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條是餐桌上的一道常見食物,很多人都喜歡吃。咱們國家地大物博,不少地方都有粉條,但其原料、制作工藝、吃法可大不相同。源自河南禹州的原漿手工紅薯粉條已有近600年曆史,因曾被乾隆皇帝稱為“素魚翅”而聲名遠揚。今天就以動圖 文字的形式,帶您看看這種紅薯粉條是如何做出來的。
紅薯可以做成粉條、涼粉、焖子等多種美食。
原漿手工紅薯粉條就出自盛田農業的百年粉坊。
1、選紅薯。制作紅薯粉條的第一個步驟自然是選紅薯,千萬别小看這一步,師傅們對于紅薯的選擇也是很有講究的 。秋季的紅薯不僅個頭大,而且出粉率高,非常适合做粉條的原材料。
2、洗紅薯。要用絲瓜瓤仔仔細細地将紅薯溝壑中的泥土全部清洗幹淨,這是清洗的第一關。
3、剁紅薯。把洗淨的紅薯分批放進用榆木和硬木做成的長方形盆裡,然後用特制的雙柄刀将紅薯剁碎,利用鐵網篩将剁碎的紅薯再進行篩選,把較大的紅薯塊選出來,再進行剁碎,一直達到生産标準為止。
4、磨紅薯。是紅薯粉漿化的重要步驟,厚重的石磨碾壓過紅薯碎塊,飽含澱粉的汁水順着石面凹槽潺潺流出。在這一刻,千百年來沿用至今的石磨,再次和食材産生了完美的結合。
5、過大籮。過大籮其實是将粉子和紅薯分離的過程,紅薯塊留在籮裡,如豆漿般乳白的汁水即将進行最後的細化。
6、過二籮。過大籮後的粉水沉澱12個小時以上後,把大漿抛掉,用清水加進沉澱的粉子缸中反複攪勻,再用篩網布袋在另外的空缸裡進行二次過濾,即為過二籮。
7、兜粉蛋。過二籮後,把時隔12小時以上沉澱下來的粉子去二漿後,再将裝好的粉兜挂起來進行拍打,使其成為粉蛋型,隔12小時候便可撥兜,把粉蛋撥出來。
8、和糊。是一個要求力度和悟性的過程,四五個手工師傅要花費一個多小時将幹粉揉成粉絲,這個過程變化着力度和柔美,哪怕是這最平凡的紅薯粉條,從選紅薯到呈上餐桌,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9、漏粉。水燒開後,将和好的糊放入特制的漏瓢,端瓢手錘,往鍋裡漏粉,粉條的粗細用漏瓢的高低來控制。
10、晾粉。先把粉條放到葦席上控水散熱,然後将其移到搭好的架子上晾曬。
至此,熱騰騰、亮晶晶的手工原漿紅薯粉條終于做成了。要往細了說,大大小小一共得18道工序呢,還是挺複雜的吧。
(本文摘自zhongyuanmingpian,轉載請注明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