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怕走的太急
當不可控的風險(突發意外)來臨時,是不會和我們打招呼的,很多時候當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和家人道别,也沒來得及安排工作及債務時,就匆匆的被上帝叫去喝咖啡了,而留下來的債務及家人以後的生活保障等諸多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2、怕中途波折
當人處在30歲€€55歲這個年齡段時,正是收入的黃金階段,也正是責任最重的時候,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也是家中的重要經濟支柱。感冒、發燒這種小毛病有誰沒有遇到過,但是這不足以把我們的幸福家庭擊垮。倘若是比較嚴重的非一般常見疾病呢?比如癌症等其他重大疾病。哪個病魔不是先要錢後要命的,又有多少家庭是因病至窮的!
3、怕活的太久
即使我們一生平安,必然得面臨退休養老問題。根據每個人生活品質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養老規劃。而到了晚年又有幾個人能實現自己的養老夢想。一個人不論曾經多輝煌、多成功,如果到了老年沒有存下足夠的養老金,那樣既不能安享晚年,又要拖累家人。那就不能蓋棺定論的說是成功的一生吧!
七張保單當中,首先應當重視4種基本保障。就像房子的地基,沒有這些保障,上面的都是空中樓閣,一旦發生了,不但幫不了家人,還會拖累他們,家庭陷入困境。
1、意外保障:
投保首先要考慮是意外保障,因為意外是最不能預料的,也是最突然的,意外的後果往往是不可挽回而對家庭又有毀滅影響的。小到有驚無險、大到人身傷殘甚至是傷亡,意外可以說無處不在,最應進行保障。
意外保險一般保費低,保障高,數百元便可獲得幾十萬的保障(儲蓄功能意外險除外)。保額以5到10倍年收入為好。如果是在整體保險規劃中,則可以在去掉其他保險産品提供的保額保障後再計算意外險保額。
2、意外醫療:
擁有意外保障之後,然後是意外醫療,一旦有個小磕小碰的話,不用自己掏腰包,不給自己家裡增添負擔(社保醫療不保意外)。一年100元左右元就擁有1~2萬元的意外醫療,包括意外門診、意外住院、意外住院所有合理的費用。
3、住院醫療:
人生活在社會裡,有個小病小災是很正常的,住一次院,就要花費很多錢,現在醫療費用越來越貴,有了住院醫療保險,就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了。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有不同檔次的選擇,也屬于不返還的,一般四五百元就有5000~10000元的住院報銷和對應的住院補貼。
4、重大疾病:
人吃五谷雜糧,腳行四面八方,風險無處不在,疾病時刻會來。小病輸掉一頭豬,中病輸掉一頭牛,大病輸掉一棟樓。疾病是人生必需支出的成本,辛辛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錢誰能給我們出啊(自己存?和人借?靠社會?),自己拿壓力太大。大病保障是必須要有的所以自己有一個健康基金,是最把握的,既是對自己負責,又是對家人負責.20萬保額是基本,30萬保額是小康,50萬保額算富有。
以上四種是基礎保障,不論任何人,任何年齡都必須擁有的保障,是投保首先要考慮的。
5、教育返還:
小孩一定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上大學的錢,一定是年輕的時候準備的。我們現在一定要存錢,為孩子的教育,這些錢一定是安全穩定保值增值、抵禦通脹的。早準備早輕松。據調查少兒教育費用,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普通型至少需要20萬元,名牌型至少需要50萬元,貴族型至少需要180萬元。
6、養老保險:
老了是塊寶還是根草,關鍵要看你口袋裡有多少。年老的時候還要過有品質的生活,一定要趁年青時準備。越早買越便宜,早買早保障,早買早安全,早買早受益,早買早放心。30歲要開始考慮養老的問題。我們不必須考慮“千萬養老夠不夠”,但是我隻想說一句話,大家應該對養老的問題始終保有警覺,它隻會越來越嚴重地挑戰我們。
7、分紅等理财類保險:
理财是一種習慣,放在銀行會貶值,投資房産也不确定因素又太大,做股票更是傷透了股民的心。保險類理财險種相對簡單,有專業機構專家幫你打理資金,投資穩健,且長期保值增值,收益還值得期待。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創造财富,對家庭和社會負責,錢要做到保值增值,用一部分錢做理财類保險,既能享受保障還能分享收益。
——轉自:保險自媒體聯盟&保險論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