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聰明孩子十年育兒經驗

聰明孩子十年育兒經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5 17:58:35

思維決定行為,優秀的父母一早就貫徹了優質的教育理念。

——薩姐

作者:吳漾

成為父母後,總渴望有一種方式,既能高質高效的教育好孩子,又能擁有親密的親子關系。

愛因斯坦說過:“這個層次的問題, 很難靠這個層次的思考去解決。”

意思是說:當我們陷入一個困難無法解決時,并不是能力或者方法出了問題,而是源頭就錯了。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今天給大家分享10個關于教育的源頭思維,助你的家庭教育高質高效、母慈子孝。

01

律已,是育兒的基本前提

“有了孩子,就有操不完的心。”

這是許多人成為父母後,最大的感受。

尤其是孩子開始上學後,“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許多家庭每天必演的“家庭劇”。

為什麼孩子屢教不改?

因為他們教育孩子說一套、但自己生活做另一套。

一邊教育孩子,用功讀書,出人頭地;

一邊自己捧着手機,成年累月,不見翻過一本書。

如果幾句道理,就能成就一個人的一生,便不會有那麼多失足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

“身教”重于“言傳”。

父母如何律已,遠比如何“雞娃”更重要。

育兒先育己,否則,99%的教育都是無用的。

02

優點,是撼動缺點的杠杆

《人世間》原著中,周志剛第一次到周秉昆買的新家裡去,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從小到大,爸沒怎麼誇過你。怕一誇,你反倒出息不了啦。看來爸是對的。今天爸要當面誇你一句,秉昆你終于出息了。”

聰明孩子十年育兒經驗(早就确定了這10個育兒思維)1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羅森塔爾效應”,意思是說:隻要對某件事情,懷有非常強烈的期望,所期望的事就會出現。

具體到家庭教育中,父母若能抱着美好的期待,相信孩子可以,孩子便不會太差。

然而,有太多父母,和周志剛一樣,吝啬誇獎孩子,仿佛孩子是“易碎品”,一誇就壞。

眼裡隻有孩子的缺點,并用“放大鏡”無限放大。

殊不知,能真正激勵一個人的,唯有看見他的優點。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

希望孩子能行,父母先要相信孩子能行。

優點越來越多,缺點才會越來越少。

03

現在,是撐起未來的底氣

布道家查爾斯‧司布真曾說:

“我們的憂慮不會帶走明天的難過,隻會帶走今天的力氣。”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太多父母将對孩子未來的焦慮,轉嫁成當下對孩子施加的壓力:

像趕集似地幫孩子報培訓班;像趕海似地将孩子推到題海中;像陀螺似地壓榨着孩子的時間......

在父母的壓力與焦慮下,孩子仿佛被擠壓的面包,既得不到自由地伸展,又缺少父母的陪伴與關愛。

久而久之,孩子越教越差,親子關系也面臨崩潰。

化解對未來的焦慮,最好的方法,是關注當下。

若是孩子連現在都活得苟延殘喘,未來又怎麼可能自由呼吸。

給予孩子空間和陪伴,讓孩子感受到,他不是孤軍奮戰。

未來若苦,依然有父母的陪伴。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支持,是平和地養育孩子。

04

平等,是一切教育的橋梁

劉瑜在《願你慢慢長大》的開頭提到一段與朋友的對話:

朋友問她:為什麼你決定要孩子?

劉瑜回答:為了讓人生更完整。

朋友反問:這豈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來使你的生命更“完整”。

朋友的話讓劉瑜陷入了深思。

她意識到,自己找不到一個“不自私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要孩子”。

“父母”與“孩子”常被定義為:給予與被給予的關系。

父母是偉大的,孩子是渺小的。

然而,從來沒有人問過孩子,是否願意來到這個世界,是否願意讓你們成為他的父母。

反而,孩子的誕生,是為了延續父母的愛、繼承一個家庭的血脈、亦或完成某些人生使命。

要知道,并不是有了“父母”的身份,就是合格的父母。

父母養育孩子,不是單方面的奉獻,而是雙雙奔赴的成長。

降低自己的人設定位,蹲下來,讓“教”和“育”形成平等的狀态,把孩子當成年人一樣尊重,這樣的教育才會高質又高效。

05

攀比,是傷孩損已的錯誤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家庭教育中,“對比”就像一把無形的劍,看上去是在鼓勵孩子,對照優秀的人向上攀爬。

實際上,對比刺傷的是孩子的自尊。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對比”或許有積極的激勵作用。

對于心智、自我尚未成熟的孩子,父母的看見和鼓勵,才是滋養他們的養分。

“别人家的孩子”固然令人羨慕,自己的孩子,才是屬于你的獨家定制。

有人把孩子比作花,卻忘記了,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

有人把孩子比作白紙,卻忘記了,紙上能畫出什麼,也要看執筆的人。

想要孩子成為優秀的孩子,自己先要成為優秀的父母。

每個孩子都有可塑性,關鍵是父母如何教育與引導。

父母要丢掉“橫向攀比”,學會“縱向觀察”。

不與别人比,隻和自己比,隻要孩子今天比昨天好,就是成長與進步。

06

耐心,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電視劇《我們的婚姻》中,全職爸爸李宇文收到了導師帶給他的“耶利哥玫瑰”。

