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一、實驗:綠葉在光下制作有機物
1.方法步驟(P117)諧音記憶:黑旋摘酒清敵觀!
2.原理解釋:
(1)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澱粉全部轉運和耗盡。
(2)脫色: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進酒精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用酒精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于觀察。
(3)染色:用碘液染色.結論:澱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3.對照實驗:将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形成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産生澱粉。
4.實驗結論:
(1)說明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産物。
(2)說明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考點一、“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步驟及實驗原理
1.要驗證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澱粉,實驗前要把植物放在黑暗處晝夜,目的是( D )
A、降低溫度 B、使根停止吸收水分
C、降低輸導組織的運輸能力 D、耗盡或運走葉肉細胞内儲存的有機物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長”,春天正是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歸來後,許多同學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綠色汁液,欲除去綠漬,最好選用( B )
A.涼水 B.酒精 C.沸水 D.洗衣粉
3.“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把葉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熱的目的是( D )
A.分解澱粉 B.溶解澱粉 C.将澱粉煮沸 D.把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
解析: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物質,直接加熱容易引起燃燒發生危險。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生危險。因此“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把葉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熱的目的是“溶解葉綠素,避免酒精燃燒起來”。
4.下面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步驟,正确順序應是( D )
①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直到葉片變黃白色
②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晝夜
③用清水漂洗葉片後滴加碘液
④把天竺葵葉片用黑紙片遮住部分,移至光下照射幾小時
⑤把遮光葉片摘下,去掉黑紙片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發生什麼變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②④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①③⑥
5.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現象如題14圖, 該實驗說明( B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④光合作用産生澱粉
A.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6.如圖表示用天竺葵“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實驗的部分過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暗處理一晝夜是讓天竺葵内澱粉耗盡
B.部分遮光後放陽光下照射1h
C.酒精脫色使色素溶解于大燒杯内的水中
D.該實驗要研究的變量是光照
解析: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通過呼吸作用使葉片中中積累的澱粉等有機物運走、耗盡,而不是整個天竺葵植株内,A錯誤。
部分遮光後放陽光下照射照射3至4小時,B錯誤。
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後大燒杯内的清水呈無色,小燒杯内酒精綠色,C錯誤。
綠葉在光下制造澱粉的實驗中,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是為了形成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光照,D正确。
7.圖1為某生物小組探究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确的是( C )
A.步驟①的作用是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澱粉
B.步驟②是設置見光與不見光的對照實驗
C.步驟③中應選擇的裝置是圖2中的I
D.步驟⑤中見光部分經碘液染色後變藍
8.圖是“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确的是( D )
A.該實驗的正确順序是③④⑤②①
B.步驟①滴加碘液是為了染色
C.步驟⑤中的大燒杯内裝的是酒精
D.步驟③的目的是消耗或運走葉片中原有的澱粉
二、光合作用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捕獲太陽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時間、部位和場所:
時間:有光照時。
部位:主要在葉片進行。
場所:葉綠體(葉綠體既是生産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将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
考點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光合作用原理
9.下列哪項植物生命活動可以不需要光( D )
A.光合作用 B.植物制造澱粉
C.葉綠素的形成 D.蒸騰作用
10.植物體在進行下列活動時,受到氣孔開閉影響的是( C )
①水分的運輸 ②無機鹽的運輸 ③光合作用 ④細胞分裂 ⑤蒸騰作用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1.蘿蔔的根地上部分綠色,地下部分白色。由此可推測,與葉綠素的形成有關的是( A )
A.光 B.溫度 C.水分 D.空氣
12.春天來了,萬物複蘇,樹上抽出了許多新的枝條,鳥兒在枝頭歌唱。下列有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葉片之所以呈綠色,主要是因為葉肉細胞的液泡中含有大量的葉綠素
B.枝條是由芽發育而來的,芽中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
C.枝條上的莖、葉片以及葉柄等處都有機械組織,對枝條主要起支撐和保護作用
D.鳥的皮膚是由上皮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等多種組織構成的器官
解析: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能看到許多綠色的顆粒,這就是一種細胞器,叫做葉綠體。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大量的葉綠素,葉綠素呈綠色,所以植物的葉片呈現綠色,A錯誤。
