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01:42:52

“很多人都躲出去了。沒辦法,咱也‘跑路’吧!”

1992年2月的一天,福建沙縣人鄧世奇,做出了這一生中最無奈,後來卻被證明是最正确的決定。

在一種叫做“标會”的民間融資中,鄧世奇被坑慘了。他走投無路,隻能選擇跑路。

夫妻倆乘坐綠皮火車來到廈門,支起兩個煤球爐、撐起一塊塑料布,擺地攤、賣小吃。

世間事,往往就是那麼峰回路轉。

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鄧世奇的小吃攤搖身一變,成了“金鳳凰”,擁有140多家連鎖加盟店,早在2013年就實現年産值一個多億了。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1

于是,鄧世奇,成了極具傳奇色彩的小吃領軍人。

沙縣人不以沙小而不為。他們如草籽般撒向全國各地,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發芽,讓小吃如粒粒金沙,處處閃耀金光,彙聚成火遍全球的小吃“霸業”,也成就了自己的财富與夢想。

沙縣人走南闖北,逐夢前行,自然離不開鐵路這個“鐵哥們兒”的助力。

01 鷹廈鐵路激活小吃“活化石”

沙縣,東鄰南平、西接三明,宛如璀璨明珠,鑲嵌在福建省中部。閩江有條沙溪支流,從武夷山脈款款而來,在永安拐彎,流經沙縣,直抵南平。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2

火車奔馳在鷹廈鐵路

沙縣,因沙成縣。千百年前,沙溪河水将沙子收編、聚集,慷慨地饋贈給這片土地。先民逐水而來,發現此地宜居,遂停止跋涉,聚族而居。因以沙為源,就取名沙村,後來衍化、升級為沙縣。

沙縣小吃源遠流長,被稱為古代漢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

1957年,鷹廈鐵路通車,使得沙縣的交通更加便捷。火車嘹亮的汽笛聲響,激活了沙縣小吃這塊“活化石”。特别是改革開放初期,大批沙縣人在“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激勵下,開始了緻富的奮鬥。

那是一個沸騰的年代。他們手持扁擔,一頭挑着壇壇罐罐,一頭挑着花生醬、辣椒醬等配料,心裡裝着“過上好日子”的樸素夢想,擠上一趟趟充滿希望的綠皮火車,去往一個個陌生的城市。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3

沙縣小吃曆史悠久

沙縣人花上幾百元,在路邊搭個小棚子,置辦幾個煤球爐、支上兩口鋼精鍋,就賣起了扁肉、拌面和茶葉蛋這“老三樣”。

“講究”一些的店面,會在門口挂一個簡陋的招牌,歪歪扭扭寫着: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

1992年年底,在沙縣老家務農的張紹椿剛滿20歲,年收入隻有5000來塊錢。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4

聽說去外地做小吃得很多鄉親“發了财”,正在半山坡種田的他,一陣風似地跑回家,對父母說:“我也要去幹小吃!”

他坐火車來到了廈門。每天忙忙碌碌10多個小時,晚上一數錢:“哇塞,400多塊!”興奮得數了一遍又一遍。

1995年,已經富起來的張紹椿,回老家蓋起了新房子。

那是一個火熱的年代。彼時,崔健的《一無所有》響徹大街小巷,城市裡聚集了大量打工者、生意人,他們對拌面、扁肉等一“吃”即合,從此與沙縣小吃相互“供養”、滋潤。

當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沙縣小吃店,操着各式各樣的口音,說出接頭暗語般的“小一套”“大一套”(一般是指拌面、扁肉、蒸餃或拌青菜,份量大的叫大一套,反之則為小一套)或“四大金剛”(通常指拌面、扁肉、蒸餃、炖罐)的時候,屬于沙縣小吃的時代降臨了。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5

沙縣火車站老站房

随着越來越多的沙縣人“走出去”,沙縣火車站也變得日益熱鬧、繁忙,在高峰時期,每天會有十多趟客車停靠。

沙縣火車站是個三等站。“以前很小,也很簡陋,站房是木頭瓦片房,候車室裡隻有幾條木頭長凳。站前小廣場是一片泥巴地,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在鐵路邊長大的成進福回憶道。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不起眼的小站,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既是沙縣人走出去的唯一通道,也是沙縣小吃原料運輸的“黃金走廊”。

