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40年代,在意大利生活的猶太人奎多和五歲的兒子喬舒亞被抓進了納粹的集中營。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戰争的陰影,奎多将殘酷的集中營生活變成了一個有趣的遊戲。
他告訴兒子,他們需要在這個遊戲中攢出足夠的積分,父子倆就可以坐着喬書亞最愛的大坦克回家了。年幼的喬書亞,在父親興奮的表情中,相信了現在遭受的一切都隻是一個遊戲。
因此,哪怕他經常餓着肚子,常常思念媽媽,他仍然興緻勃勃地和爸爸完成遊戲中各種匪夷所思的要求。集中營裡其他人都被強制勞動,累得癱軟在床時,奎多卻拖着疲憊的身體跟兒子計算,這一天他們赢得了多少積分。
不僅如此,他還煞費苦心地用遊戲的方式教會兒子如何躲避集中營裡的傷害,還利用集中營裡播放廣播的機會問候關押在女監的妻子,并播放妻子最愛的歌曲。為集中營裡悲觀絕望的人們帶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候,納粹準備逃走,奎多冷靜地将兒子藏進大鐵箱中,告訴他這是這場遊戲的最後一關,前提是不能随便出來,赢了就能坐坦克回家了。
不幸的是,奎多去尋找妻子時被納粹抓走,當他被關押着經過兒子躲藏的鐵箱時。他甩開正步做出平時常做的滑稽模樣,并對兒子擠眉弄眼,臨死前仍然為兒子維持了一個做遊戲的假象。
在電影《美麗人生》,奎多之所以能夠在納粹統治殘酷的現實中,具有頑強的韌性,與他的樂觀心态是密不可分的。
而我們正處在一個複雜多變,競争激烈的時代,成年人尚且需要強悍的心理素質應對當下複雜的事情,心智未發育成熟的孩子更需要重視心理韌性的培養。
心理韌性是指在遇到困難,逆境、創傷?災難等重大的壓力時,人們能夠良好應對的過程。即在經曆挫折和挑戰後,不僅能夠恢複原狀,甚至能夠獲得成長。
如何培養孩子的心理任性呢?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應用及心理學碩士安妮在《心理韌性》這本書當中提出了構建心理韌性的九大能力。
它們分别是忍耐挫折,心理免疫;樂觀心态,認知重建;審視價值,活出意義:成長心态,直面失敗:關注健康,養護身心:管理情緒,調控感受;建設關系,心懷感恩;管理壓力,達緻平衡;解決問題,有效應對。
孩子具備了這九個能力,就會擁有任何挫折都打不到的力量。
如何能練就這九種能力呢?書中講了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16歲的小文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愛運動又愛音樂。突然之間他的耳朵平衡神經和聽覺神經受到了損害,聽力也急劇下降,特别是左耳已經聽不到高頻聲音。
母親帶他進行了一系列檢查,醫生發現他左側大腦有一個囊腫,如果病變,不僅有徹底失聰的危險,甚至可能會有精神上的病變。
母親為此放下了所有的工作,一心一意地陪伴和照顧他。但他還是漸漸地出現了一些情緒的問題。
面對孩子的情緒困擾。當時他的母親做了幾件事。
第一,傾聽和陪伴,每次他打了電話。母親都會放下手頭的事,專心地聽他說,他願意談多久就陪他聊多久。
第二,母親告訴他,他隻是病人,他不需要感到羞恥,他現在的情緒問題是由身體疾病引發的,出現這些情緒問題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母親現身講說法,講了很多自己家裡人,其他人還包括一些殘疾人的經曆。讓兒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會經曆一些大大小小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困境沒有打垮我們,反而讓我們變得比以前更強悍。
第四,母親還花了大量的時間給他講調整身心狀态以及調節情緒的方法。孩子也都能聽得進去。他們共同度過了這段磨練韌性的旅程。
《心理韌性》用生活中的大量的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告訴讀者,如何培養孩子這九大能力。
無論我們是想作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還是追求自我實現,或許成為人類的精英。都必須具備一個不可或缺的素質就是心理韌性。
樂觀和具有韌性的人,無論在多麼險惡的環境下,都能夠戰勝悲觀和恐懼,體驗到生命的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