枝條是由芽發育而來的,芽中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B正确。
機械組織是植物體内起支撐和保護等作用的組織,C正确。
動物的組織主要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和肌肉組織。鳥的皮膚是由上皮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等多種組織構成的器官,D正确。
13.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是( B )
A.氣孔 B.葉肉細胞 C.葉脈細胞 D.表皮細胞
14.十世紀,科學家希爾曾做過下圖所示的這個實驗,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裝置b中氣泡内的氣體是氧氣
B.裝置c中無氣泡産生是因為缺乏二氧化碳
C.實驗表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D.實驗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15.使植物葉片呈現綠色和花瓣呈現紅色的細胞結構分别是( B )
A.液泡 葉綠體 B.葉綠體 液泡
C.液泡 線粒體 D.葉綠體 葉綠體
解析:(1)葉綠體是藻類和植物體中含有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主要含有葉綠素、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其中葉綠素的含量最多,遮蔽了其他色素,所有呈現綠色,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
(2)液泡具有貯存營養物質和維持滲透壓的作用;液泡内的細胞液中溶解着多種物質,儲存着糖分、色素等多種物質,調節細胞的内環境,充盈的液泡還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花瓣呈現紅色是由于花瓣細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所緻。
三、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1.從個體水平來看,構成植物體幹重的絕大部分物質是有機物,隻有極少部分是無機鹽。
2.有機物的運輸:綠葉制造的有機物經葉脈、葉柄、莖中的篩管可運到植株各處。
3.北方的冬天,寒冷蕭索,植物體内的有機物的合成減少或停止,植物的生長就十分緩慢。
考點三、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的用途
16.傷害樹皮會緻使樹木死亡。這是因為樹皮中有( A )
A、篩管 B、導管 C、髓 D、形成層
四、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光合作用的意義: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生産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通過食物鍊、食物網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澱粉等糖類。
考點三、光合作用的意義之一
17.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必須要有光照
B.在生态系統中,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礎
C.綠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D.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18.我們每天的食物絕大部分來源于綠色植物的( C )
A、呼吸作用
B、蒸騰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19.假如地球上沒有了綠色植物,下列叙述錯誤的是( D )
A.人和動物就沒有了食物來源
B.人和動物就沒有了氧氣來源
C.生物圈将會因為生産者的消失而崩潰
D.地球上的水循環将因蒸騰作用的消失而無法進行
20.小麥是我市重要的糧食作物,一般在秋季播種,第二年夏季收獲。模式圖甲表示小麥種子縱切面,乙表示小麥根尖的結構,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每年在播種小麥前,農民伯伯都會将土地進行翻耕,這樣做有利于種子萌發,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播種的密度過大,結果産量不升反降,從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密度過大影響産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2)結合圖甲分析,小麥種子萌發過程中,所需營養物質主要來源于[_____]__________,首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
(3)小麥種子萌發後,需要從外界源源不斷地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以供幼苗生長發育,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圖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
(4)将一株剛剛拔下的小麥幼苗裝在燒杯中,測得整個裝置初始質量為120克,給予充足光照5小時後,測得最終質量為118克,小麥幼苗質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為了探究小麥葉片光合作用的産物是澱粉,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選取了一株長勢良好的小麥的一個葉片進行部分遮光處理,置于光照下5小時後摘下葉片,經過酒精脫色、漂洗,然後用碘液檢驗。實驗中,葉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起___________作用,實驗結果顯示整個葉片都變藍,你推測出現這一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1)為種子萌發提供充足的空氣 光(2)a 胚乳 e 胚根(3)① 成熟區
(4)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5)對照 沒有暗處理,葉片内原來有澱粉
解析:(1)每年在播種小麥前,農民伯伯都會将土地進行翻耕,保證土壤透氣,這樣做有利于種子萌發。播種要合理密植,種植過密會使植株葉片互相遮光,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減少了有機物的合成。
(2)小麥種子的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因此小麥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于種子中的a胚乳。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首先突破種皮的是e胚根,将來發育成根。
(3)①成熟區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内部出現導管;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4)将一株長勢良好的蠶豆苗放入盛有如圖甲所示的燒杯中,測得整個裝置重120克,将其置于光下5小時,再次測其重量為118克。該時間段内,蠶豆葉片進行的生理活動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分的99%左右,減少的質量主要是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
(5)《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顔色。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是為了形成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光照。結果整個葉片都變藍,原因是沒有暗處理,葉片内原來有澱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