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釋
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日日晴: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小溪泛盡卻山行:
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綠陰不減來時路:
陰:樹蔭。
不減:并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得黃鹂四五聲:
黃鹂:黃莺。
譯 文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
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
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
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鹂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賞 析
詩寫初夏時甯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莺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莺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第一句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遊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遊興。
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鹂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将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緻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鹂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緻,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作者簡介
曾幾(1085--1166),字吉甫,中國南宋詩人。自号茶山居士。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遊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将其列入江西詩派。曾幾的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