沙縣人挑着花生醬、料酒、熬制炖罐湯用的中草藥等,登上綠皮火車,前往全國各地開疆拓土。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6

90年代,沙縣人在火車站候車

站小人多,擁擠是必然的。特别是每年春節過後,站台上黑壓壓的到處是旅客,鐵路職工加班加點,經常忙碌到淩晨一兩點,幾乎人人都是“每逢春運瘦幾斤”。

提起坐火車,年近六旬的羅永明回憶道:“火車一停下,大家就拼命擠,不擠是上不了車的。整個車廂裡除了人擠人,就是鍋碗瓢盆和醬料,那時候坐火車非常辛苦!”

雖然很辛苦,可是那又怎樣?

依舊,擋不住沙縣人對“過上好日子”的渴望。

1998年,沙縣夏茂鎮長阜村村民陳桂清和她的丈夫,一起坐火車來到省城福州。從2000年開始,他們二人就北上浙江杭州,繼續做小吃。

時光荏苒,歲月奔逝。20多年過去了,兩口子的打拼換來了“穩穩的幸福”。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7

沙縣人乘坐普速列車外出闖蕩

02 動車成為沙縣人緻富的“加速器”

這是一個告别的年代。

2013年9月26日,在沙縣人不舍的目光中,運營了半個多世紀的沙縣火車站關停客運。

這也是一個“擁抱”的年代。

就在同一天,昌福鐵路開通。

從此,沙縣開始擁抱“動車時代”。

2018年12月29日,南龍鐵路的開通運營,使沙縣縱身躍入“高鐵時代”。

2013年12月7日,動車開通後的第一個中國(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包括動車“千人暢遊沙縣”在内,四大類16項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吃貨”。

開幕當天,就有3萬多人湧入沙縣,紛紛品嘗起美味小吃。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8

向莆鐵路開通

“經常說扁肉是‘磚頭’,面條是‘鋼筋’,炖罐是‘水泥’,讓咱們蓋起了高樓大廈。今天我加一句:動車是咱們沙縣人緻富的加速器!”在旅遊文化節上,有位小吃攤主熱騰騰的一番話,赢得了萬千熱烈的掌聲。

在昌福鐵路開通初期的時候,李賢錦仍然和往常一樣,每晚九點打烊,然而,他卻沒有想到,經常會遇到慕名前來的遊客。

于是,他決定每天推遲打烊一個小時。

就是這一小時,讓小吃店每天的營業額增加了好幾百元!彼時,李賢錦們還沒有意識到:動車帶來的“出行革命”,會讓沙縣小吃迎來了狂飙突進的黃金時代!

李賢錦是沙縣小吃界的“扛把子”。他的店面,按照沙縣小吃集團連鎖店的規格裝修,有着統一的新商标和廣告語。不同的是,右下角标注着一行字:沙縣李記001号。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9

李賢錦每年都要去全國各地推介小吃。以前一提出門兒他就頭疼,如今出門兒已經成了“碎碎的事”。比如去北京,他過去要将食材先運往長樂機場;現在隻要花20分鐘到三明北站,就可以直達北京,方便了許多。

與李賢錦類似,1974年出生的張萬江,也是動車開行的受益者。

張萬江是沙縣夏茂鎮俞邦村的村民。憶起兒時物資匮乏的生活,他的眉頭擰在一起:“就一個字,苦!”

