河南”,指珠江以南地區,即今天海珠區一帶。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說,廣州南岸江水四環的大洲稱為“河南”。
廣東省城内外全圖(河南附) 廣州市國家檔案館
在外國人的記載中,用Temple of Honam(Honan)或Honam(Honan)Temple來稱呼海幢寺很常見。
英國《倫敦時事畫報》1858年12月11日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儀式,上面寫着“AT THE TEMPLE OF HONAM”。
英國《倫敦時事畫報》1858年12月11日
刊登海幢寺住持就任儀式
廣州市海幢寺藏
英國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這本書裡,是“Honam Temple”。
英文版《中國與中國人影像》
【英】約翰•湯姆遜 1874
出版社:Sampson Low, Marston, Low, and Searle
名稱二:
Ocean Banner Monastery
曾任廣州沙面天主教堂主持牧師的英國人約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寫過一本《廣州七天》(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裡面第三章分别用Hai-Chwang-sze/Ocean Banner Monastery/Honam Temple 來稱呼海幢寺。
英文版《廣州七天》
【英】約翰·亨利·格雷 1875
出版社:De Souza & Co
名稱三:
Sea Screen/Sea—screen Temple
美國人亨特(William C. Hunter)所著的《舊中國雜記》中曾提到海幢寺,稱其為“The Sea Screen Temple”。
英文版《舊中國雜記》目錄
【美】亨特 1911
出版社:Kelly and Walsh, Limited
香港藝術館收藏了一幅由法國畫家奧古斯特·波塞爾(Auguste Borget)所畫的海幢寺,他們網站英文翻譯也使用:Sea-screen Temple。
圖片源自香港藝術館官方網站
福利來啦——
文末小讨論
海幢寺收藏有一幅19世紀的版畫,下方寫着“Landing Place and Entrance to the Temple of Honan, Canton”(海幢寺碼頭和入口)。
19世紀海幢寺碼頭畫 廣州市海幢寺藏
此圖最早見于英國建築師、藝術家托馬斯· 阿羅姆(Thomas Allom)和曆史學家喬治· 賴特(G.N.Wright)1842 年合作出版的《中國:那個古老帝國的風景、建築與社會習俗》(China, In a Series of Views : Displaying the Scenery,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Habits, of That Ancient Empire),被放置在介紹海幢寺的部分。
由于該書出版後影響頗大,此圖還被印制成版畫廣為流傳,并被後世許多圖書采用,長期以來後世都認為此圖描繪内容的确為“海幢寺碼頭和入口”。
但是,托馬斯· 阿羅姆并未到過中國,也沒到過海幢寺,其繪畫是根據前人作品二次創作而成。從畫面上的建築風格來看,所畫更像是道教而非佛教的廟宇,且與同時期其他描繪海幢寺海山門的外銷畫相比,差異也非常明顯。
故有專家認為,此圖所描繪的可能并不是“海幢寺碼頭和入口”。
1796年西班牙人阿格特訂制海幢寺外銷畫冊中的海山門
廣州市海幢寺藏
海幢寺及海珠砲台 約1850 香港藝術館藏品
供稿丨展覽策劃小組
編輯丨展覽策劃小組 宣傳推廣工作小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