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年近七旬,身體一直很不錯,幾乎每天都要去小區的廣場跳舞,可是最近幾個月來,張大爺發現自己的左小腿外側總是有酸脹的感覺,有時候還覺得麻麻的,他以為自己缺鈣,就吃了閨女送的鈣片,但是幾周過去了,這種情況一直不見好。
閨女知道了這件事情,陪着張大爺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然不是腿的問題。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很多老人都有類似的情況,因為症狀隻是有酸脹或者麻木感,就沒放在心上。如果怕麻煩,不在乎,就可能錯過找到病根的機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所以廣大中老年朋友還是要上心,及時了解疾病情況,對症治療。
從西醫來說,小腿側面酸脹、麻木還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還要從腰椎的結構說起
如上圖所示,我們的腰椎是有5個節段,也就是圖中所示的L1、L2、L3、L4和L5。
這些節段是腰椎的重要結構,搭建起了整個腰椎,在這些腰椎節段中間都會有兩個椎骨(例如L1——L2 )。而它們之間堆疊着椎間盤,起到了保護骨頭的作用,相當于一個緩沖器,它們能夠吸收壓力,防止椎骨間的擠壓和磨損。
椎間盤突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知道了腰椎的結構,要了解椎間盤突出就不難了,看圖中的綠色部分,這個位置叫做髓核,當椎間盤受到外力的作用時,它會受到擠壓,向外突出,一般情況下,這個擠壓不會超過正常的範圍,也不會造成疾病。
但是當擠壓的力量過大,或者發生了退行性改變後,髓核就會被擠壓超過正常的範圍,造成了外側纖維的破裂(圖中粉色的部位)。
然而,在腰椎後方中央與兩側均有腰椎神經,如果腰椎間盤的突出部位對神經造成了壓迫(如圖中綠色區域的髓核,擠壓到黃色區域的神經),那麼就會讓身體出現一些不适。
同時,腰椎的每根神經都有負責的位置,對應下肢的不同位置的感知度和肌力,所以椎間盤突出時,人們表現的症狀也會不一樣,比如張大爺的症狀就表現為小腿外側酸脹,麻木。
1.腰痛
這是最典型的症狀,也是該疾病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從之前的分析能夠看到,當髓核突出破壞外側纖維後,腰部的神經就會産生疼痛,有時候還會感覺到臀部的疼痛。
2.下肢放射痛
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大多數表現為腰4-5、腰5-S1間隙突出,這就會引起坐骨神經痛,具體的表現是麻木和疼痛感會從腰部向大腿後方、小腿外側延伸,直到足部。這種症狀一般都隻是表現為一側,兩側同時有的情況非常少。
3.馬尾神經症狀
馬尾神經是人體比較重要的神經,它的位置如圖,當髓核或遊離的椎間盤組織壓迫到它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比如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的位置有不舒服的感覺等。
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是什麼?1.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基本因素
首先年齡的因素是不能忽視的,随着年齡的增加,椎間盤會逐漸缺乏血液循環,導緻修複能力差。髓核也會發生退行性的改變,比如含水量變低,這會造成椎節的部位不那麼堅固,可能會出現松動的問題。另外纖維環随着年齡的增加,也可能會出現韌度降低的問題。
2.損傷
前面說過,當腰椎受到壓力時,髓核會有突出的反應,這也是對腰椎的一種保護,普通情況髓核是會回到原來的形狀。但是如果這種壓力是長期的,反複的,就有可能會對腰椎造成傷害,加重了退變的進程。
3.遺傳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症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這一點也不容忽視。
椎間盤問題,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首先要做的就是腰椎X線平片,其實單純X線平片是沒有辦法直接反應椎間盤突沒突出的,但是通過X線片是能夠看出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的。另外,X線平片可以發現有無結核、腫瘤等骨病,對于患者有重要的意義。
CT檢查:CT檢查是能夠清楚地顯現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的情況,也方便醫生觀察椎闆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隐窩狹窄等情況,對臨床診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種普遍采用的診斷方式。
磁共振(MRI)檢查:提到磁共振可能會有人很抗拒,認為它對身體有損害,但是MRI檢查是沒有放射性損害的,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也是意義非凡。
通過MRI的檢查,醫生能夠全面了解椎間盤病變的情況,同時MRI檢查也能更清楚的把椎間盤突出的形态,以及它與周圍神經之間的管線的關系更加清晰的反應出來,還可以檢查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變。但是和CT相比,MRI對于椎間盤的鈣化問題還是略有不足。
除了上面的幾種檢查外,椎間盤患者還有可能需要做其它的一些檢查,比如電生理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與誘發電位),這類協助檢查可以幫助醫生确定神經損害的範圍及程度,排除其它疾病,也能及時的跟進治療效果。
椎間盤突出如何治療?
一般來說,想要根治這種症狀,就需要讓被壓迫的神經不再受壓,也就是通過手術治療把已經突出的部位去掉,就能達到根治的目的。
但是這類手術通常費用比較高,而且在腰椎做手術,風險也會更大。更重要的是這類手術屬于易複發的手術,沒有辦法一勞永逸,所以大多數的患者更願意選擇運動康複。
當然小腿側面有酸脹、麻木的感覺并不全是椎間盤的問題,還可能有其它的情況。
中醫上說血氣不通,就會出現酸脹,麻木的現象。所以張大爺左小腿外側感到酸脹、麻木,可能是腿腳經絡血管淤堵,血氣不通導緻的。
那麼它是怎麼導緻的呢?1.小腿受寒:當腿部保暖沒做好,或者腿部有出汗、潮濕等情況沒有及時擦幹時,就會讓寒氣有機可趁,它侵入到腿部的經絡血管中,導緻氣血運行不順暢。
2.與年齡大有關:随着年齡的增長,體内的經絡血管,特别是腿部,會有代謝的廢物、毒素等,特别是中老年人,體内經絡血管淤堵非常明顯。
3.長期久坐久蹲:中年人因為長期伏案工作,需要久坐,而老年人因為身體和精力原因,坐着的時間也很多,長期保持這個姿勢,就會導緻下肢血行緩慢,代謝廢物難以排出,堵塞了腿腳部位的經絡血管,阻止氣血運行。
想要腿恢複活力,生活小事要注意了解了經絡不通的原因後,對症下藥就變得簡單很多,首先要注意保暖,除了根據天氣增減衣物外,當身體出汗了,或者洗澡後身體潮濕的情況下,要及時擦幹汗水或水分,保持皮膚的幹爽。
而住在濕寒較重地區的人會很容易出現濕氣過重的問題,就要更加注重自己的居住環境,保持居住環境的幹燥和衣物的幹燥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平時要積極的運動,這樣可以改善人體血液循環,使代謝的廢物和毒素能夠更快的排出去,還能增強體質,抵禦其它疾病。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比較适合一些溫和的運動,比如瑜伽、慢跑、慢走、遊泳等,這點還要結合自身的素質體質進行選擇。
所以小腿出現問題,不管是以上哪種原因,千萬不要自己随便在家吃藥或者不在意,任其發展,一定要去醫院找到病因,再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治療。
參考文獻:
1.姚共和.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方法的選擇.《 中國骨傷 》, 2009
2.周躍,李長青,王建,張正豐等.椎間孔鏡YESS與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中華骨科雜志 》,2010
3.齊強,黨耕町,陳仲強等.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再手術治療.《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 200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