自90年代初期,村民紛紛乘火車外出開小吃店,走時大包小裹,滿身寒酸。幾年後卻衣錦還鄉,榮歸故裡。他們蓋房的蓋房,買車的買車,給留守沙縣的鄉親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緻富課”。

張萬江三兄弟看得十分眼熱,東借西湊一萬多元,坐着火車來到福州,開了間小吃店。

“那段日子刻骨銘心!”張萬江說。小吃店半夜收攤後,三兄弟在店門口打水沖涼,之後以桌為床、躺下就睡。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10

好在耕耘就有收獲。辛辛苦苦幾年下來,三兄弟的小吃店風生水起。

2009年,福建省首條快速鐵路——溫福鐵路開通運營,福州與溫州之間原本4到5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不到1.5個小時。

于是,兩座城市從“遠親”變成“近鄰”,同時,也給小吃事業注入了新動力。

張萬江三兄弟,也把店面開到了溫州。

生意做起來之後,張萬江在村裡建了一幢三層樓的樓房,很快又在城裡買了大房子。

動車,成為他穿梭各城市間的“寶馬”,也成了他小吃生意扶搖直上的強大“加速器”。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11

擁抱動車時代

生意的紅火,生活的巨變,張萬江用“一個地下、一個天上”來形容:“沒有鐵路助力,就很難有我們三兄弟今天的好日子!”他感慨地說。

03 “稻草”變成“金包銀”

“金包銀”,是沙縣的一款傳統小吃,用炸好的油豆腐包裹餡料制成,因表皮金黃脆爽,内裡白嫩柔滑,頗像黃金包裹着白銀,所以取名為“金包銀”,後來引申為“發财”的意思。

沙縣小吃曾經隻是“一根稻草”,是小縣城的人躲債、山區百姓緻富的“稻草”。如今,卻在“鐵哥們兒”的助力下走四方、闖九州,獲得市場青睐,它就搖身一變成為了“金包銀”。

在八閩大地的崇山峻嶺中,南龍鐵路五跨鷹廈線,兩條鐵路幾乎并行:一條是曾經的唯一出省通道,另一條是如今環省動車線的最後一段。在那山水之間,相互呼應,時代的如椽巨筆,好似在八閩大地上畫了一個圈,娓娓向世人道來着閩道的變遷。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12

閩道的變遷,其實也是閩人的福音。

多年來,吳木根在上海經營沙縣小吃店。為了保證食品的風味和質量,他經常需要在沙縣、上海兩頭奔波。

昌福鐵路開通後,吳木根從三明北站到武漢、南平等地轉車,雖然時間上縮短了,但連續轉車還是經常把他折騰得筋疲力盡。

特别是有時候,轉車時間僅有10多分鐘,他扛着沉甸甸的小吃配料,從這個站台飛奔到那個站台,好不容易趕上車時,往往累得汗流滿面,曾經好幾次蹲在地上喘不過氣來,差點虛脫。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13

動車時代,沙縣人出行越來越便利

以前坐綠皮火車既辛苦又費時間,所以吳木根好幾年都難得回一趟家。後來有了直通上海的動車,他就開始“加速度”了。每一次,他早上從沙縣出發,隻需短短四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上海吃午飯。給各店鋪配送完原料之後,如果抓緊點時間,還能回到沙縣做小吃、睡覺。

“過去囤壓的原料和現金,現在都盤活了!”吳木根說。

随着昌福、南龍兩條鐵路的相繼開通,三明北站成為全省四大交通樞紐之一,動車開行實現“公交化”,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站點設置也更加便民。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14

三明北站接過了沙縣站的“接力棒”

沙縣在外的六萬多名小吃業主,絕大多數乘坐動車來來去去,昔日因為交通不便而導緻外出多年不能回家的心酸,早已成為曆史。

如今沙縣人的出行,越來越“任性”:在手機APP上買好票,就能“打動的”回家;距離近的可以當晚趕回去,下動車後接着做小吃,也不會覺得很辛苦。

動車之于沙縣的好處,不僅在于“走出去”,還在于“引進來”。動車在拉動沙縣小吃産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旅遊、房地産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沙縣小吃金包銀制作作業(沙縣小吃金包銀)15

2017年,在沙縣小吃業主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裡,有一首歌火了起來:

辛辛苦苦

做小吃肯打拼

就不用愁兜兒裡沒錢

大聲說去過年

坐動車坐飛機

買好房買好車

沙縣俠實在高興!

随着動車的開行越來越密、速度越來越快,我相信全國,甚至全世界會有更多的食客,對沙縣小吃“口服心服”,也會有更多的“沙縣俠”,坐動車坐飛機,買好房買好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