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雞枞的主産地區

雞枞的主産地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2:32:53

雞枞的主産地區(野生雞枞減産價格奇高)1

林禮的菌類基地種植的“雞絲菌”(實為卵孢長根菇)

“仙翁近住華陽洞,分得瓊英(雞枞)一兩枝。”這是四川籍明朝狀元楊慎貶居雲南時寫下的詩句。

470年後的2017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蘑菇先生”楊祝良博士和研究者郝豔佳,在大自然雜志發表的《真假雞枞》開篇語中寫道:“有一種蘑菇名叫雞枞,卻非雞枞。雖非雞枞,味道卻鮮美如雞枞。”

雞枞是西南四川、雲南、貴州一帶特有的菌類,因其味道鮮美,自古備受美食家們推崇。史料記載,明代老百姓撿到雞枞,都要上交。今年,由于氣候等原因,野生雞枞産量銳減三分之二,每斤價格更是高達近200元。

雞枞“靠天吃飯”産量極不穩定,被楊祝良博士譽為“味美如雞枞”的“黑皮雞枞”,卻在宜賓、泸州、成都、重慶等地悄然上市,其産量、營養價值“雙高”,價格僅為雞枞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7月2日,記者走進宜賓興文“土專家”、“菌癡”林禮的真菌實驗室和“黑皮雞枞”基地,一探究竟。

商販

“今年買賣得靠‘搶’”

7月3日淩晨5點不到,川南山村響起雞鳴。宜賓叙州區喜捷鎮新河村,村民陳洪翻身爬起來,匆匆洗漱完畢,打燃車子,在朦胧的晨霧中,趕去鴨池鎮收購雞枞。

陳洪是一名專收山貨的生意人。每年5月至9月,雞枞上市的時候,也是陳洪最忙碌的時候。“今年氣候不好,不是持續陰雨,就是連續天旱,不适合雞枞生長,量小價高,雞枞買賣都得靠‘搶’。”陳洪告訴記者。

在S307線宜賓市叙州區喜捷鎮玉龍三岔路到趙坳一公裡多的公路兩邊,當地村民自發形成了大大小小20餘個農産品自産自銷交易點。此外,在S307線屏山縣大乘鎮涼風坳段、S206線高縣來複段路邊,都有類似交易點。但是今年,這些地方已經很難買到雞枞。

珙縣54歲的村民周宗朝,是所有賣雞枞者中的“網紅”。老周告訴記者,今年尋枞一個多月了,隻賣了1000元左右,而往年此時,已差不多入手3000元了。

陳洪收購山貨的範圍,在屏山大乘、鴨池,叙州五桂、高場等地。每個場鎮,像陳洪一樣“搶雞枞”的商販多達六七人,競争激烈。陳洪告訴記者,今年雞枞産量僅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他分析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氣候原因;二是随着農村經濟條件改善,一小部分農民撿了雞枞不再賣,而是自己食用或者饋贈親友。

由于産量少,今年雞枞的價格刷新了曆年新高。2018年同期,雞枞的價格在每斤90元至120元之間,而今年每斤的價格已經高達150元以上。而成都、眉山等地,每斤市價已經高到200餘元。

價格是一個方面,更困擾人們的是有價無貨。陳洪告訴記者,過去,在宜賓境内的趙坳、涼風坳、來複及樂山沐川、犍為等産地,每天許多雞枞排布在路邊,等待購買,雖然貴,但不缺貨。

“菌癡”

“人工雞枞”今年50元一斤

一邊廂,雞枞價高無貨;一邊廂,宜賓人的朋友圈卻傳出一個好消息:宜賓興文縣一位研究真菌的“土專家”,已經培育出可以人工栽培的“雞絲菌”(雞枞)。更讓人們感到高興的是,該人工“雞枞”的價格非常“親民”。

但是,在看了網傳的照片後,網友們不免有點失望。跟大家所熟悉的雞枞相比,這種人工“雞枞”,無論在外觀上還是顔色上,都有不小的區别。因此,很多人認為“人工雞枞”隻是個噱頭,被培育出來的隻是普通蘑菇。

被譽為“蘑菇先生”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楊祝良表示,雞枞是與白蟻伴生的菌類,至今還沒聽說有人馴化成功的案例。不過,在當下人們對美食要求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人工雞枞”承載了人們的美好期望和市場呼喚。

“土專家”林禮的真菌實驗室、種植基地就在省道S309線古高路邊,一個很不起眼、距離大道100米院子。興文縣農業農村工作局局長李倫稱,林禮的真菌實驗室就是個真菌基因庫,别人有的他都有,别人沒有的他也有。

被稱為“菌癡”的林禮,是土生土長的興文縣僰王山(原宴陽)鎮人,從資陽煙草技術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煙草系統工作。但是從小就癡迷于植物、菌類種子的林禮并不喜歡煙草行業。工作後,他利用業餘時間到宜賓農技校微生物專業進修學習,動手研究種子。

林禮研究出“雞絲菌”種子,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但是因為資金的困擾,人工“雞絲菌”一直沒有實現大批量生産,直到今年得到外來投資,又得到了政府的項目資金支持。目前,林禮創辦的公司旗下,共種植了13畝“雞絲菌”,從每年3月開始持續到11月,都是采收期,年均畝産3000斤至4000斤,今年市場價50元一斤。

為了證明人工“雞枞”的營養價值,今年4月22日,林禮将雞絲菌鮮樣送到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檢測。檢測結果報告顯示,該批送檢樣品含有天門冬氨酸、谷氨酸、氨基酸等18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未檢出砷、汞等重金屬,鉛、镉含量遠低于國家标準。

專家

不是雞枞,但營養、口感也不錯

但楊祝良博士認為,林禮研究出來的“雞絲菌”,其實是市場上所說的“黑皮雞枞”(卵孢長根菇),也稱水雞枞。它不是雞枞,在科學上,它是長根菇屬的一種,不是雞枞屬。楊祝良說,“黑皮雞枞”外形與雞枞相似,已經栽培幾年了,這兩年在北京很吃香。

雖然“黑皮雞枞”不是科學意義上的雞枞,但它确實成為了食用菌界冉冉升起的新星,遍布大江南北,在我國十多個省區都有栽培和銷售,并且價格不菲。楊祝良說,其實我國早在1982年,就有關于人工培育卵孢長根菇的相關研究文章出現。

據楊祝良介紹,“黑皮雞枞”在栽培馴化之前一直被當作可食用的野生菌,又叫“水雞枞”或者“露水雞枞”。比起需要白蟻“飼養”、隻能長在菌圃上的雞枞菌來,“黑皮雞枞” 的生長條件要簡單得多,埋在地下的枯枝和樹樁等都能成為其營養來源。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作為食用菌,它們不但味道鮮美、口感脆嫩、營養豐富,而且内含的長根菇素對人體也有降血壓的功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羅敏 攝影報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