看上去,像一團幹草的東西。

兒子看了好奇,一句句向爸爸詢問。

爸爸便拿出禮物盒中導師寫的說明,一句句耐心地念給孩子聽。

得知所謂的“玫瑰”,并不是真的“玫瑰”,而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地衣,哪怕已經幹枯好幾年,隻放在水裡泡幾天就能複活。

彼時,爸爸拿出水盆,和孩子一起,靜待“玫瑰”能否開放。

聰明孩子十年育兒經驗(早就确定了這10個育兒思維)2

難怪網友們說,李宇文是爸爸的“天花闆”。

比起催着孩子寫作的父母,李宇文的做法,簡直是“教科書”級别。

面對孩子略顯幼稚的問題,耐心地給予解答;

面對孩子磨蹭的生活習慣,耐心地給予等待。

優質的産品,需要時間去打磨;優秀的孩子,也需要用心地養育。

放下催促,靜待花開,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07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經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

“你現在的年紀,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學習,将來考上好大學,家裡的活不用你操心。”

殊不知,一切學習的成果,都需要經過生活的檢驗。

而在實踐中獲得的知識,遠比課本知識,更令人印象深刻,理解透徹。

生活,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學校。

父母就是這所學校裡的“老師”。

區别在于:

有些“老師”隻會簡單的給予答案,讓孩子跨越思考的苦、躲過失敗的傷;有些“老師”則舍得将生活還給孩子,讓孩子親生體驗生活中的艱難險阻、難易抉擇。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往往會站在孩子的身後去引領。

而不是一味沖在前面,替孩子遮風擋雨、掃清障礙。

要知道,父母不可能永遠守護着孩子,障礙卻伴随着人的一生。

所有教育的結果,終将回歸生活。

把孩子放在生活中去曆練, 這是最快、最實用的成長方式。

08

熱愛,是一切學習的前提

谷愛淩小時候,在滑雪之前,還學過很多“技能”。

彈鋼琴、跳芭蕾、越野跑、足球、藍球、射箭、騎馬、攀岩等等。

滑雪是後來才喜歡上的。

孩子心性不定,由着孩子去嘗試,不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嗎?

谷愛淩的媽媽是這樣說的:“你要去試一遍,最不好的結果就是你不喜歡,但萬一特别喜歡,你就是賺了。”

聰明孩子十年育兒經驗(早就确定了這10個育兒思維)3

教育,不是将知識硬塞給孩子,更不是感覺什麼對孩子的未來有利,就去學什麼。

聰明的父母,隻會遵循一個原則:尊重孩子的興趣。

一旦有了興趣,便會産生熱愛,當一個人愛上一件事,便擁有本能的全情投入。

強迫孩子學習他不喜歡、不願意的東西,不僅學不好,還會破壞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

從孩子感興趣的事入手,讓孩子找到學習自信,孩子才有可能“來者不拒,學之能強”。

09

教育,是親子關系的結果

一位教育家曾感歎道:

“有時候,因為親子關系出了問題,家長‘管’比‘不管’還糟糕。”

許多家庭中,都有這樣的現象:

以前孩子很聽話,現在說什麼都不聽,整天對着幹;以前孩子總是粘着父母,現在呆在一起整天都可以不說話;學校成績一塌糊塗,回家隻會玩手機......

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除了生氣,就是四處“求醫問藥”,如何将孩子從“萬惡的深淵”中拉回來。

殊不知,“藥”就在父母手裡。

孩子的“不好行為”背後,通常都是“内心的呼喊”。

當孩子的内心需求,長久得不到滿足,就會本能的找一條路自救。

一切教育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好的關系上;一切教育的結果,都是親子關系的結果。

關系越好,孩子才更願意信任父母。

關系越好,孩子才更願意接受父母。

10

犯錯,是一條成長的“綠色通道”

教育學家桑代克做過一個試驗:

将一隻餓了的貓,放進一隻箱子裡,在箱子外面放了一條魚。起初,貓隻會漫無目的的亂咬、亂撞,無意中碰到箱子裡的腳踏闆,箱門就打開了。貓成功拿到食物。之後,桑代克多次将貓關進同樣的箱子,直到最後一次,貓一進箱子,就能熟練的打開關,逃出箱子。

這個試驗的名字叫“試錯學習”。

教育孩子,亦當如此。

犯錯是人生的必然,無論什麼樣的父母,都不可能把孩子教育得“不會犯錯”。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幼兒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害怕孩子犯錯,便阻止孩子動手,是在限制孩子成長。

犯錯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才會走向“對”的人生。

11

亞裡士多德曾言: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為人父母是一場深度修行:

管理自己,總比管教别人要難得多;放大優點,總比指出缺點要難得多;專注當下,總比焦慮虛無要難得多;放低自己,總比擡高别人要難得多;接納不足,總比攀比完美要難得多;克制自己,總比随意應付要難得多;等待成長,總比一手包辦要難得多;面對不确定,總比經驗傳承要難得多;處理關系,總比肆意發洩要難得多;放手一博,總比萬無一失要難得多。

然而:

正是這些“難得多”,才讓孩子看到一個有意義、有激情的人世間。正是這些“難得多”,給了孩子一個獲得尊重、享受平等的成長;正是這些“難得多”,鑄就了孩子完整而豐富的一生,讓他們不虛此行。

如此,便是優秀的育兒思維。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